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及提高英语素质的影响》[英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英语论文 责任编辑:小天老师更新时间:2017-04-21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范文/《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及提高英语素质的影响》

Abstract: From the traditional 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ology to the present communicative method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t shows people’s different understandings of the language nature. When teaching A New English Textbook, we attempt to apply the five steps, that is lead-in, elicitation, input, practice and output to our teaching, with an aim to enhance students’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and improve their English language qualifications.

Key words: lead-in; elicitation; input; practice; output

摘 要: 外语教学从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发展到现在的交际法,反映了人们对语言本质的不同认识。英语论文范文我们将五步教学法应用到《新编英语教程》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引入,启动,输入,练习,输出五个步骤来一一研讨,以培养学生交际能力,提高英语素质的影响。

关键词: 引入; 启动; 输入; 练习; 输出

在以前的教学中,我们误以为基础英语教学应该侧重语言、语法重点和难点教学,却忽视了其中社会、文化科技、教育、道德等方面知识的深入讨论,对基础英语以及英语系学生等英语的特点没有深入在了解和探讨,对每个单元中所传授给学生的知识也只是片面地认为语言知识应该是最重要的。
但应用了五步教学法来进行教学,发现能激活课堂气氛,使学生有机会参加到教学活动当中来,使学生掌握交际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现在,我应用五步骤法来研讨《新编英语教程》的教学过程。

一. Lead—in(引入)
俗语说,万事开头难。在所有的教学环节中,“引入”(Lead—in)尤为关键。好的“引入”是教学成功的一半,即使是较为单调的课文,如果“引入”处理恰当,也会收到意想不到效果。反之,即便很有趣的课文也会被弄得枯燥无味。
那么,如何充分利用现代外语教学法的探讨成果来充实“引入”这一环节呢?
根据Jeremy Harmer在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中所说的,“Lead—in”主要目的之一乃是使对所学的东西造成一种期待和兴趣。根据这一准则,我们采用的教学措施应围绕“期待”和“兴趣”展开,为达到这一教学目的,本人在教学中采用以下几种措施:

1. 回忆法
在进行引入时,教师可先确定一个与课文有关的范围,让学生说出与自己有关的亲身经历,这种经历也许与课文涉及内容相似也许相反,不管怎样,只要能把学生的亲身经历与课文的内容关系起来,就能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如在教《新编英语教程》第三册Unit 2 Text 1“Unwillingly on Holidays”时,首先我在黑板上写上“willingly”和“Unwillingly”两个词,要求学生说出自己平时愿意和不愿意去做的事情,尽管学生的答案各不相同,我把它们归纳后一一板书在黑板上:
willingly  Unwillingly
go home   go to school
holidays do a lot of homework
go outing go to hospital
然后提到了大家以为“willingly on Holidays”是由于“holiday”能给人带来愉悦。于是马上将话题转入Unit 2“Unwillingly on holidays”,那作者为什么会用“Unwillingly”这一词呢?这样它更能引起学生对课文的重视,从而聚精会神地去学习和略论课文。
又如在教第三册Unit 1“My First Job”时,可以让全班以“My First××”为主题进行讨论,学生们对自己的每件事的第一次经历都记忆犹新,其中有不少的同学提到第一次“Part—time Job”的经历。我将这一题目巧妙的与课文内容相结合“这些同学所讲的经历与主人公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不同?”这样会让学生对主人公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亲切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假设法
在让学生接触课文前可给学生作些假设,这样可给学生一定期待,给学生一定的想像空间,此举能活跃学生思想,又能提高他们的兴趣。在上“Atomic Cars”这课前,我指出社会科技文明成果都经历了从假设到现实的过程。首先,我们应该大胆设想,才能有实现的可能。因此我要学生举出自己曾经的一些设想,甚至是幻想。其中有位学生的设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多同学认为很难掌握知识,希望有一天书本都是由蛋糕做成,这样学生边吃蛋糕也就掌握了知识。然后引出“Atomic Cars”的设想。对于“Atomic Cars”在现阶段还必须解决许多实际问题才能实现。让学生这样去学习课文,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思想,活跃课堂气氛,也能增加学生对课文本身的兴趣。

3.故事略论法
首先讲与课文情节相似相近的故事,然后让学生从故事中领悟到故事的本质内容,利用其本质内容再对课文内容进行略论。此举发展培养学生的略论概括能力,具有很好的启发性。
如上“Who Killed Benny Paret?”,首先,我列举了学生们熟悉的莎士比亚的名著“Romeo and Juliet”,回顾了R与J之间美好的爱情故事,然后问学生“为什么莎翁会以悲剧结束他们之间的爱情?”学生的思维马上活跃起来,有的说是由于毒药结束了他们的生命,有的说是一场误会造成悲剧。
此时,我便提到他们的死亡的直接原因可以说是毒药,但应有更深层的因素造成这对情侣不得不分开,同时我讲述了英国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R、J两个家庭的世仇联系。于时学生便领悟到R、J两人深层次的死因是由于当时封建制度封建礼教所造成的。学生的思维迅速打开了。有此学生甚至举出了相同的例子,如“Titanic”,男女主人公Jack与Rose的爱情看似由于灾难所毁灭,但实际上来自不同阶层的男女主人翁的爱情与当时的历史环境下也很难生存下去。于是通过这些故事,我总结到,透过现象抓本质来略论问题,最后将此观点引入到课文内容“Who Killed Benny Paret?”来寻找谁才是真正的凶手。这种通过略论故事内容,学生自然得出结论的措施便于学生掌握、理解,举一反三。又如“The Pearl”。在讲述课文前,我讲了一对美国夫妇获得巨款后,开始一切花费计划,但他们发现当一切愿望实现后,他们却没有感到幸福。然后引出“The Pearl”,该故事叙说了男主人翁Kino幸运发现了Pearl所引发的故事。
虽然课文只是部分节选,但我要求学生大胆猜测故事的结尾,学生的答案相当丰富,有的说Kino拿珍珠换了钱,医好了女儿的病,有的说Kino从此过上了富裕的生活,但当我说结尾是Kino把珍珠又抛向了大海进,同学们惊讶不已,于是我便抓住为什么把珍珠抛向大海的疑问对当时的社会背景进行了略论,同时引出作者Steinbeck,通过“The Pearl”同学们略论出Steinbeck一定是个现实主义作家,这样略论比对学生进行直接灌输知识的效果好得多,让学生能真正掌握文章的主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运用能力。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