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韩语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及对策[韩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韩语论文 责任编辑:金一助教更新时间:2017-04-25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随着中韩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交流日益加深,社会对韩语系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很多的高校纷纷开设了韩语系。但是,通过调查探讨我们发现,目前我国的韩国语教育仍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重理论轻实践,单一强调语言学习等现象仍然普遍存在。主要是针对当前我国韩语教学存在的这些问题进行具体略论探讨,希望找出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案,增强韩国语教育的社会适应性。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韩语;人才培养;复合型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24-0251-02
  伴随着国际交流的不断加深和贸易往来的日益频繁,人才市场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社会对韩语系人才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传统的语言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对外语人才的要求和需要。那么如何培养出具有韩语系知识的复合型、创新型的人才,已是摆在开设韩语系的各类院校面前所必须探讨的问题
  近年来,一些高校大胆探究和开创了“3/1”新型韩语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在国内学习三年,在韩国留学一年的人才培养模式,我校也在学校外事处与东语学院的共同努力下,自2017年以来实现了与韩国世明大学、清州大学、韩信大学等多所高校进行合作办学,并实行“3/1”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许多优秀的韩语人才。与此同时,通过与其他友好学校的交流探讨,我们发现了当前我们在韩国语教育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表现在当前的外语教学硬件设施不够完善,缺乏得力外教等客观状况上,还表现在教学模式多以传统模式为主,重理论轻实践,学生普遍缺乏语言实践应用能力;单一强调语言学习而忽视跨专业能力的培养;没有足够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没有足够重视语言文化的影响;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等等方面。
  一、当前在韩语人才培养上存在的一些问题
  1.重理论,轻实践。当代的高校教学中,大多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其他高校的韩国语教学亦是如此。韩国语教师大多数都是以大学传统教育模式培养产生的,因此当他们授课时,自然而然就会采用自己在学校学习时导师所采用的教学措施进行授课,授课时十分注重单词、语法等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当学生毕业时,其理论知识可能非常扎实,但是实践能力却十分匮乏,这一问题在学生对外交流和就业面试时表现尤为明显。有的学生在面对韩国友人或面试考官时,都不敢使用韩国语进行交流,这就是典型的“哑巴韩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所产生的后果与作用是十分严重的。如不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则会使学生成为教条教学模式的牺牲品,人才培养也成为一种空谈。
  2.单一强调语言学习而忽视跨专业能力的培养。语言只是交流的工具,当今社会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除了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韩语语言基础外,还要求学生具有较广泛的跨学科、跨专业知识,如可以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翻译、旅游等部门从事各种工作。但当今高校韩语人才的培养大多数只进行语言课程的学习,并没有安排其他跨专业课程,这就导致了学生在毕业时,除了自己所学习的韩语知识以外,其他的学科知识一无所知,其结果是,使得学生需要面对就业面狭窄、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的困境。
  3.没有足够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兴趣是能够学好专业知识的最好的教师,当前,在大学选择学习韩语的学生主要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在入学之前对韩语系已经有所了解,并对其有着浓厚的兴趣而自主选择其作为专业的,这种学生一般学习兴趣比较浓厚。而另一种则是在入学前对韩语系毫无了解,之所以选择韩国语专业,主要是自己盲目选择的或是成绩不够无奈之下选择的韩语系,此类学生是被迫学习韩国语的,对韩语的学习兴趣一般不高,毕业后可能也不打算从事韩语系方面的工作。对这部分学生来讲如何培养其学习韩语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4.没有足够重视语言文化的影响。当前我们所培养的人才大多只了解韩语语言方面的技能,而不能全方面地了解韩国的文化,结果导致语言的学习缺乏夯实的文化内涵。当语言的学习不断深入时,我们就会发现,没有文化基础作为依托,语言的学习就好比是“空中楼阁”,无法从骨子里渗透出韩语背后的文化内涵。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韩语的基本语言知识学得很好,但是听起来却怎么都不像韩国人。这是因为我们缺少韩国人的思维。每当开口说话时,通常我们想到的是中文,然后迅速地在大脑中将其翻译成韩语说出来,所以我们说出的韩语常常是中文的思维模式。甚至有时有的同学反映在与韩国人交流时表述的话并没有语法错误,但是韩国人却无法理解。其实这些就是因为对韩国文化和语言习惯了解不够导致的。
  5.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当前我们在韩语人才培养过程中,大部分都是按照我们事先设计好人才培养方案按部就班地实施,在连续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过程以及结合对往届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询问中,我们了解到应面对当今迅速发展的社会近况,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我们关于学生的培养方式也应随之做出相应的变化。我们培养韩语人才的目的就是服务于社会,可是现阶段的我们只停留在按照原有的教学模式,死板教条毫无创新和发展,培养“定式”的人才,结果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所以我们要转变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适应社会发展,不断创新和改进教学模式、提高韩语系活力,避免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脱节,为韩语人才市场的长足发展贡献新鲜血液。
