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外语语音教学与运动生理学理论的思考探讨[英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英语论文 责任编辑:小天老师更新时间:2017-04-20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表面上外语语音教学探讨运动生理学是两种不相干的学科。本文旨在论证前者何以能够借鉴后者。首先本文讨论了外语发音的机体活动本质,然后通过区别预置和非预置两种生命能力,揭示了外语语音教学运动生理学探讨对象之间的共同特征,提出了外语语音教学探讨借鉴运动生理学的理由。最后通过类比,阐述了外语语音教学探讨如何借鉴运动生理学理论


1.引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感叹如是。与贺所见略同,Payne发现,搬到费城附近普鲁士国王镇的孩子只有6岁前迁入,并且家里父母有该镇方言口音,其第二方言语音才能达到当地人水平。在母语环境中,学习同一语言不同方言语音尚且如此,外语语音学习则更难了。我们常常看到有些上海人把英语“r”音老是发成“l”;武汉人又常常把“n”发成“l”。一个音素,舌头一卷一伸,有些人竟十几年也学不会。Larsen综述第二语言习得探讨时说,孩子只有很小时候开始,多年在第二语言环境中接触目标语,才能达到母语使用者水平。6岁以后开始的学习者,会达到流利交际水平,但典型的情况是最终其“口音”可辨。和母语语音学习相比,为什么外语或者更准确地说,第二语言语音学习如此之难?古往今来人们一直试图 揭示其中的奥秘,英语毕业论文,不同解释应运而生。迄今为止从人类生命发展过程角度提出的各种解释等理论得到了最为广泛关注和接受。我们认为从人类生命发展过程角度解释第二语言学习不仅对语言习得具有一般性的理论意义,而且对外语语音教学探讨具有实践意义。因此本文拟从外语发声过程中人的机体运动的一个侧面,对外语语音技能学习与人类生命发展过程中其它后天运动技能学习进行类比,研讨外语语音教学为何可借鉴运动生理学探讨成果,如何从中获得新的观察视角和探讨思路,用于教学理论探讨和实践工作。


2.借鉴运动生理学理由辩
发声语言学探讨发现发音是在脑神经控制下,发音器官与身体多部位器官互相配合,协同动作实现的。要产生作为语言载体的声波,至少需要人体100多块肌肉直接、间接参与控制。(Akmajian,1984)语言发音在音素、音段、超音段各个层次上,都需要肌肉提供原动力,需要神经与肌肉精确复杂的协调来控制操纵发音器官。王德春(1997)引述Lenneberg时说,“正常说话速度是每秒钟14个音素,这就是说,大脑在一秒钟内要向有关肌肉发出14组指令”。而且“在说话过程中,发音不断变化,肌肉的收缩也不断变化,加上各条肌肉与大脑的距离不一样,因此,这些指令必须以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次序和适当的速度发出”。反过来也就是说,肌肉要在一秒钟内以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次序和适当的速度执行14组指令,完成14组动作。尽管人们对“大脑及各种神经结构如何启动控制整合语言活动知之甚少”(Clark & Yallop,1995:164),但是有一点是无疑的:就器官活动而言,就肌肉运动及其与神经系统协调而言,语言发音是典型的人体活动。不言而喻,既然发音是人体活动,也就理应受运动生理学一般规律的支配。因此外语语音教学探讨也就有理由跳出外语教学学科本身,借鉴运动生理学,在学科交叉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理论实践武库。
首先借鉴运动生理学可以弥补当前外语语音教学探讨方面的两个明显缺陷。
其一,可以弥补外语发音机理探讨方面的缺陷。由于在发音过程中,喉下呼吸系统主要提供发音能量,语言声音的语音学质量基本取决于喉上声道部分,大部分语言声音的语音学描述主要涉及喉上活动(supraglottal activity)。(Clark & Yallop,1995:16)受此作用,迄今为止,外语语音教学探讨观察范围基本上局限于以发音器官位置移动变化为中心的喉上发音器官活动。这种观察范围的局限造成了我们对发音机理认识的局限。例如我们至少忽视了这样一个非常直觉的问题 :喉上发音器官与喉下能量提供器官的协调直接作用外语发音质量、语流、语调。中国学生掌握不好英语语流、升降调,把dog[dCg]发成[dCgE]等问题都与喉上喉下器官肌肉协调动作有关。
