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课程评价的过程创新措施[英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英语论文 责任编辑:王教授更新时间:2017-04-2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花文凤,甘肃省兰州市教科所;花卉,山东省临沭县郑山中心小学。


    一、以《课程标准》为指导,深入理解初中英语课程评价的内涵及本质
    “评”,即评定、判断,“价”,即价值。评价是主体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客体价值做出判断的活动。特定的评价总是为特定的目标服务,而一定的标准是进行价值判断的尺度,没有标准就无法进行价值判断。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是初中英语课程评价顺利实施的背景支持和理论保障。初中英语课程评价是英语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改革的关键所在。科学、有效的课程评价能引导教师更新观念,把新课程理念内化为课堂教学行为,注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丰富教学资源,使英语课程改革的目标得以落实。所以,课程评价改革的有效落实是联系到英语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应用的能力,初中英语课程的目标和任务是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要求编写的教材体系展开听、说、读、写的专项和综合训练,从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促进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初步形成。而初中英语课程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实施对教学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监控,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性,应关注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发展过程及效果,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使对学习过程和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评价要以课程目标为依据;注意处理教学与评价的联系;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评价结果对教学效果的反馈影响:注重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发展的影响;终结性评价要注重考查学生综合应用语言的能力[1]。
    二、当下初中英语课程评价值得商榷之处
    1.以“教”评“学”,英语论文,注重教师“预设”,对课堂“生成”关注不力
    以“教”评“学”比比皆是,“以学定教”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模式还没有构建,评价过分关注“教”,关注教者的课堂教学行为、表演技巧、既定目标的完成状况,而对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思维碰撞关注的却很少;许多教师以课前“预设”引导学生,当师生互动与“预设”偏离时,教师不能对课堂进发的智慧火花积极评价、处理,给学生的“阶段性发展”及时做出形成性评价,还要生拉硬扯到既定“预设”中,更谈不上对知识获得、行为表现、过程参与、情感体验及交流合作等的评价。
    虽然近些年来,传统的“以教评学”的状况有所改善,有些地方在评价标准中还增加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措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学生维度的评价指标,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存在着明显的“以教论教”的倾向。例如,评价“知识与技能”并不是评价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进步状况,而是评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落实和处理情况,评价教师是否把教学目标中设定的单词、短语、句子加以讲解,评价教师是否把考点、难点、重点讲透,说明白;评价“过程与措施”并不是看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参与、思维流畅及跟随状态,而是评价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学习措施的渗透。以阅读教学为例,评价焦点集中于教师对新单词的障碍扫除→阅读问题的设计,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寻找问题答案→阅读技巧的讲授等的这一流程,而不是学生本人的“过程与措施”;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是评价教师是否注意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创设了民主的学习环境,而不是学生情感态度的真实发展。这种以教论教的评价标准和实施办法,与现代有效教学理念是不相符的[2]。尤其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的那样:“这些年来,我们许多教师怎么也摆脱不了表层的知识教学的限制,新课程所强调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任务,也往往是狗尾续貂,生拉硬扯,打补丁贴膏药,没有那种润物细无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感觉。我们很难跨越知识与美德的边界,知识教学与情感、态度、价值观培育的边界似乎成为一道鸿沟。”[3]
    2.形成性评价对学生个体的异同性、多样性关注不够
    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形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学生个体存在认知风格、场独立与场依赖、性格外露与内敛等的异同性、多样性,但教师在实施形成性评价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对学生个体的异同性、多样性关注不够。
    班额过大是我国中小学的普遍问题,在大中城市表现更加突出。在此情况下,课堂口语训练遭遇很大压力,为了节约时间,教师往往把机会都给了性格外露、善于表达、语言能力较强的学生,而性格内敛、羞于表达、不善交际的学生得到的机会则相对较少;在小组实践活动自主、合作、探索的进程中,每个组总有一些处于相对“弱势”的学生,而回答问题的机会更多是让那些表现“强势”的学生“抢”去。学生在解答教师设计的问题时,被纠错的时候较多,有些教师特别喜欢对学生的错误单词、不合理的语句、语法时态的应用欠妥当等方面进行剖析,让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中错误丛生,没有优点可言。例如,以对学生综合应用语言知识及遣词造句能力考察的书面表达为例,大部分教师不能抱着欣赏的态度看到学生的点滴进步,只是盯着书面表达中的转折词的不恰当应用、人称转换不及时、时态考虑欠妥当等问题追究。时至今日,还有很多学校对学生的阶段考评以末位淘汰的方式,如班级共有54名同学,考评便以前50名同学的成绩为准,给教师以暗示:分数靠后的同学可以不用花费很多心思。近些年来,调查问卷法、访谈法在学校颇受欢迎,但由于没有充分考虑学生个体的特殊性,量表及访谈提纲照猫画虎,千篇一律,其信度及效度都值得商榷。
    3.以中考为轴心,英语论文题目,全面性及公平性凸显不足
    在教育资源争夺愈演愈烈的今天,中考的激烈程度不亚于高考。作为重要的终结性评价,绝大多数教育行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