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筑波学院以教育目标为导向的体制及课程设置[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 本文介绍了站在日本学院改革前沿的、以一种新的办学模式出现的现代化学院――筑波学院,以及该学院以教育目标导向体制课程设置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 日本筑波学院 教育目标 课程设置
  
  筑波学院(University of Tsukuba)是一所既有悠久历史,又可以用“崭新”来形容的日本名校。筑波学院的前身是日本东京教育学院,它与东京学院的前身――学院南校、庆应义塾学院的前身――庆应义塾一样均具有百年以上的校史。筑波学院的诞生最早缘于1961年日本政府提出建立筑波科学城的设想,1970年日本内阁会议通过此设想,1973年又通过了建立筑波学院的法案。作为新型学院的试验校,日本于1973年10月废止东京教育学院,在现在的筑波市创立了新型的学院,即筑波学院。学校位于东京东北部60千米处的茨城县土浦市,这里原是一片荒地,日语毕业论文,现今是日本崭新的学院科学城,筑城学院就位于这座科学城的中心,北依筑波山,东临霞浦湖,风景十分优美。
  与那些历史悠久,有丰硕的学术成果,培养了不计其数名士要人而扬名世界的老牌学院相比,筑波学院的出名是由于它顺应世界科技发展的潮流,站在日本学院改革的前沿,完全以一所新型办学模式而出现在东方的现代化学院。筑波学院的总体改革构想和一系列改革方法已远远超出一校的范畴,它对日本的学院乃至在世界范围内已产生了极大的作用。建校之初,它就以崭新的时代精神,建校、教学和探讨一起上,所以被日本前文部大臣永井道雄称作“新干线学院”。在日本12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当中,筑波学院就有3名教授获其殊荣。他们是已故物理学家朝永振一郎教授,原筑波学院校长物理学家江崎玲於奈教授和化学家白川英树教授(现为名誉教授)。
  筑波学院不是采用日本传统学院的学部、学科制,而是建立学群、学类和专攻领域等新的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新的探讨组织形式――学系,旨在培养视野广阔的学生和开展跨学科的科学探讨。筑波学院本科生称为学群生,培养能力和素质兼备的人才是筑波学院学群生的教育目标。为了实现这个教学目标,筑波学院制定了一套适合该教育目标的体制,适当的教学方式,以及确保教学质量的政策。下面详述其教育机构的构成和学习支援等教学的实施体制,教学内容、措施,以及对于教学质量保证的政策。
  一、专业性和广泛性兼备的相对自由的教学系统和比较细致的指导体制。
  (一)学群、学类的组织构成。
  筑波学院的学群、学类主要承担本科课程的教育。
  如图1所示,日语论文,学群是由专业相似的几个学类构成,学类和学类之间的互动和交流非常方便。学类或专门学群是专门教学的直接实施机构,同时也负担全校的教学义务。
  
  
  
  
  
  
  
  
  
  
  
  
  图1 筑波学院的学群与学类构成
  各学类、专门学群根据各自的教学目的来确定必修方向,在确保学生们完成专业性规定重点必修课的同时,在体制上鼓励他们也能学到其他学类相关的科目。
  学群和学类分别负责对学生进行总的和具体的教育指导。学生在学群所设的某一学类中学习,学类是学生编组班级的基础。全校设有6个学群:第一学群为人文文化学群,下设人文、比较文化、日本语(日本文化3个学类;第二学群为社会国际学群,下设社会、国际综合2个学类;第三学群为人间学群,下设教育、心理、障害科学3个学类;第四学群为生物环境学群,下设生物、生物资源、地球3个学类;第五学群为理工学群,下设数学、物理、化学、运用理工、工学系统、社会工学6个学类;第六学群为信息学群,下设信息科学、信息媒体创成、信息(图书馆)三个学类。另有医学、体育、艺术3个专门学群,不设学类,直接设专攻领域。作为探讨组织的学系有26个,教师按各自的专业分别归属相应的学系。除医学专门学群的学制为5年外,其余各学群均为4年制。探讨生院设硕士课程(2年)和博士课程(5年)。硕士课程有8个探讨科,博士课程有18个探讨科。
  筑波学院的学士课程是由具有相当专业深度的学群、学类联合起来的,总体涵盖了较为广阔的学科领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超出自己的学群、学类在整个学校内选择课程。其教学系统在确保专业性的同时,在拥有全面专业的学校机构下,实现专一性和广泛性的相互融合。
  (二)全面细致的指导体制。
  筑波学院全部教学科目的一半左右都是以演习或实习的方式进行,旨在培养学生自己调查、思考的能力。同时,学校设置了教师们接受学生自由访问的办公时间,便于学生向相应科目的老师提问、相谈,以及接受老师的深度指导。
  一个班级的学生由20人左右组成。每个班都有自己的班主任。班级既是指导学生学校生活的单位,又是生生和师生交流的场所。
  筑波学院所有的科目都是在网上一个叫TWINS(Tsukuba Web-based Information Network System,筑波学院的网络系统)的系统中选取,如图2所示。同时TWINS也会显示已取得的单位,以及各个科目的成绩。当学校有重要事件发生时,学校也会通过TWINS向学生们传达通知、进行民意调查。
  
