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英语系人才培养模式及其课程设置[英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英语论文 责任编辑:小天老师更新时间:2017-04-20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高校英语系按照学科的交叉、融合与渗透可分为单学科、双学科、种学科和复合学科四种人才培养模式。四种模式专业课程按类别分为英语系技能课程、英语系知识课程和相关专业知识课程。课程设置的准则要体现选择性、适应性和超越性。各种模式在学分分配上,要从课程层面的组合上升到学科层面的融合,提高相关专业知识课程学分的比例。      高校英语系培养的人才可分成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纯粹英语工作者”,另外一种是必须使用英语的专业人员。21世纪大量需要的是英语与其他有关学科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     一、英语系人才的培养模式     1.什么是复合型英语人才?    2017年3月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系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了我国高等学校英语系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探讨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复合应该是学科层面的交叉、融合与渗透,而不是简单的课程层面的组合。只有具备了两门以上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且这些知识和技能都达到了相当熟练的程度而非简单的了解和掌握,这才能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复合。   2.英语系人才培养模式的分类。   国外高校以学科概念为出发点提出的四种人才培养模式给了学生以更多的选择,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时代要求,英语毕业论文,值得高校英语系借鉴。   (1)单学科(Specialist)人才培养模式: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理解的纯英语系。培养从事外国文学和语言学的教学与探讨工作的人才,学生主要学习英语语言文学知识。   (2)双学科(Joint)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校期间,同时学习两个学科的课程,且这两个学科均属于人文学科这一大类。例如:学生可以选择英语 法学、英语 经贸、英语 音乐等。   (3)种学科(Generic)人才培养模式:英语系学生在校期间,同时学习属于人文大类的多个学科的课程。例如:英语 历史 地理、英语 政治 法学、英语 哲学 教育学等。   (4)复合学科(Negotiated)人才培养模式:英语系学生在校期间跨越人文大类学科的界限,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自主选择多个学科的课程,组成复合学科的课程。例如:英语 计算机、英语 农学、英语 计算机 自动化,等等。四种人才培养模式表述如下:双学科、种学科、复合学科均属于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将英语系人才培养模式从学科层面而不是从课程层面、从学科大类而不是从某一专业层面按以上四种类型划分,充分体现了培养模式的灵活性、弹性和复合性,所培养学生的视野更开阔,学生选择的余地也更大。    二、课程设置与学分     1.课程类别。   教育部2017年3月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系英语教学大纲》将英语系课程分为英语系技能课程、英语系知识课程和相关专业知识课程三种类型。英语系技能课程是指综合训练课程和各种英语技能的单项训练课程,如基础英语、听力、口语、阅读等课程。英语系知识课程是指有关英语语言、文学、文化方面的知识课程,如英语语言学、英语词汇学、英语语法律、英语文体学等课程。相关专业知识课程是指与英语系有关联的其他专业知识课程,即有关外交、经贸、法学、管理、新闻、教育、科技、文化和军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课程。   2.课程设置准则。   实现英语系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有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作保证。这里,人才培养观和市场定位是构建课程体系模块的前提。  (1)选择性准则。给学生以最大限度的选择权,学生有权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喜好自主选择培养模式,并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学校不能越俎代庖。学生进校后能够选择专业、选择课程、选择教师,是“以人为本”的体现。所以设计英语系各培养模式的课程时,在保留英语系基本特征即专业技能课程的前提下,要给学生以最大限度的选择英语系知识课程和相关专业知识课程的自由。  (2)适应性准则。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应该以社会需要作为判断的标准,培养的学生符合社会的需要就是合格的人才。课程设置不能一成不变,要根据社会需要,适时地进行修订并留有调整的余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的实际要。   3.学分。   《高等学校英语系英语教学大纲》提出了英语系4年总学时为2017—2200(不包括公共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学时。同时提出专业技能课程安排65左右的学分、专业知识课程安排15左右的学分、相关专业知识课程安排20左右的学分的建议性要求。笔者认为,这种学分划分,从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角度讲,只能实现学科间的交叉,不能实现学科间的融合,还只能算是纯英语系的课程设置要求。因为即使培养“纯粹英语工作者”也不能单纯教授语言文学,在跨文化交际中,也要有其他学科在一定程度上的“复合”。按照课程设置准则和四种模式的划分,我们提出如下的课程学分分配方案(按4年2017—2200学时,不含公共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   (1)单学科培养模式:英语系技能课程占65左右,英语系知识课程占25左右,相关专业知识课程占10左右。   (2)双学科培养模式:英语系技能课程占45左右,英语系知识课程占5左右,相关专业知识课程占50左右。   (3)种学科培养模式:英语系技能课程占45左右,英语系知识课程占5左右,英语论文范文,相关专业知识课程占50左右。   (4)复合学科培养模式:涉及跨大类的复合,学生可以根据需要自主选择多个学科的课程,根据学分积累的准则,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复合学科的学习方案。方案一,学生分主、辅修:英语系技能课程占65左右,英语系知识课程占5左右,相关专业知识课程占30左右。方案二,学生不分主、辅修:在两三门学科间平均分配学分。 以上四种人才培养模式均保留了英语系的基本特征,从某一具体专业层面的复合上升为学科层面上各个专业的复合,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可选择资源,把选择权交给学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新的教学观,从而在课程与学习者之间的联系上实现了突破。另外,复合的专业都是在学校已设置的专业范围内,复合的质量有基本保障,学科与学科之间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交叉与融合,也为产生新的学科生长点提供了条件。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英语系英语教学大纲[Z].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7.  [2]李荣,郭群.“专业 英语”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与信息反馈[J].外语界,2017,(2).   [3]吕良环.国外外语教学改革趋势:语言与内容相结合[J].全球教育展望,2017,(8).  注:07—09省级科研项目《理工院校英语系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模式探究》项目编号:20170297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