  二、对于高校新型韩语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几点建议
  1.在教学中,坚持“精讲多练”的准则,给学生多提供一些锻炼的机会。在课程安排上,多安排会话、翻译、商务、视听说等实践性课程,减少精炼理论性课程,以达到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另外,为了培养韩语复合型人才,应该在韩语系课程的基础上增加其他专业方向的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眼界。比如说:学生在校期间可以进行第二学历的学习;高校还可以设置韩日、韩俄、韩英等跨学科专业;另外,在与韩国大学进行联合办学时(主要有“3/1”、“2/2”等形式),可以允许并鼓励学生在韩学习期间进行跨专业课程的学习。   2.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韩语系知识学习的同时,如果增加其他专业方向的课程,那么原有韩语教学的课时就会相应减少,这就需要学生不但在课上要主动学习,课余仍能自主学习。若想做到这一点,那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时,教师应尽量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比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多阅读一些与课程相关的书籍;课堂上给足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鼓励发言与提问;建立网络平台加强师生沟通与协作;加强实践教学场所(比如学校建立同声传译实验室)与实习基地的建设;以学生为主体承担各种涉外实习活动等。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有两点。一方面,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采用一些趣味性的、多样性的教学措施,带动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与积极性,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目的。另一方面,学校可为中韩搭建交往平台,让学生们在交友中逐渐培养学习兴趣,与此同时也可以提高专业知识和口语实践能力,使学生们避免“韩语哑巴”的尴尬。其次,可以通过提高学生竞争意识来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生活中提高竞赛活动的频率,为学生们提供展现才华的机会与舞台,促进学生以专业为核心的全方位发展,让学生在平等、和谐、团结的良性竞争下,提高学习兴趣。
  4.我们已经意识到了文化的学习对语言学习的重要性。首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对文化的渗透,本国学生在学习外语时最明显的问题是只注重语言学习而忽视对该语言文化的了解,并且以本国语言思维来学习外语,这就是学习外语吃力的首要原因。所以培养学生韩语的思维方式,让他们在张口说话之前应用韩国人的思维进行思考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可以通过开设韩国文化类的课程,并由外籍教师任教的方式使学生近距离地感受韩国文化气息;另外,我们还可以开设韩国文化体验馆,让同学们感受到触手可及的韩国文化;看韩国的影视剧也是一种方便的措施,韩国的影视剧向来是受广大青少年喜爱的,通过此举不但可以使学生了解韩国文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听力及口语能力;举办“文化交流节”也是行之有效的措施,让教师与学生都能在交流中得到提升;我们还应该充分发挥“3/1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让学生在出国留学的一年中更加深刻地了解韩国的文化。
  5.我们要如何解决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这一现实问题呢。这一问题中我们应该把握两个主体,韩语论文范文,一是我们所培养的人才,二是社会的需求。要想让我们培养的人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首先要对人才市场进行深入的了解与调查,了解社会的需求。二要与公司保持及时有效的沟通,我们不能只思考如何教学,还要考虑到让我们的学生人尽其才服务社会,三是与毕业生保持沟通,让毕业生及时做好信息反馈,如此一来我们才能更加直接地了解到我们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遇到的不足;四要把握社会发展的动向,具有前瞻性的眼光,这样才不至于让我们对人才的培养滞后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如此一来我们才能够将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
  三、结束语
  针对当前韩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韩语论文题目,我们希望通过教学模式、课程设置等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与实践能力,掌握多门学科知识;通过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和对外合作办学,提升学生对韩国文化知识的储备,增加社会调查及时了解社会需求。实施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教学改革,提升办学实力,形成更加鲜明的学科专业优势。此次探讨的目的在于在今后人才培养过程中,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培养出为社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艳威.学习自主性探讨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7,(9).
  [2]樊强,勾肃.韩国语专业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探讨[J].大江周刊,2017,(4).
  [3]杨柳.“3/1”培养模式面临的问题和解决办法[J].文学教育,2017,(12).
  [4]张海卿,周岩.韩语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以合肥学院运用韩语“2/2”培养模式为例[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7,(16)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