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语言对比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运用价值思考[英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英语论文 责任编辑:王教授更新时间:2017-04-2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翻译不仅是语言符号的简单转换,更表现为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结合对比理论,本文着重从词汇、句式结构两方面研讨汉英语言对比与翻译教学间的关系,揭示和强调了汉英语言对比略论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汉英语言对比;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明确指出:“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尽管我国大学英语公共课教育质量已得到较大提升,但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语言能力发展仍存在有极为严重的“短板现象”,由于大学英语课程课时量相对较少,翻译教学职能融于精读教学之中,囿于精读课的容量,课堂讲学与练习量不大。对此,如何更好地选择翻译教学的突破口,提高英语翻译教学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笔者认为,母语-汉语是我们外语学习的共同基底,将汉英语言对比略论理论运用于翻译教学实践,更加适合非英语系学生的接受能力,提高教学中的预见性和针对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避免受母语干扰出现“中式”英语错误,不断地归纳、内化语言规则,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翻译水平的教学目标。
  一、汉英语言对比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运用价值
  翻译的过程从本质上来讲,就是将语言中的某项表达法转换成另一种语言中的对应表达法的过程。但由于大学生在学习外语时,母语的语言掌握程度往往牢牢占据了大脑的一切思维活动,形成“母语优势”,加之中西语言文化的客观异同,以至于学习者在英语翻译练习仍习惯于通过汉语思维来表达。比如词序、搭配、句式等汉译英练习中的汉语式英译错误,或是英译汉练习中的断句错误,都是“母语负向迁移”的重要表现。韦忠生、胡奇勇(2017),刘佰明(2017)等探讨者也均认为,中国学生的认知思维已基本定型,积极地寻找汉英语言中的异同及切换措施,是处理母语思维负向迁移最有效的措施。
  二、汉英语言对比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运用
  翻译教学是关系两种语言及其表达法的教学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重点剖析汉英语言结构系统中的共时现象,以此为切入点获取两种语言的异同,从中把握英语与汉语的语言发展规律,克服英汉翻译中的母语思维干扰,深层次、高水平地掌握翻译技巧。其关键就是要把握词汇内涵与句式结构的英汉文化异同问题。
  (一)词汇
  英汉词汇异同不仅表现在语意语境使用上的区别,地域文化背景下的特定文化内涵。以色彩词汇为例,“红”自中国传统文化喻意喜庆、吉利,如“红红火火”、“红星高照”,等等,英语毕业论文,但英语中的“red”则引申为“(战争等)激烈的,血腥的;(政治上)激进的,革命的”。又如 “yellow(黄色)”,是中国古代帝王的专有色彩,而欧洲国家则用“purple”代指“(帝王、显贵穿的)紫袍,王位,高位[the Purples]”。地理文化也是这样,“东风”在中国成语、俗语中代表着“希望、春天、风调雨顺”等涵义,如“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等,而欧洲国家由于地中海气候的作用,“east wind”则是寒冷、干燥的,是“寒冷、令人痛苦之风”。从以上的例子中,我们可以发现,汉英词汇的意义会受到民族传统文化、地缘文化等多种因素的作用。此外,英汉词汇的异同还表现在词汇的语法功能上,汉语语法表达中,可由动词、动宾结构、形容词活用为动语都可充当谓语,但英语中只有一个谓语动词。词类转译同样也是翻译教学所需注意到的问题。
  (二)句子
  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在词汇翻译上大多没有问题,但英汉语言的翻译不仅仅是要求词汇的准确翻译,更多的是要求句子结构、语序处理的妥善处理,力求做到“信、达、雅”。
  1.汉英翻译中的“形合”与“意合”
  所谓“形合”与“意合”,主要是指汉英语言表达中衔接成分处理的差别。汉语重意合,强调词语或分句之间内在语义的贯通关系;英语重形合,采用关联词或连接词承担分句间的衔接功能。因此,在汉英互译时也必须注意形合和意合的转换,注意在翻译时尽可能地将衔接成分由显变隐,做到以神统形,以意统形。以雪莱的名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为例,其英文原句是“If winter comes,can spring be far behind?”在汉语译文里,译者未将从句与主句间的连接词“if”转化成相应的汉语连接词,但在汉语语境下读起来,反而显得更加顺畅自然,干净利落。
  2.英语长句的略论与翻译
  英语句式中有一个突出的特征,即习惯于利用复杂句式或长句来进行文字写作,从句与短语交错使用,翻译困难,对此,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重视这一汉英语言文化间的异同,在翻译时应通过分句译法将英文句子结构进行调整,使英语长句在不改变原意的前提下译成汉语短句。比如:Aluminum remained unknown until the nineteenth century, because nowhere in nature is it found free, owing to its always being combined with other elements, most commonly with oxygen, for which it has a strong affinity.该句是由一个主句、一个定语从句、两个原因状语和四个谓语结构构成的,看似结构复杂,但通过抽丝剥茧的略论,学生可以发现,该句包含有五层意思:①铝直到19世纪才被人发现;②在自然界找不到游离状态的铝;③由于它总是跟其他元素结合在一起;④最普遍的是跟氧结合;⑤铝跟氧有很强的亲和力。结合汉语先因后果的表达习惯,就可以将各分句的表达意思组合为③④⑤②①,加上修饰语,就可以将句义完美地表达为:铝总是跟其他元素结合在一起,最普遍的是跟氧结合;因为铝跟氧有很强的亲和力,所以自然界里找不到游离状态的铝,直到19世纪,铝才被人发现。
  3.主语显著与主题显著的翻译
  进行英汉翻译,就必须梳理句子成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确定主语。从句式结构来看,汉语和英语分别属于属于主题显著语言、主语显著语言。相比较汉语简单的主谓结构而言,英语的句式结构表现为主题与述题的联系,而非主语与谓语的联系,识别、翻译相对困难。对此,我们需要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对比汉语的主谓结构与英语的主题-述题结构的区别、关系,英语论文范文,加以转换,以便于更准确的翻译给定语句。在汉语表达结构中,部分话题-评论结构中的名词或名词短语处于主位,并表示“存在、出现”,看似为无主句,但句子实际是有主语的。对此,汉译英时要注意将省略的主语补上。如:山下有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