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学习设计六要素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21 世纪的高等英语教育应把重点放在培养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上 ,树立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科学教育理念。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可行性策略。本文在略论建构主义教学观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外语教学的特点 ,研讨了建构主义学习设计六要素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旨在更加有效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Abstract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 should focus on t raining high-quality individuals with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ies ,diverse thinkingabilities and creativity. It should establish the scientific educational concept of student-centeredness with teachers serving as guides. The theoretical princi2ples of social const ructivism just make this new approach possible.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ocial const ructivist approach to education and the charac2teristics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EL T) in China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application of six elements of const ructivist learning design in EL T ,sothat the overall language teaching qualities can be enhanced. 当今高等教育正发生着重大变革,即从重视知识的传授、智力的培养向重视能力、情感培养的转变;从以学习知识为主的“知识目标观”向以学习措施为主的“能力目标观”的转变;从“培养知识型人才观”向“培养创新型人才观”为主的教育转变,树立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科学教育理念。同样,外语教育也亟待从知识的获取转向创新能力、运用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从“被动传输式”的教学模式向着“主动建构式”的教学模式转变。笔者认为,建构主义教学观作为教育心理学的最新理论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具有很好的借鉴影响。在强调提高学生综本论文由英语论文网/合素质的今天,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英语教学,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在略论建构主义教学观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外语教学的特点,研讨了建构主义学习设计六要素在英语系教学中的运用,旨在更加有效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内涵 建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最早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 Piaget ,1966)于 20 世纪 60 年代提出,其间汲取了维果斯基(Vy2gotsky ,1978)的历史文化心理学理论、奥斯贝尔(Ausubel ,1968)的意义学习理论以及布鲁纳(Bruner ,1960)的发现学习理论等多种学习理论的精髓,它较好地揭示了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如 Vgotsky ,1978)首先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认知和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生获取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的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能力,教师对学生的意义建构只起帮助和促进的影响。其次,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情境的重要性,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与真实的或类似于真实的情境相关系的,是对真实情境的一种体验。学习者只有在真实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社会性交互影响,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才能积极有效地建构知识,重组原有知识结构。第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协作学习”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性的影响。它强调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交流以及学生和教学内容与教学媒体之间的相互影响。第四,建构主义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认为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为学习者提供各种资源(包括各种类型的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料) ,鼓励学习者主动探究并完成意义建构,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
2.传统教学模式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区别 传统教学观认为,教育是通过教师对客观世界进行再现与描述。传统教学以“教”为主,是“客观主义” (objectivism) 、“决定论” ( deter2minism)和“教师灌输式”本论文由英语论文网/。它重视知识的确定性,而否认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主动性,把学生的意识看成是“一张白纸”和“一面镜子” ,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等待教师用理性的结论把“空桶”装满或把美丽的图画印到纸上。在教学过程中,传统教学观采取教师传授模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的、服从的地位。课堂完全由教师主宰,学生的主要任务则是消化、理解老师所传输的课本知识。传统教学观过分强调教师和课本的权威性,使学生缺乏独立性、自主性的思维和判断能力,割裂了学生新旧“图式”在知识建构中的关系,忽视了学生认知能力的个体异同,抑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传统教学下的学习主要是在个体身上发生的、以个体活动形式完成的学习活动,不能获取协作学习所带来的诸多重要益处。显而易见,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创造型人才的成长。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人的意识是一个建构客观世界的概念体系。人们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或认识客观世界。因此,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进行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学习者个体进行自我知识建构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在改造和重组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新信息的意义,并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和加工。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经验之间双向的相互影响过程。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建构主义强调以“学”为中心,认为英语学习不仅是获得语言知识,更是创造性地应用语言结构,它突出了意义建构中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使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发现信息、主动参与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教师也从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帮助者 ( Kafai Resnik ,1996) 。建构主义教学观承认由于个人经历的不同,关于客观事物的理解不可能完全相同,它主张学习者在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结合个人先前的经历和已有的知识来加深对事物的理解。教师的重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进行新旧知识的有机结合,重视培养学生略论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综合探讨者们的学术观点 ( Kohonen , 1992 ;Brooks & Brooks1993 :17 等) ,可将传统教学模式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主要区别从学习观、教师影响、学习者角色等方面逐一进行比较并归纳于表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