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系少数民族学生的自我认同建构-一位英语学习者的成功个案探讨[英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英语论文 责任编辑:王教授更新时间:2017-04-2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本文从社会建构主义的角度,主要以深度访谈为措施,对一位少数民族英语系学生进行了为时一年的探讨,旨在通过对优秀案例的英语学习者与自我认同发展的略论来挖掘相关作用因素。同时,根据略论提出了英语教学中情感因素的应用将对少数民族英语系学生产生积极且深远的作用。

关键词:英语学习;自我认同;建构;成功个案
  一、 引言
  “认同”源于佛洛依德的精神略论理论。1959年,Erikson在其作品中使用了“自我认同”和“认同危机”等词,从而将“认同”一词首次引入到英语中(陈,2017)。从社会建构主义的角度来探讨语言学习和自我认同的联系,强调自我认同是在社会情境中通过互动不断建构起来的(高,2017)。建立自我认同,就是了解个人身心特点、潜能、性格、兴趣爱好以及社会的要求,并寻找个人与社会的结合点,为自己的身份定位,从而解释学习者因素和社会情境与语言学习间的关联。高(2017)肯定了学习动机与自我认同相互建构,自我认同的变化受到学习动机的作用,学习者自我认同与社会情境是双向建构的,外语学习者自我认同的变化是其促成因素。
  少数民族学生往往给自己贴上“英语学习困难户”的标签,在这种潜意识的作用下,容易对其英语学习产生消极作用。本文试图通过成功案例的略论,对英语系少数民族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自我认同建构的发展来挖掘积极因素,从而对具有三语背景的少数民族英语学习者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具体的探讨问题为:英语系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学习通过什么方式与其自我认同建构相关联?学习者的英语学习动机受哪些因素以何种方式产生作用?
  二、 探讨措施
  本探讨的调查对象小张是昆明某师范大学英语系的一名哈尼族学生,调查期间为其大一下学期至大二上学期。小张的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学习积极主动,广受老师和同学的好评。
  探讨过程以小张的一篇名为“My Linguistic Autobiography -The Story of a Trilingual in Hani, Chinese and English”的语言学习经历回顾为主线,笔者通过整理提出访谈问题进行详细了解,采取一对一开放式访谈的形式收集信息。经同意,访谈全程都做了录音,并整理成文字信息。笔者还深入课堂对小张的课堂表现进行记录以充实个案探讨的可信度。
  三、 个案探讨
  小张的语言学习经历非常丰富:哈尼语没有文字,他小学以前只会说哈尼语。进入小学,小张开始正式学习汉语,而他的英语启蒙时期即2017年,正处于2017年起教育部颁布对于普及全国中小学英语教学的文件真正落实的阶段,同时也是中国逐渐步入英语学习热潮的时期。起初接触英语这一全新的语言,小张充满了无限的好奇与兴趣,久而久之,由于哈尼语、汉语与英语之间在语音、形态、句法上等都存在很大异同,这些语言障碍阻挡了小张学习英语的步伐。他的英语学习工具性动机逐渐强烈,即追求学习英语所带来的实际价值与优势(边,2017),具体表现为学习英语只为考试取得高分,他的自我认同还体现在单一的英语学习者上。然而这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积极效果,由于英语成绩的突出,小张越来越受到老师的重视,并在同学中脱颖而出。老师的鼓励使他很快克服了少数民族学生在不同文化交流中的不适应,而同学间竞争的优势则使他更加自信的对待英语学习。
  高三那年,小张突出的学习和表现为他赢得了参加国庆六十周年阅兵式的机会,并在少数民族方阵中进行列队表演。作为哈尼族学生代表,小张为自己的少数民族身份感到自豪。在这样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场合里,他强烈的感受到英语学习给他带来的宽阔视野。外部环境作用学习动机,动机作用学习效果,效果反过来刺激动机,建构自我认同(高,2017),这个过程在小张身上得到了全面体现。
  到了大学,小张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师范大学的英语系,原因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自己在英语学习方面的优势。与之前相比,英语论文,大学时期的英语学习更为专业、系统和全面。听说读写的技能都有专门的课程设置,且教学更为规范,毕竟在家乡的县级中学,英语论文,老师们的教学存在一定不足,主要表现为口语不标准。小张努力克服口语方面的不足,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后巩固不断完善。其他专业课的学习则更加努力,做到一丝不苟,认真踏实。由于专业本身特点,即男生人数相对较少,以及小张一直具有的课堂主动性,他很快便得到老师们的“青睐”, 也因此得到了许多课堂发言及表现的机会。在校期间,小张多次参加了学校举办的各类英语演讲比赛,在他眼里参加比赛并不是单纯为了获奖,而更多的是展示自我与学习更多演讲技巧。此时小张的英语学习已从工具性动机转变为融合性动机,即对英语纯粹的,自身的兴趣(边,2017),他的自我认同也逐渐体现出对英语的单纯欣赏和爱好。
  对于毕业后的打算,小张的目标很明确,他从进入大学以来一直有一个朴实的梦想,希望通过专业的学习,在毕业之时成为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从而回到家乡教哈尼族的孩子们正确的学习英语。
  四、 结论
  对英语系少数民族学生自我认同建构的探讨,其实质就是少数民族学生在进行英语系的学习过程中对“我是谁,从哪里来,将去向哪里”这三个对于“认同”的基本问题的引申,即“我为什么学习外语”。少数民族学生由于其特殊的身份造成了自我认同建构过程中的复杂性。少数民族文化与汉语文化、英语文化的融合过程直接作用着少数民族学生自我认同的建构。
通过对小张的个案略论,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英语学习与自我认同
  外语/二语(L2)学习的特殊性在于,它可能意味着获得一种实用工具,也可能意味着生活方式和文化价值观的更替,甚至是学习者自我形象、自我认同的转变(边,2017)。小张在英语学习方面取得的成绩,很大程度上受其自我认同的作用。其学习动机与自我认同相互建构,学习英语之初,小张完全受工具型动机驱使,动力来自考试因素。自我认同的变化受到学习动机的作用,在工具性动机得到满足后,逐渐内化为小张自身的兴趣爱好,把英语学习当做自己对未来工作的梦想来进一步实现。最终,不难看出学习者自我认同与社会情境是双向建构的,而外语学习者自我认同的变化是其促成因素。
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英语教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教学不应仅停留在其英语技能的培养上,有意识地重视少数民族学生的身份认同过程是十分必要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