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跨文化言语交际失败的原因及其能力的培养[英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英语论文 责任编辑:小天老师更新时间:2017-04-22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硕士论文资料库:《跨文化言语交际失败的原因及其能力的培养》

摘要:在略论语言与文化的联系基础上,着重研讨了跨文化交际失败的主要原因,认为语教学中应当提高学习者跨文化知识的敏感性与实际应用能力,并提出了3点建议:从师生的意识形态上消除语言仅仅是工具的陈旧观念;加强自身的跨文化交际底蕴,并利用语言教学材料,/论文向学生介绍英美文化背景,进行中西文化对比;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具体的语言实际和真实交际情景,获得跨文化知识。
关键词: 语言; 文化; 跨文化交际; 失败原因; 建议     
一、 语言与文化的联系        
语言,是人类用来交流情感,传递信息的重要交际工具,是社会交际需要和实践的产物,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主要表达形式,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正如萨皮尔所指出,“语言有个底座,说一种语言的人是属于一个种族(或几个种族)的……语言也不脱离文化而生存,就是说,不脱离社会流传下来的,决定我们生活面貌的,风俗和信仰的总体。”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即不同的历史地理环境、社会结构、价值观、生活方式、行为原则、风俗习惯及道德观念等等。
因此在语言中就有相应的结构形式来反映这些文化内容;而当语言在表达与传播这些文化内容时,又受制于文化规则。这种不可分的语言和文化的联系,在目前英语教学中越来越引起教师的重视,即如何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导入跨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真正使学生达到《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语言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以书面或口头方式进行交际的能力。
二、 跨文化言语交际失败的主要原因       
 本文中“跨文化言语交际”指的是不同国别/语言的人之间的言语交际,或者说本族语使用者和非本族语使用者之间的言语交际。学生中常见的跨文化言语交际失败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不符合目的的语的使用习惯或套用母语的表达方式。汉、英两个民族在各自文化熏陶下衍生出不同的思辨方式、推理模式和语言表达习惯。套用母语的表达方式,不顾及目的语的使用习惯、联想异同就会作用交际信息的传递。语言学家和人类学家的调查探讨表明,不同的民族语言对颜色的分类往往不同,其在颜色词的使用上始终存在着异同。以汉语的“红”字为例,常见的词有红糖(brown sugar),红茶(black tea),眼红(green-eyed),红榜(honour roll)及红运(good luck)等,而英语中的red就没有上述的汉语用法。生硬地套用母语的表达方式,总会陷入文化陷阱中。试看以下几例由于套用母语表达方式而造成的信息误导。类似这样“貌合神离”、套用母语表达方式而造成交际失败的例子数不胜数。此外,学习者还应注意到汉、英语有时候在语言编码次序、传达信息的角度及表达方式的习惯性上有着很大的异同性。在言语交际中,学习者若疏忽了汉、英语言系统的这些独特性,将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交际对方信息量的摄入。   
试看以下几例汉、英语的不同表达习惯。跨文化言语交际不是母语到目的语的词与词的单纯转移。交际双方不注意不同文化造就的思辨方式、推理模式和语言表达习惯的异同性,就会使交际发生障碍,造成相互之间的信息传递不畅。(2)词汇在不同的文化中的理解与联想不同。由于不同文化间社会结构、政治制度、生活习俗的异同,包含在语言词汇中的意义也就不一样。在英汉两种语言中,不难发现许多看起来对等但实际意义有微秒甚至很大异同的词汇。如果学习者在使用时对此不加注意,便会引起误解,导致交易障碍。
