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汉语语言学者主要利用《广韵》、《集韵》、《中原音韵》等文献探讨近代汉语语音,由于汉字不是表音文字,只能通过历史比较法进行构拟当时的语音,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谚文作为音素文字具有很高的语音转写功能,通过探讨朝鲜时期保留下来的汉朝对音韵书、辞书、汉语教科书等,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获取当时的语音系统-音类与音值。在这些对音文献中,最值得一提的是谚文注音并注释的《老乞大》、《朴通事》系列教科书(简称谚译《老朴》)。作为语料,它们具有注音准确、连贯性好、口语化、谚文注释等特点,是探讨近代汉语的宝贵资料。<br> 当前对谚译《老朴》的探讨主要对纸本进...
当前汉语语言学者主要利用《广韵》、《集韵》、《中原音韵》等文献探讨近代汉语语音,由于汉字不是表音文字,只能通过历史比较法进行构拟当时的语音,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谚文作为音素文字具有很高的语音转写功能,通过探讨朝鲜时期保留下来的汉朝对音韵书、辞书、汉语教科书等,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获取当时的语音系统-音类与音值。在这些对音文献中,最值得一提的是谚文注音并注释的《老乞大》、《朴通事》系列教科书(简称谚译《老朴》)。作为语料,它们具有注音准确、连贯性好、口语化、谚文注释等特点,是探讨近代汉语的宝贵资料。 当前对谚译《老朴》的探讨主要对纸本进行案头工作,由於谚译《老朴》前後跨越近三百年,其中的汉字、谚文注音、声调标点和谚文注释均随当时汉语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很难进行全面系统的历时比较,所以大部分探讨集中在某一个版本的断代性探讨上,集需能够涵盖汉字、谚文注音、声调标点、句子和谚文注释的谚译《老朴》数据库,为综合探讨16世纪-18世纪近代汉语的语音、声调、词汇、语法乃至同时代韩语的发展变化提供一种方便、快捷、有效的工具。 为此,本文利用计算机技术对谚译《老朴》4个系列共7本书(共计75万5千余字)进行文本数字化,按照不同体例和功能需求建立了完整的谚译《老朴》数据库,并与《广韵》数据库成功对接。通过该数据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提取汉字、谚文左右注音、国际音标转写、韵书反切、音韵地位、声调标点、句子、谚文注释等详细信息,利用这些成果对近代汉语或韩语的语音系统进行历时和共时的略论和探讨。由於时间和篇幅有限,本论文对《翻译老乞大》、《翻译朴通事》(简称翻译《老朴》)声母系统(左音和右音)进行了详细的比较略论,根据所得的语音现象,对《翻译老朴》声母系统反映的近代汉语声母系统进行了讨论。得出以下主要结论:一、左音声母系统 共31个声母,基本保留“浊音”标记,尚能区分齿头音和正齿音(拉长字母的左撇为齿头音,拉长字母的右捺为正齿音);“ts、ts?、s、k?”组一部分汉字出现“腭化”音变,如:“将、煎、些、吃”等;“知三章三昌三彻三穿三书三澄三禅三船三”开口合口均有不少汉字保留腭介音;“疑”母和“云以”母还没有完全混并,1个疑母汉字“牛”已经归为娘母;“影”母保留?注音符号。 二、右音声母系统 共22个声母,11个浊音声母全部清化,大部分“精、清、心”组字(包括浊音清化後合并的从组、邪组)出现“腭化”,“见、溪、晓”组字的腭化音变相对较晚,只有“吃”左音时代就完成“腭化”音变;右音系统中基本不分齿头音和正齿音;“知三章三昌三彻三穿三书三生三澄三禅三船三”开口合口继续保留腭介音;“微”、“疑”、“影”尚未完全与“云以”混并。 16世纪的汉语声母系统主要特点表现为:浊音清化;不分齿头音和正齿音;一部分腭化;“知三章三昌三彻三穿三书三生三澄三禅三船三”开口合口继续保留腭介音;”微”、“疑”和“影”尚未完全与“云以”混并。 本文取得了如下一些创新点成果或贡献: 1)谚译《老朴》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前贤探讨都是对纸本进行案头工作,有多种限制,无法进行全面系统的探讨。我们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当前已发现的谚译《老朴》7本书进行文本数字化,建立首个谚译《老朴》数据库。该数据库完整记录谚译《老朴》中汉语、谚文注音、谚文注释,声调符号等信息。 2)首次对谚译《老朴》的汉字、谚文进行校勘,在计算机执行处理问题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究,不仅为本探讨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对於其它词汇语法探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3)首次实现了谚译《老朴》数据库与《广韵》数据库对接。 4)首次穷尽式地统计了《翻译老朴》声母的谚文注音、国际音标、音韵地位及出现次数,找出每个声母的来源。发现《翻译老朴》左音虽然保存中古全浊声母,但也反映了部分“浊音清化”的现象;右音的全浊声母全部消失,基本不分“齿头音和正齿音”(拉长字母的左撇为齿头音,拉长字母的右捺为正齿音),“微”、“疑”、“影”尚未完全与“云以”混并。 5)首次全面略论了《翻译老朴》声母注音中“不分齿头音和正齿音”的原因。 6)首次收录了《广韵》、《集韵》未收的,或者读音、用例早於已有记录的朝汉注音汉字40多个,通过原文例句、谚文注音、国际音标、谚文注释及汉语翻译全面展示了这些汉字的语音及词义,填补通行辞书有关收字、注音、用例的空白。全文约9.2万余字,分8章。 第一章绪论,介绍探讨的来源及意义,阐述国内外探讨近况,说明课题探讨的方向及所采用的材料与措施及本文创新点;第二章谚译《老朴》概述,介绍谚译《老朴》各书的成书年代、编撰者、体例、流传及版本等情况;第三章谚译《老朴》数据库的创建,介绍谚译《老朴》的电子文本处理,数据库的设计、查询系统的研制及国际音标转写体系;第四章《翻译老朴》左音声母系统,左音声母共31个,按照汉字、谚文注音、国际音标转系、韵书反切、音韵地位、用例数的顺序穷尽列举了每个声母的详细信息,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左音声母系统的特点,保留“浊音”标记、尚能区分齿头音和正齿音、小部分汉字有“腭化”音变、“知三”等保留腭介音、疑、影、云以的分合等;第五章《翻译老朴》右音声母系统,按照31个左音声母对应的中古声母穷尽列举了每个声母的详细信息,归纳出右音声母22个,其特点主要表现在全部完成“浊音清化”、精清心组字声母的腭化现象、不分齿头音和正齿音、“知三”等保留腭介音、微、疑、影尚未完全与云以合并等;第六章《翻译老朴》的晚起字、多音字及其它,介绍了《广韵》、《集韵》及其它韵书字书未收的晚起字,读音用例比其它韵书字书更早的字,根据原文例句及谚文翻译找出这些汉字读音或用例的更早证据;第七章《翻译老朴》反映的近代汉语声母系统,主要归纳了“不分齿头音和正齿音”的几个原因;第八章结语,总结本文的探讨成果,以及尚需努力的地方。 ,韩语论文范文,韩语毕业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