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外语教育理论的特色[英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英语论文 责任编辑:小天老师更新时间:2017-04-21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提 要:通过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及其模式和教学试验研讨该理论的实践意义。从上世纪中叶开始,伴随着语言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的蓬勃发展,外语教育、教学理论空前繁荣。当代外语教育理论的一大特色就是理论家们大都注意吸收其他学科、学派的长处。

外语教育理论不仅注重与语言学科的关系,而且重视与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交叉联系。外语教育理论开始了对传统的“人本”观念的回归,关注教学过程中的“人”(教师、学生)的认知、心理及情感状态,关注他们作为“人”的全面发展。外语教学理论的心理学基础由行为主义转向心灵主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建立在认知心理学基础上的建构主义理论。近年来,我国外语教育界对建构主义理论的兴趣日渐浓厚。从事基础外语探讨的学者和教师,对其倾注了更大的热情。高校外语教师的实践探究却相对偏少。基于此,本文拟结合笔者的汉英翻译教学试验,讨论一种新的语言教育心理学模式--—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社会建构主义语言教学模式由英国运用语言学者M.威廉姆斯和心理语言学探讨人员R.布尔登在上世纪末提出并建立(Williams , Burden,1997)。下面,笔者拟先对该模式的基本理论作简单综述。  

一、社会建构主义模式的理论基础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可以说是一个折中主义的产物。首先,它在皮亚杰(Piaget)的认知发展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了布鲁纳(Jerome Bruner)和乔治•凯勒(George Kelly)等人的思想:学习过程的个人建构十分重要;每个人都以自己的经验来认知身边的世界;个体才是学习活动的中心。而认知适应,即用熟悉的结构去吸收和创造新的信息和结构(桂诗春,2017:189),构成学习活动的中心环节。教育的主旨在于教会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发展理解力、认知技能与策略,而非教给学生现成的知识信息;教学活动中应重视教师、学生、教材和其他因素的互动联系;有意义的学习不是对现成事实的接受,而是新的个人意义和个人理解的建立,教学活动中不可忽视教师、学生个人观念、情感以及他们对教学和世界的态度,其次,社会建构主义大胆借鉴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埃里克森(E. Erikson)、马斯洛(A.Maslow)、卡尔•罗杰斯(C. Rogers)等人的理论,考虑了教学中的情感和社会环境因素,强调关注人的终身教育与发展;要求教师懂得创造安全感对学习者的重要,从而调整学习任务难度,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教育必须考虑学习者的个人需求和情感,语言学习提供安全环境而非增加焦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语言发展。最后,根据社会交往影响理论,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和他们所处的语言环境是一个动态的系统,相互需要,相互促进。  

二、社会建构主义的语言教育模式M.威廉姆斯和R.布尔登综合上述各派理论,提出了社会建构主义这一新的语言教育模式。该模式重视学习者的自身经验,把他们看作积极的意义建构者和问题解决者;教育应强调学习者的个人地位并提倡全人教育,于是学习者在该模式中处于中心位置;注重学生、教师任务或活动间的相互影响。在这一动态模式中,教师、学生任务和环境四大因素同处于一个动态的系统中,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彼此影响。教师按照自己的教学理念设置学习任务,学生作为个人理解任务的意义和其相关程度;任务成为连接学生与教师的界面。教师与学生之间当然还有直接的互动。教师、学生与任务处于动态平衡中。另外,在学习过程中起重要影响的还有环境因素--—课堂情感环境、学校环境以及社会大环境等。模式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尤其是终身学习,促进学生作为人的全面成长。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以上四大因素相互作用,同处于一个动态的系统中。作为重要的“中介”(mediator),教师帮助学生获得发展进步、学会学习、处理问题、适应各种文化情景和社会变化的能力;教师、学生可实现良性互动,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教师对学习的信念会导致不同的教学思路;教师对自身的看法也十分重要;教师还应该是终身学习者,尊重学生。学生学习过程千差万别,学习动机至关重要。动机从根本上说是行动中的选择或决定,它依赖于人们对自己的理解。学生一旦掌握适当的学习技巧和策略将会从事有效的独立学习。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教学理念选择任务,向学习者明确宣示自己的教学思想,让学习者理解任务;学习者会对所面临的任务的意义进行建构,他们对任务的理解和情感的不同反应可以帮助教师识别学生需求以调整学习任务。不论是课堂和家庭的物质、人际环境,还是更广泛的社会文化和教育环境,都会对学习产生作用;而学生之间的联系和师生联系是作用学生认知和情感的重要因素。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