  
  
  
  
  
  
  
  
  
  图2 筑波学院的学生管理网络系统
  (三)校园是一个知识的小社会。
  在宽广的校园里学生宿舍有三分之一是本科生居住,同时大部分学生生活在学校附近。全体学生的70%以上都参加各类体育运动及提高文化素质的课外活动。学校还拥有改善教师教学和改善学生生活的组织机构。
  筑波学院的校园既是学习的场所,又是活动和交流的场所。
  二、明确的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主体,创建促进学生自学的课程体系。
  筑波学院在学院层面上重视配置基本教学框架的同时,在各个学群、学类里基于各自的教学目标,从学生的角度考虑,以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为目的,配置整个课程体系。
  (一)明确的课程特色和楔形的课程体系。
  如3所示,学群生课程包括共通课程、关联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门课程四大类。这些课程有机地构成了楔形的课程体系。对学生而言,在明确了必修课程的同时,其他课程也具有可选择的空间,以供学生扩大自己的兴趣爱好,促进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
  
  
  
  
  
  
  
  
  
  
  
  
  图3 筑波学院的课程体系
  (二)基础课程――共通课程和关联课程。
  共通课程包括综合科目,外国语、情报处理、日语、体育和艺术等。在全校体制内实行。
  关联科目是指那些不同专业、不同学群和学类可以互相选修的课程。其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深度,开阔学生的专业视野。
  (三)专业教育课程――专业基础科目和专业科目。
  专业基础科目和专业科目是各个学群学类根据自己的教学目标而设定的。这些课程考虑了专业性和广泛性之间的平衡。同时也重视培养学生们作为社会一员所需要具备的优良品质,推进学生全方面地发展。那些有愿望和能力进一步学习本专业的学生也可以进一步学习学院院的课程。
  在筑波学院,学生们可选择的课程的数量是没有限制的。筑波学院的一大特点就是基本上所有的课程都可以由学生选择。比如一名对艺术感兴趣的学理科的学生可以在不耽误自己学类的必修课的前提下去艺术学群上一些专业课。
  筑波学院的所有学类都要取得包括毕业探讨在内的124个学分才能毕业。关于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们可以选择比通常早一年的提前毕业。条件是在学院二年级时修满95个学分且成绩中的A和B占90%以上。124个学分中每个学类的必修科目,选修科目和自由科目的比例是不同的。以生命环境学群生物学类来说,必修科目为39.5个学分,选修科目为41个学分,自由科目为43.5个学分。自由科目可以理解为其他学类的课程。如果你选修科目取得了42学分,那么那1学分也不会算在你的毕业所需学分内。一般来说学院一年级的必修课比较多。这些必修课覆盖了生物学的各个领域而达到了一种引入的效果。课表会很容易地被这些必修课所填满而没有什么选择性。大二、大三时学生们就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科目然后根据自己的专业(如生物学类的运用生物专业、分子细胞专业、信息专业等)去选择一些更深、更专业的选修课程。学类也会定时开TOEFL讲座和组织TOEFL考试。同时,生物学类也和英国曼彻斯特学院有着交换留学项目。大二、大三的学生只要感兴趣,就可以有一年的交换留学时间。作为原来的东京教育学院,筑波学院是日本非常有名的一所师范学院。在日本中学和高中教师都需要有教师许可证。所以那些打算当教师的同学们还要去选择专门的课程,然后去考教师许可证书。
  三、以持续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的筑波学院教员能力提升。
  筑波学院教员能力提升(Faculty Development,简称FD)方案是以课程体系的改善、教学措施的提高、学分的实质化、成绩评价的严格性为主要内容的,也是一种综合性地提高教学质量的规划。
  如图4所示,该方案要求负责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各个学群和学类,负责共通课程的教学委员会或教学中心各自明确责任。要求各个教员有义务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方案要求要考虑学术的发展及社会需求的变化,针对学生的学习状态,重视学生的意见和要求,推动探讨和教育的持续改善,不断追求教育水平的提升。
  
  
  
  
  
  图4 FD方案流程
  在日本政府的全力支持下,筑波学院面向全球留学生设立全英语教学的Global 30国际课程,作为全球30(Global 30)项目的一个重要战略方法之一。本课程可授予学生相应的学位,并且接受来自全球不同教育背景的留学生的报名。
  四、结语
  日本筑波学院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办学思想,明确以培养能力和素质兼备的人才为教育目标,通过建立学群、学类和专攻领域等新的教学组织形式,促进不同学科的交流和交叉,培养视野广阔的学生,开展跨学科的科学探讨,其办学经验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