“家”艺术在日语词汇中的体现[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 语言是艺术的载体,是艺术的构成要素。语言会不同程度地反应和体现艺术特点,而词汇则是最能反映民族艺术特点的因素。本文拟从日本的“家”艺术这个方面对相关日语词汇进行略论。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 日语词汇 “家” “内外”
  日本属于稻作艺术圈,日本人自古以来就在高温多湿的环境中,以共同作业的方式进行水稻栽培。因此,在日本社会,“家”这个概念一直拥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属于社会基本单位,与个人相比拥有更强的力量。并且,日语论文题目,在家人以外的人与人的联系中,随处可见通过“亲子”、“主从”联系结成的序列组合。可以说,日本的社会组织是“家”的扩大化。这样一来,这个“家”的集团内的人际联系,就优先于其他所有的人际联系,为人们所普遍接受。在日本社会中,“内”与“外”被显著地区分开来。这些艺术要素在日语词汇中是怎么体现的呢?本文拟对这些词汇进行考察。
  一、与“家”概念有关的词汇
  在日本,“家”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日语中有许多诸如「婿」(女婿)、「嫁」(媳妇)、「舅」(公公、岳父)、「姑」(婆婆、岳母)之类的以“家”为基础而形成的单词。在英语、德语及法语中,根本找不到与日语中「婿」、「嫁」等相对应的单词,如果用日英词典查「婿」一词的话,只会出现“son-in-law”(养子)。当然,在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及中文中也有这些词汇,那是因为在这些国家有与日本类似的家族制度。
  另外,因为很重视“家”,日本家庭成员的称呼有许多值得注意的地方。下面本文就表示家人联系的词汇进行研讨。
  1.关于父母,有很多称呼措施。例如,关于父亲和母亲身份的人,分别有以下称谓。父亲:「父上」、「お父様」、「お父さん」、「父ちゃん」、「父君」、「父上様」、「親爺」等。母亲:「母上」、「お母様」、「母さん」、「母ちゃん」、「母君」、「母上様」、「御袋」等。这么多的称呼,日语毕业论文,在欧洲人看来,恐怕是种相当难的语言。
  2.在日本的称呼中,亲人与外人没有区别。例如,「おじいさん」(爷爷)、「おじさん」
  (叔叔)等称呼,不仅对有血缘联系的祖父和叔父使用,对作为完全的陌生人的老年男子及中年男子也可以使用。
  3.以孙子为中心的称呼方式。铃木孝夫在『言葉と艺术』一书中指出:家庭内的称呼方式,准则上是以最后出生的孩子为中心的。例如,在只有夫妻俩的时候,妻子称呼丈夫为「あなた」。两人有了孩子后,就被称之为「お父さん」,而有了孙子后,就被家里所有人称之为「おじいさん」。
  另外,母亲对自己的孩子会说「お母さんが……」(妈妈……),将两个孩子中较为年长的一个称作「お兄さん」(哥哥)。深谷志寿在电车中,听到一个老婆婆对一个和自己女儿差不多年纪的女人说「お母さん、ここがあいたよ」(妈妈,这儿有座位)。对此,他这样解释:“这是因为女儿已经结婚了,(自己)有了孙子了,所以才称呼女儿为「お母さん」。”(『言語』昭61·7)
  4.区分年龄大小及性别的称谓。例如,日语中对于兄弟姐妹的表达方式,与欧洲不一样。「アニ」(哥哥)、「アネ」(姐姐)、「オトウト」(弟弟)、「イモウト」(妹妹)这些称谓就表明了年龄的大小及各自的性别。在英语中,哥哥称作“elder-brother”,必须用两个单词才能表达出来。仅“brother”一词,只能表示男性,而不能表明是否年长。欧美原本就不在乎是年长还是年幼。
  5.由于日本不是大家族制度,在日语中对家人间联系的称谓并不那么详细。与此相对,中国的称谓很复杂。在日语中称之为「おば」的人,在中文中可以对应以下这些人。
  姑母——父亲的姐妹
  伯母——父亲哥哥的妻子
  叔母——父亲弟弟的妻子
  姨母——母亲的姐妹
  舅母——母亲哥哥或弟弟的妻子
  中国的孩子在小时候就向父母细致地学习这些称谓。
