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俄国内战争时期犹太人对外迁徙述略[俄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俄语论文 责任编辑:阿米更新时间:2017-05-20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 苏俄国内战争期间大批苏俄犹太人移居异国他乡,这不仅是由于反犹浪潮的肆虐,而且还有 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兴起等诸多因素的作用。苏俄犹太人的迁移加快了犹太人流散世界各地 的进程,加快了哈尔滨等新兴犹太聚居区的兴起,同时也成为第三次“阿利亚”运动的重要 组成部分。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犹太人;苏俄国内战争;犹太复国主义;迁移
  中图分类号:K512.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0961(2017)01-0082-03
  
  多少世纪以来,犹太民族饱经风雨沧桑,为生存而四海漂泊。纵观犹太民族颠沛流离的 历史,犹太人不断被驱逐和迁徙即有政治方面的因素,也有经济方面的因素。通常它的形成 往往是政治、经济和历史文化各方冲突的混合产物,苏俄内战期间犹太人对外迁徙就再次 证明了这一点。
  外国武器干涉和白匪叛乱,使年轻的苏维埃政权危在旦夕。为了捍卫十月革命的成果,从1918年起苏俄进行了长达数年之久的浴血战斗。持续不断的战 乱造成了大批百姓流离失所,在这场内战中有近20万犹太人远走异国他乡 [1]。他们中的大多数穿越波兰、罗马尼亚、立陶宛和拉脱维亚等周边国家,或定居 西欧和巴 勒斯坦,或远赴美国、加拿大以及南美等国家和地区,部分犹太人则途经西伯利亚和远东移 居中国和日本。苏俄犹太人的迁移浪潮进一步改变了大多数犹太人集中在俄国和东欧的局面 ,加快了犹太人流散到世界各地的进程,欧美、巴勒斯坦和东亚形成了新的犹太聚居 中心,并且逐渐成为所在地区颇具作用的族群。为了适应这种变化,许多国家都相应地对有 关政策做了不同程度的调整,客观上作用了此后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
  应该说导致苏俄犹太人迁移的具体成因较为复杂,既有反犹排犹的威胁、饥荒与贫穷的困扰 的因素,也有因政见不同而产生的纷争的因素。但其根本原因,在于内战中反 犹排犹浪潮的 兴起。这次反犹浪潮是以一种新的形式 出现的。它既带有传统的种族歧视和宗教偏见, 又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其中最突出的就是 将反犹与反共产主义捆绑到了一起。
  众所周知,俄国犹太人在经济、教育和政治生活方面受到极为苛刻的限制,常常因莫须有的 罪名遭到无妄之灾。为了寻求自身的解放,许多俄国犹太人投身革命,在早期苏俄高级 党 政领导人中有2/3是犹太人。许多反共理论家抓住这一点,炮制出“犹太―布尔什 维克主义”,借此证明犹太人就是“革命的发酵剂”,竭力利用欧洲人根深蒂固的排犹心理 来 反对共产主义。 一些反犹理论家则利用西方对共产主义的恐惧掀起反犹浪潮, 诸如《锡安 贤哲议定录》之类的反犹著述再次纷纷出笼,他们宣称犹太人正在共产主义旗帜的掩护下策 划阴谋,试图建立犹太人统治的世界。
  简言之,各种苏俄敌对势力都需要替罪羊来掩盖其所要达到的真实目的,苏俄犹太人为此被 看 成一切社会弊端和灾难的源头。在这种宣传蛊惑下,从1918年起反犹风暴就开始在俄罗斯大 地上肆虐。历史学家普遍认为战争期间针对犹太人有组织的杀戮超过1 500次,有近20万犹太人在这些 反犹事件中丧生(另有学者认为有7.5万犹太人死亡)[2]。接连不断的暴力和血腥屠杀使一批又一批绝望的犹太人逃离家园。
  战乱不仅带来心灵上和肉体上的创伤,还带来经济萧条。迫于经济恶化,为生存而远走异国 他乡也是苏俄犹太人迁徙的重要因素。
