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院校英语系复合型人才培养探索[英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英语论文 责任编辑:王教授更新时间:2017-04-2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通过对理工院校英语人才培养、就业近况与用人单位对外语人才聘用要求的略论,指出了该类院校毕业生职业能力有待提高的亟需性和紧迫性。围绕这一主题,文章提出了为培养英语复合型人才转变办学思路,调整办学定位的思想保障,优化课程建设,提高师资水平的技术保障和注重实践环节,加强职业训练的实践保障。

关键词:复合型人才;办学定位;课程建设;实践训练
理工院校的英语系是1978年后我国经济对外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为培养社会、经济、文化中外交流人才的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近些年该类院校的英语系发展迅猛,据不完全调查,到当前为止我国已有185所理工院校开办有英语系,“理工科类院校本科英语系教学点占了全国的1/3”⑴。
  《高等学校英语系英语教学大纲》(2017年修订版)将英语系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为:“高等学校英语系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应用外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探讨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⑵。这个新时期指导我国高校英语系教学和改革的纲领性文件首次明确提出了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任务要求。随后教育部高教司在其颁发的《对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外语专业必须从单一的“经院式”人才培养模式转向宽口径、运用性、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对复合型人才做了最权威的表述⑶。复合型英语系学生的职业能力是包含获取英语知识能力、英语知识应用能力、相关专业知识能力、创新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人文素养等各种素质和能力的合力,该合力就是毕业生职业能力的综合体现。随着各国经济往来的愈加频繁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剧,社会对具备扎实英语基础知识又精通各种实务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复合型、技能型外语人才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要求也愈来愈高。
  一、转变办学思路,调整办学定位
  为数不少的理工院校重视培养英语系学生语言知识但却轻视非语言知识和能力培养,办学思路的“一刀切”现象导致英语系长期以来一直被戏称为“没有专业的专业”,而麦肯锡全球探讨院(MGI)与麦肯锡中国分企业共同发布的报告《应对中国隐现的人才短缺》显示:只有10%的大学生符合跨国企业的人才要求。英语系的教学近况和毕业生惨淡的就业前景令人担忧,英语系重组(English major re-engineering)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日益加大。因此,办学思想的转变和办学定位的优化已成为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满足就业需求的保障和有力支撑。
  复合型人才要求学生既要具备丰富、广博的本专业知识,英语论文,还要精通其它专业知识,外语知识/其他专业知识应是外语专业最佳的办学模式。社会分工的细化,学生个体不同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学习强势呼唤外语人才培养方式的个性化和多样化。理论上讲,理工院校应对不同个体学生提供为其量身定做的、适合他们自身职业发展的订单式培养模式。总之,英语系的办学思想应转向生存型、就业型教育,重视人力资源能力建设,英语毕业论文,努力建立一套融学生职业能力和特定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一体的职业能力教育体系,培养社会、经济真正需要的职业人。
  二、优化课程建设,提高师资水平,
  课程建设是学校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是专业发展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础,也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格的重要参数。合理的课程设置、完善的课程体系是确保职业能力提高的关键。理工院校办学思路和办学定位的转变促使其依据市场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制定新的课程建设规划。新课程建设规划必须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为根本目标,这种就业“能力本位”课程应“以公司岗位要求具备的综合能力作为配置课程和界定课程的依据,该课程模式强调以能力作为课程开发的中心,以能力为主线设计课程。⑷” “能力本位”课程观体现了现代职业教育课程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从传统的“教育专家导向”到“市场需求导向”的转变⑸。
  造成课程设置不合理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相关专业师资力量的薄弱或匮乏。拥有一批英语系知识渊博、相关专业知识丰富的“双师型”专职英语教师队伍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必然要求。理工院校的英语系应加强师资队伍培养,整合专业和教育资源,鼓励校内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通过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自费培训与公费培训、境内培训与境外培训、自主学习和远程网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来提升教师学历、进修课程、考取相关资格证书等方式培养强大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三、注重实践环节,加强职业训练
  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不能仅靠课堂教学,还需创造良好的、能帮助学生创建复合型知识结构的学习环境和氛围⑹。学生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培养并未得到所有理工院校的重视,大部分院校仍把课堂教学放在绝对比例的位置,实践环节学时少,实习开始的时间晚,有的只是到了四年级才象征性的安排一次,实习期间院系也往往疏忽监督和指导。事实上,培养实用性的复合型英语人才要求院校在学生入学之初就注重培养他们的就业意识、开展职业规划课,鼓励新入校学生规划自己四年后的理想职业,使他们在以后的各个学习阶段都能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自身职业素质。此外,应从一年级就开设多元化的课程模式,该模式根据市场需求预测及学生的就业兴趣进行精细化区分(如报关英语、会计英语、物流英语、外包装英语、广告英语、旅游英语、文秘英语等)并开展小范围、多层次、立体化的分类教学。
  除知识教学外,院校还可根据本校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特点分别在校内和校外对学生开展职业培训或训练。校内实践可以进行诸如案例略论、撰写行动计划、涉外模拟商务谈判、外企秘书工作讨论、接待外商的商务或旅游设计等课堂实践活动。校外职业实践训练主要形式是在校外公司开办实习基地,在各个寒暑假期及毕业前实习时间到公司见习和实践,接触真实的外语知识、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综合演练等操作环境。高校与用人单位还可签订用人协议,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计划,使公司能直接参与学生的职业培训、职业证书、职业资格的审核和坚定并作为以后录用的条件。公司和学校的联动及无缝隙结合可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发现自身学习缺陷、缩短从“校园人”到“职业人”的距离,也可使院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