  另外,对应日语的「いとこ」一词,中文更复杂。要根据其性别、比自己年长还是年幼、其父母是自己父亲的兄弟还是姐妹、其父母是自己母亲的兄弟还是姐妹等因素有区别地进行称呼,因此有十二个对应的称谓。但是,现在的中国大家庭形态正在崩溃,逐渐转变成小家庭形态,这么繁琐的称谓在将来也会消失。
  这种区别在东方语言中是普遍的,蒙古语中也是如此,印第安语(据说印度人本来是欧洲民族)仍然有这种区别。
  6.在日语中,与欧洲语言相比,有非常强烈的“亲”与“子”的对立意识。以「親指」与「子指」的对应为首,在扑克牌、麻将或者拔会(日本的一种互助组织)中都有“亲”与“子”的对立。在熟语中也经常出现,比如「親分子分」、「親子電話」、「親子電球」、「親子丼」等。
  二、与“内外”意识有关的词汇
  1.区分“内”与“外”的表达。离开小“家”,从整个社会来看,日本就宛如一个大“家”。「国鉄一家」、「うちの会社」、「うちの社長」、「うちの受付けの女の子」、「うちの取引先」等表达很明显地体现了“内外”意识。另外,日本人将别的企业称之为「お宅」(原意是“您府上”),从中可以看出将自己的企业看做是一个大家庭这一倾向。
  日本人在介绍自己时通常不讲自己的职别,而是介绍企业的名称。这无疑是对企业“家”意识的体现。
  日本的家庭和社会有很明显的内外意识,同时自己的伙伴与别人之间的区别也很清楚。例如,「他聞(をはばかる)」、「他見(を許さぬ)」、「内談」、「内分(にすます)」、「内定(した)」等,都是日本自造的和制汉语。
  另外,日本人经常使用「他人」、「よそ」、「他人行儀」、「他人事」等词汇。虽然在中国也有“他人”这一说法,但是没有任何感情色彩,没有日语「他人」一词中那种冷淡疏远的言外之意。「よそ」一词,经常以「よそ者」、「よそのおじいさん」等形式出现,同样使人感觉冷淡。总之,「他人」、「よそ」这些词汇很清楚地表现出“与自己无关”的心情。「傍惚」「傍焼」等词汇是日本特有的单词。「世間」也是经常使用的词汇,虽然与「社会」一词的意思相似,但是语感却不同。「世間に出て笑われる」这种用法,就是针关于“家”的表达。   2.区分“日本”与“外国”的表达。日本人总是很清楚地意识自己的伙伴和故乡。夏天甲子园高中棒球比赛之所非常受欢迎,是因为与故乡的关系很密切。
  由此扩大到更大范围,日本与外国的区别很清楚地体现出来了。就如「和食」、「和服」等词汇,都标榜为“日本的”。「邦楽」、「邦舞」、「国文学」、「国語」也是如此。「国語」一词,虽说因为是学校科目的名字,但是在日本即使是小孩子也经常使用的常见词汇。
  在日本,外来语都是用片假名标记。也就是说,因为外来语是来自国外的语言,所以特意用不同的形式来书写。这种习惯也是地地地道道的日本式的,在其他国家并不存在。
  3.反映日本人独特情感的「旅」一词。如上所述,日本人总是很清楚地区分“内”与“外”。与“内”亲近,而与“外”有隔阂。因此,日本人的「旅」一词,可以表达特殊的感情。换句话说,有“去别处、去外面的世界”的感觉,有“寂寞、不安、特别的趣味”等言外之意。
  松尾芭蕉在『奥の細道』中描写启程时,芭蕉本人为离别格外悲伤,他的弟子们也都很悲伤。有人可能会想:既然那么悲伤就别去旅行了。但是,日本人好像希望通过旅行体验其寂寞、不安,这就是旅行本身的乐趣。关于美国人来说,旅行无非有两种:一种是快乐的旅行,一种是不情愿的公务性的出差。因为仅此两种,没有体验不安的旅行,所以游记和日本也不同。像『奥の細道』那样,去外地旅行而感受到的寂寞、不安等成了日本游记的基调。拥有这种意思的「旅」一词,是非常日本式的单词。
  三、结语
  本文从词汇方面,对日本独特的“家”艺术进行了研讨。其实,日语的日常用语、日语表达方式等方面都体现了日本人强烈的“家”艺术或者由此衍生出的“内外”意识。内外有别,是日本人在语言使用中的重要准则之一。
  参考文献:
  [1]李红.浅析日语日常用语中的艺术内涵「J」.解放军外国语大学学报,2017(9).
  [2]李庆祥.日语词汇与艺术——日本人的「(縮み)志向」与「野菜のミニ化」「J」.日语学习与探讨,2017(1).
  [3]罗常培.语言与艺术「M」.北京出版社,2017.
  [4]森岡健二·宮地裕.日本語学講座1「M」.日本:明治書院,1976.
  [5]大野晋·柴田武.岩波講座日本語1「M」.日本:岩波書店,1976.
  [6]金田一春彦.日本語セミナー「M」.日本:筑摩書房,1982.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