  内战促使人们不断对自己的价值理念做出新的评价,本能地为自身利益寻求保护者,同样 每个犹太人在这场战乱中也在寻找自己的同盟者。十月革命之后,苏维埃政权废除了各种歧 视犹太人的法学规定,宣布保障犹太人同其他民族享有同等权利,得到了俄国广大犹太劳动 者的热烈拥护。尽管这样,还是有包括部分拉比、 犹太人孟什维克和不同政见者在内 的少数犹太人反对苏维埃政权,他们时常借宣传教义来攻击苏维埃政权。为了消灭“残余宗 教敌对势力”,苏维埃政府1918年下令对他们进行镇压,并陆续关闭部分犹太教堂,犹 太宗教活动也明显受到限制。与此同时,苏俄政府对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态度也逐渐趋于怀 疑和批评。
  虽然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从未提出要反对苏俄政权,但这种以建国为宗旨的民族主义运动还是 与苏俄政策大相径庭。犹太复国主义认为犹太人只有在自己的家园里才能找回自尊,成为真 正的民 族,为此号召苏俄犹太人回归巴勒斯坦。 而苏俄政府则认为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是建立在 统一民族的先决基础上的,强调俄国犹太人与国外犹太人不属于同一群体,主张犹太人应在 所在国家和地区解决自身问题,反对全球化的犹太政策,批评犹太复国主义的巴勒斯坦政策 使犹太人变成了协约国手中的武器。
  这种分歧随着战争的延续变得越来越难以弥合。1919年苏维埃政府通过秘密决议,要求苏俄 犹太复国主义者停止一切活动,并成立由全俄肃反委员会领导的特别小组肃清“犹太反革命 势力”。 1920年4月23日,莫斯科肃反委员会逮捕了参加全俄犹太复国主义大会的109名与 会者,其中包括教授茨维•别尔克夫斯基、医生埃弗拉伊姆•巴尔巴利和尤利乌斯•布鲁 茨库斯、工程师伊茨哈科•维连丘克等苏俄犹太复国主义运动领导人。肃反委员会指控 他们勾 结国外敌对势力,进行反苏维埃宣传,其中19人分别被判处半年到五年不等的劳役[3 ]。鉴于彼得格勒、维捷布斯克、戈梅里等城市也有类似的情况发生,苏俄犹太复国 主 义运动进而转入 半地下状态,许多领导人和老战士远走巴黎、柏林和伦敦,部分成员辗转去了巴勒斯坦。
  在这里我们无须对当时苏俄政策做进一步的研讨和评价。需要指出的是,俄语论文范文,犹太民族是个比较 特殊的群体,很难与其他种族或民族相融合;大多数苏俄犹太人居住在犹太聚集区内,他们 的生活理念完全凝聚在犹太法典之中,对宗教传统十分看重, 一旦受到宗教方面的冲击往往 会产生迁移的倾向。从这个角度来看,苏俄政府某些处理有关宗教和民族问题的措施确实使 部分犹太人产生了误解和对立情绪。1921年苏维埃政权在格鲁吉亚建立之后,大约1 500名 格鲁吉亚犹太人离开了这里,其中半数左右辗转到了巴勒斯坦,另有一些移居伊斯坦布尔。
  实际上苏俄国内战争期间除了因政见不同而离开的犹太人以外,向外迁移的犹太人基本可以 分为自发性移民和有组织移民。自发性犹太移民主要指那些为了躲避战乱和迫于生计逃离家 园的犹太人,这些犹太人(或者可以称为犹太难民)通常投亲靠友举家迁移,并且多数是在 没有任何手续的情况下开始的。自发性移民中有大量的儿童和老人,在迁徙后其多数只能寄 希 望于亲友和教友的帮助。受战争、伤病和自身经济等原因的作用,迁徙时常要花费数月甚至 数年的时间。
  有组织犹太移民主要是迁往犹太人梦寐以求的“应许之土地"――巴勒斯坦。1917年《贝尔 福 宣言》的使流散海外的犹太人首次有了可以建立“民族家园"的土地,加之国内战争的 煎 熬,大批苏俄犹太人开始辗转前往巴勒斯坦,从而成为第三次“阿利亚”运动的主要组成部 分。在苏俄犹太人向巴勒斯坦迁移的过程中,犹太复国主义运动起到了难以估量的影响。正 如犹太复国主义思想家西奥多•赫茨尔所言:“一切都取决于我们的推动力量。这种力量是 什么呢?那就是犹太人的苦难。"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国内战争客观上起到了一次重塑犹太 文化思想的影响,重新在不同地域、不同背景的犹太人中唤起了对犹太传统的认同,从而把 越来越多的苏俄犹太人“动员"到正在兴起的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中来。截至1918年,犹太 复国主义运动在苏俄境内设有大约1 200个部门,甚至连边远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哈巴罗夫 斯克、布拉戈维申斯克、赤塔、乌法、敖德萨、托木斯克等城市都有相应机构。

