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选修课“英语文学欣赏入门”的课程教学技巧[英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英语论文 责任编辑:王教授更新时间:2017-04-2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陶明天,人民教育出版社外语分社(100081)。


    一、引言
    2017年出台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建议在高中开设选修课英语文学欣赏入门”。近几年,陆续有学校开设了相关课程。为了更好地实施课程,教师应该首先明确该课程的定位。然后在准确定位的基础上,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措施,从而真正实现开设该课程的目的。
    二、课程目标及其解读
    (一)课程目标
    “课标”对英语课程体系是如此定位的:“必修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英语语言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灵活多变的学习策略以及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选修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就业选择、升学深造以及个人的兴趣和发展的需要”(2017:3)。也就是说,英语课程体系,从必修课延续到选修课,其目标定位也从语言层面出发,最终走向学生的个人发展。“英语文学欣赏入门”作为选修课,固然可以继续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上发挥功能,但还应该发挥“满足学生的个人兴趣和发展需要”的功能。
    Carter和Long(1991:2-9)提出了文学教学的三种模式:①语言模式,通过文学学语言;②文化模式,通过文学学文化;③个人成长模式,通过文学了解人的本质,研讨人生,从而促进个人成长。这种划分得到了学术界较为广泛的认可。
    遵循“课标”精神,参考学界的观点,再结合我国的教学实际,本文认为,高中“英语文学欣赏入门”课程,至少应该追求以下三个目标:①附带学习语言,继续发展阅读策略;②掌握基本的文学术语,将其作为解读文学著作的工具;③挖掘著作的主题、意义和文化内涵,思索人生,促进个人发展。
    (二)课程目标解读
    1.附带学习语言,继续发展阅读策略
    附带学习语言,是指作为阅读过程副产品的语言学习(Joe,英语论文范文,1995)。关于英语水平已达到一定程度、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高中生来说,在欣赏英语文学著作的时候,附带学习语言是比较切合实际的。同时,当高中生进入文学欣赏课堂时,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策略。在文学欣赏课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继续有意识地应用这些策略。此外,还要结合文学著作,介绍一些文学欣赏中更常用的阅读策略,如发现伏笔(recognizing foreshadowing),寻找线索(finding clues)等。
    之所以提出“附带学习”的概念,是为了强调教师在“英语文学欣赏入门”课上,不能过分强调语言知识,不能过多讲解和略论语法结构;否则容易损害文学的美感,破坏文本的整体性。教师讲解语言,只是文学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其目的是为了扫清文字障碍,为学生进行文学欣赏做铺垫。
    为了避免陷于语言学习而无暇顾及文学欣赏,在选择著作时要特别慎重。所选著作的语言不能太难,无论从篇幅还是生词量,都要有严格的控制。为此,可以选用经典著作的简写版,严格按照“课标”词汇选文,控制超标词汇的数量,并对超标词汇进行注解。
    2.掌握基本的文学术语,将其作为解读文学著作的工具
    文学著作是由很多要素组成的,这些要素有相应的术语来表述。作为入门级的文学欣赏课,给学生介绍一些文学术语,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欣赏和评价著作。如,在小说教学中,可以系统地介绍小说的四大要素:环境(setting)、人物(character)、情节(plot)和主题(theme),英语毕业论文,并进一步介绍情节的五大要素:开端(beginning)、发展(rising action)、高潮(climax)、回潮(falling action)和结局(resolution),以及叙述者(narrator)和叙述角度(point of view)等。教师不但要介绍这些术语的定义,还应该设计相应的活动和任务,引导学生应用这些工具去理解、欣赏和评价著作。
    当然,用英语来介绍文学术语,可能显得有些晦涩艰深。但是,高中学生已经在语文课堂上接触过文学著作,当教师用英语介绍文学术语时,语文课堂所学的相关知识,会对学生理解英语文学术语,产生积极的促进影响。
    3.挖掘著作的主题、意义和文化内涵,思索人生,促进个人发展
    如上文所述,学生在进入英语文学欣赏课堂的时候,已经在语文课堂上接触过文学。所以,他们已经初步具备挖掘著作主题和意义的能力。当然,在英语文学欣赏课堂上,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用英语的思维方式去解读著作,用英语文学的评价工具去评价著作。
    此外,文学既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通过学习英语文学著作,可以直观地体验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社会近况、历史沿革、道德习惯、宗教哲学等文化内容,从而对西方文化产生较为深刻的认识。有的著作直达人的灵魂,揭示人类社会或情感的普遍规律,能启迪人生,促进个人发展。
    这个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然而,只要选用适当的著作,教师引导得当,学生勤于思考、细心体悟,假以时日,还是会有成效的。
    三、课程实施
    文学著作的体裁是多种多样的。在诸多文体中,短篇小说篇幅适中,情节性强,便于高中学生把握。同时,范东生(1989:88)也指出:“短篇小说也便于师生借助一个完整的、有限的上下文一起来考查文学的各个要素。”所以,下面以《小说欣赏入门》的第一篇著作The Open Window为例,来说明如何实施教学,达到上述三个目标。
    (一)读前活动
    小说的读前活动,主要是利用小说的标题、插图和对于著作、作者的背景知识,让学生对小说的内容进行预测。
    如The Open Window的读前部分,介绍了作者的基本经历和写作风格,指出其著作的特点是“noted for their wit and humour,which frequently have an ironic twist that leads to a surprising ending”,还指出,“The Open Window is Saki's most popular shortstory, in which he tells a story of a spontaneous practical joke played upon a visiting stranger.”。这两条信息,不但指出了作者的写作风格,还指出了小说的基本情节,有助于学生预测故事的内容。在这个环节,教师引导学生适当了解一下即可。
    熟悉背景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著作题目、插图等外显信息,去预测著作内容。如TheOpen Window在读前部分提供了几幅关键情节的插图,并结合插图提出以下问题:
    (1)How many characters do you think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