现选择以下一些例子加以比较和说明。政治(politics)一词在汉语中是一个褒义词,因此政治家是令人尊敬的伟大人物。一个人的政治觉悟、身份或面目常常代表其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品格。而在英语中,politician就不如汉语中的“政治家”那么幸运,那么德高望重了,它仅指一种职业,而且在大多数英美人意象中,politician往往跟“弄虚假”、“大肆宣传”、“耍手段”、“谋权术”关系起来,是跟汉语中的“政治家”不可同日而语的。“猫”(cat)在汉语中常跟温顺关系起来。因此当中国人听到“she is a cat”时,常会理解为“这个女人很温顺”。
然而,恰恰相反,这样的理解与原意大相径庭,she is a cat原意是“她是个包藏祸心的人”。两种文化对“猫”赋予了不同的文化内涵,产生了不同的联想。类似的例子有:英语中用chicken表示“懦夫”、“胆小鬼”,汉语中用“熊”表达“笨、无能或软弱”。联想是以旧经验诠释新经历的,如果没有它,知觉记忆和想象都不能发生。然而,这种由于文化因素而造成的语言联想的异同,是英语为非母语学习者较常见的跨文化交际障碍,是跨文化交际中比较难以跨越的鸿沟。(3)英、汉文化在遵循礼貌准则上的异同。
尽管礼貌具有普遍性,但不同文化在实现礼貌的措施以及在礼貌的判断标准上存在着异同。顾曰国在1992年根据汉语言文化有关礼貌的源与流,总结了5条带中国特色的礼貌原则,即贬己尊人原则,称呼原则,文雅原则,求同原则,德、言、行原则。如果将这5条汉文化礼貌原则与Leech对于礼貌的论述相比较,发现英汉礼貌在语用和文化价值方面存在着异同性。现以其中的贬己尊人原则与英语言文化的礼貌准则作比较。
中国人出于各种社会、历史、人文等原因,对别人的美貌和衣着等常常不会当面称赞,如“你长得真漂亮”,“你今天真美”,对异性更是不敢。而英美人就不同,他们普遍遵循Leech的“谦虚原则”,“尽量扩大对他人的赞赏”,常常喜欢对别人的相貌和衣着大加评论和赞美,如“You look so beautiful today!”“What a nice colour! It suits you verywell.”同样,在接受别人称赞时,英汉两种语言的人的反应也不一样。当英语文化背景的人受到表扬时,常常会喜形于色,还一声“Thank you”,坦然地接受别人的赞扬,以避免伤害表扬者的面子(positive face)来表示礼貌。而中国人常常以“不,不,不”否定这种别人赞扬的真实性的措施进行自贬来表示礼貌。
“贬己尊人”是最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礼貌现象。由于不同民族的文化价值异同,汉英语言文化遵循的礼貌原则就不同。就接受别人赞扬的不同反应而言,汉民族会认为英语民族过于自信,缺乏谦虚;而英语民族会对汉民族的自贬感到惊讶,甚至会认为汉民族惯于言不由衷。这种礼貌原则的异同还常常出现在以下情况。在招待客人或赠送礼物时,中国人常会说“没什么菜招待你们”,“这只是一份薄礼”或“一点小意思”,而英美人常说“这是我特意为你做的或准备的,希望你能喜欢。”(4)不同的文化观念形成不同的语言交际模式。文化观念的不同,对语言交际模式有很大的作用。
很多英语学习者在语言交际中,因常常套用汉语言文化的观念,应用汉语言文化的交际模式,而使交际陷于尴尬境地或引起误解。这种语用失误,区别于语法错误在于语法错误是受话者在语言的表层结构就能看出,因此受话者常把这种错误归咎于说话者语言知识的缺乏而加以谅解。而语用失误则不然,如果一个能说一口流利英语的人出现语用失误,受话者不会把他的失误归咎于其语言能力,而很可能得到错误的信息或认为他不友好、缺乏教养。
现以汉、英语中的寒暄语和初次见面语为例,说明文化异同导致的跨文化言语交际失败。中国人见面习惯于问“吃过饭了吗?”。若在英汉跨文化交际中用英语“Have you eaten?”或“Have you had your breakfast/ lunch/dinner?”等来与英美人打招呼,受话者不但会觉得意外,还会认为说话者在间接地邀请他们吃饭呢!在这种情况下,按英美人的习惯,运用“(Good)Morning/afternoon”或“Hello”,“Hi”来作为寒暄。同样,中国人在路上碰到熟人,尽管无意打听受话者的真实去向,但常习惯性地寒暄道“你去哪儿呀?”若对方是英美人士,套用此方式,问一声“Where are you going?”不免有些“多管闲事”之嫌,作用受话者,英语论文网站英语论文题目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