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中日文字交流探讨--以汉字、假名、注音字母为中心[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小天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8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汉字”一词虽由唐僧义净首创,然而在中国国内并没有被得到广泛应用。清朝末年,赴日人士在探讨日语文字体系的过程中接触该词,并将其带回国内。1892年,民间知识分子发起了教育救国的文字改革运动。在这场运动中,一些改革者有感于日本文教大兴的盛况,受假名启发,创制了诸多“假名式”切音字方案。1908年,居于巴黎的中国无政府主义者提出中国需采用“万国新语”的主张。国学大师章太炎发文表示反驳,并提出自己的民族式方案--纽韵文。1913年,民国教育部召开读音统一会,在章氏弟子的提议下,日语论文网站,会议审核通过了以“纽韵文”为蓝本的注音字母方案。为防止注音字母威胁...

引言:

汉字”一词虽由唐僧义净首创,然而在中国国内并没有被得到广泛应用。清朝末年,赴日人士在探讨日语文字体系的过程中接触该词,并将其带回国内。1892年,民间知识分子发起了教育救国的文字改革运动。在这场运动中,一些改革者有感于日本文教大兴的盛况,受假名启发,创制了诸多“假名式”切音字方案。1908年,居于巴黎的中国无政府主义者提出中国需采用“万国新语”的主张。国学大师章太炎发文表示反驳,并提出自己的民族式方案--纽韵文。1913年,民国教育部召开读音统一会,在章氏弟子的提议下,会议审核通过了以“纽韵文”为蓝本的注音字母方案。为防止注音字母威胁汉字的地位,国民党执政部以假名为范本规定了它的使用范围。汉字传至日本后,日本人曾借助汉字的表音功能来记录日语,从而创制了适用于日语的假名文字。清末民初,假名转而作用了中国的文字改革运动。中日两国的文字呈现出环形作用的状态,汉字是汉字使用国共同的财富,值得共同探讨。

参考文献: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