其二,可以弥补发音器官活动与训练和技能养成联系探讨方面的缺陷。由于我们对外语发音器官机体运动的本质认识不足,发音机体运动探讨被发音心理探讨所遮蔽。因此关于发音器官活动与训练和技能养成联系的探讨,当前基本停留在直观经验上,甚至是本能感觉上。譬如关于外语语音训练密度、强度与发音器官生理机理变化及技能形成之间的联系,尚无类似运动生理学中所做的系统的实验性探讨。
我们说外语语音教学探讨应该借鉴运动生理学,其理由不仅仅在于弥补上述两个探讨缺陷,更重要的是这种借鉴基于运动生理学与外语发音教学探讨对象之间本质上的共同特征。为了阐述这种共同特征,本文拟比较两种生命能力。
众所周知,英语毕业论文,人作为一个生命体,其各种能力的发展进程呈现规律性的年龄制约。例如,人大约3个月会翻身,7个月会坐,12个月踉跄学步,6岁基本学会母语(即儿童大脑完成侧化时)……从现象看,生命进化选择似乎在人类机体内预置了一个生命发展程序。这个程序里设计了人作为一个生命体所需的各项生存的必需能力,同时预定人在正常生命条件下,必然都会按预置指令循序自然地学得这些能力。这些能力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会自然激发习得,甚至可能不想学也会学会。为了说明问题,我们把在这个程序范围之内按预置指令学得的能力称之为预置生命能力(preprogrammed life capacity),而把超出这个发展程序范围之外学得的能力称为非预置生命能力(non-preprogrammed life capacity)。按照这个界定标准划分,从其循年龄自然实现的程序化的共同特征和生命对其依赖程度来 看,母语发音能力像坐、爬、弯腰、抬头、走、跑、跳等其它必需的生命能力一样,属于预置生命能力。相反,外语发音像跳高、武术、体操、杂技一样属于人的非预置生命能力。
关于这样的划分,我们也可以找到生理物质基础证据支持。运动生理学探讨发现学习获得超出日常生活所必需的运动能力会在多方面引起超常的肌肉、骨骼、神经、循环等系统的生理机制变化。例如训练可以引起结缔组织细胞间物质的营养性肥大,使肌腱和韧带体积增大,从而提高他们的牵张力量。训练可使原有的肌纤维肥大,骨骼肥大。(奥斯特朗、罗道尔,1977:461、482)“学习过程似乎刺激有活性的(神经)突触的蛋白质合成,造成一个有选择的突触肥大。用某种方式重复某一动作,就能变成密码,并把记忆贮存起来,同时还能进行很准确的反馈。”(奥斯特朗、罗道尔,1977:104)尽管尚未见有关外语发音学习引起的生理变化的系统探讨,但是人们还是发现了母语和外语学习在生理机制上的一些不同。例如在神经生理方面,“对失语症患者的观察和实验证明,言语障碍往往只涉及一种语言的能力,别种语言的语言能力却保持不变。这就是说,掌握每种语言都有特殊的神经机制”。(王德春,1997:138)伦敦大学学院神经系统学家安德烈亚·梅凯利(谢培,2017)和他的同事发现,掌握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会改变人大脑的组织构造。在那些会讲两种语言的人的大脑中,负责语言的部分存在比只会讲一种语言的人更多的灰质,而且这些人学语言越早,他们大脑中的灰质越多。大脑中灰质的量与他们掌握外语的熟练程度是相关的。一个人如果在35岁后学第二语言,他的大脑中也会发生解剖学上的变化,但是变化的程度远远不如那些在儿童时期就掌握第二语言的人。他们的发现从解剖学角度印证了人的语言能力获得与生命发展进程相关。虽然在其它系统方面的不同未见生理解剖上的实验证据,但有些不同完全可以根据运动生理学做出推论。例如不同语言发音应用不同部位肌肉应该导致相应的生理变化。
不同的生命能力属性决定了母语发音和外语发音在学习过程与结果以及技能巩固和退化等方面本质上的不同。所有的正常人都能像学会一般意义上的走、跑、跳一样,自然地学会母语发音。学会以后可形成终生能力。而人们学习外语发音却像学习跳高、武术、体操一样,其过程一般是艰难的,结果也是难以预料的。一旦失去练习机会,技能很快便会退化。前者易学,形成的能力显示出固化特性,是因为它们是人必需的预置生命能力,是人的生命 自然发展的结果,只要你是人就能学会,生命机体就会保持这些能力;后者难学废用是因为它们属于非预置生命能力。这些能力超出了正常的生命自然过程本身,不是生命的必需机制,因而自然选择未将它们编入遗传密码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