  参与有组织移民的苏俄犹太人多数是青年男女,是作为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探路者”而前 往巴勒斯坦的。为了使他们到达巴勒斯坦后能够生存下去, 1918年犹太复国主义组织在哈 尔科夫召开了全俄分散小组第一届代表大会,会议号召每位“探路者”必须掌握一定的劳动 技能。在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犹太复国主义组织 “哈鲁兹”在雅尔塔、斯摩棱斯克 、尤佐夫卡和哈尔科夫等地先后创办了数量不等的犹太青年培训中心。
  从1919年到1923年的五年时间里,平均每年有4 000余名苏 俄犹太人移居巴勒斯坦,占同期世界各地犹太人向巴勒斯坦移民总人数的57%。
  国内战争期间,在苏俄犹太人向外迁徙过程中哈尔滨显示出它独一无二的地位。如果 说哈尔滨犹太人是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开始出现的,并且与沙俄的远东政策密切相关的话, 那么到了20世纪初,随着苏俄国内战争的白热化,又有大批苏俄犹太人穿越西伯利亚涌 入中国东北, 定居在哈尔滨以及中东铁路沿线的其他小镇。
  由于史料匮乏的缘故,为躲避此次战乱首批到哈犹太人的准确时间和人数已很难考证。但总 的来看应始于1918年下半年,也就是在日本干涉军和谢苗诺夫匪帮相继攻占军事重镇 赤塔和布拉戈维申斯克之后。这从“9月大批俄人由赤塔、海参崴、海兰泡逃亡来哈”和“11月18 日,又一批俄人逃亡来哈,共1018人,在王兆屯下车”等记录当年俄侨来哈的材料中得到部 分佐证[4]。由此哈尔滨犹太人开始迅速增加,十月革命之前哈尔滨的犹太人只有5032人(1913年), 1919年增至7 554人,1920年剧增至20 000人。
  在苏俄犹太人因战乱纷纷涌入哈尔滨之际,俄语论文题目,由E.И.多比索夫和А.И.考夫曼领导的哈 尔滨犹太社团为这些人提供了及时的帮助,并通过彼得格勒的《犹太周报》发出紧急求助呼 吁 。很快他们得到了美国犹太人的响应,美国犹太移民委员会(ГАЙАС)在哈尔滨设立了移 民局,为苏俄犹太难民经西伯利亚和远东投奔在美国的亲属提供服务。在这个移民局里不仅 有哈尔滨犹太社团的代表,而且还包括各个犹太派别的代表。 1919年该局并入负有相同事 务的哈尔滨远东犹太中央情报局当中,当时的领导人是比尔曼。在上述机构的帮助下,到19 20年共有2 500名犹太人迁往美国。
  受诸多因素的作用,许多苏俄犹太人在哈尔滨做短暂停留后又继续迁移,天津、大连、 上海、香港、日本和东南亚等地成为他们新的目的地。与此同时,受犹太复国主义宣传的影 响 ,1919年和1921年哈尔滨有过两次犹太人移民巴勒斯坦的热潮,部分犹太人经哈尔滨 和上海等地迁至巴勒斯坦。例如,1919年5月Д.Л.格拉兹曼等首批哈尔滨锡安主义者返 回巴勒斯坦,1921年4月21名哈尔滨犹太人乘特里埃斯特号轮船从上海出发移居巴勒斯 坦。鉴于相关资料较少,战时有多少苏俄犹太人经哈尔滨转道巴勒斯坦,笔者不敢妄言,姑 且将上述材料罗列出来谨供探讨之用。
  相对苏俄犹太人的西迁,犹太人东移哈尔滨虽然从规模和人数上稍有逊色,但有着特殊的意 义和影响。哈尔滨是在苏俄国内战争中,苏俄犹太人向美国、西欧及巴勒斯坦迁移以外的 主要迁 移目的地,也是苏俄犹太人前往巴勒斯坦和欧美等地的重要中转站。不仅如此,正是哈尔滨 特有的包容使得这些饱经战乱的犹太人获得了可以栖身的乐土。一大批犹太公司家、音 乐家、医生和教授在苏俄内战期间纷纷移居哈尔滨,其中包括日后成为哈尔滨犹太社团活动 家的亨里西•达维多维奇、著名犹太画家米哈伊尔•亚历山德罗维奇•基奇金、天才小提琴 家И.А.希费尔布拉特、商人И.М.克茨等人。他们的到来使得业已成熟的哈尔滨 犹太社区变得更为强大,客观上确立了哈尔滨作为远东地区犹太聚居中心的地位。这促进了 哈 尔滨商业、金融、文艺和体育等各个方面的发展,促进了西方文化和科技在哈尔滨乃至中国 的传播。哈尔滨使犹太人形成了对中国挥之不去的情结。
  
  参考文献:
  [1]А.И.索尔仁尼琴.同行二百年[M].莫斯科,2002:160.
  [2]Ф.康德尔.时代与事件之书[M].莫斯科,2002:109.
  [3]И.马奥尔.复国主义运动史[M].耶路撒冷,1977:428.
  [4]李述笑.哈尔滨历史编年[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0:95,97.
  [责任编辑:初祥]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