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视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俄能源合作[俄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俄语论文 责任编辑:阿米更新时间:2017-05-20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遭遇重创,却为中俄能源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2017年4月21日,两国共同签署了《中俄石油领域合作政府间协议》,标志着两国能源合作实现重大突破。然而,中俄在能源合作领域取得的进展不能掩盖其存在的问题,在实际合作运作中,仍然存在着各种复杂的问题,这也使人们认识到中俄能源合作的艰巨性。在肯定机遇、认识困难的同时,仍要坚信随着两国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的加强和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不断深化,中俄能源合作必然会继续向前发展,不断获得互利双赢的成果。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中俄能源合作的历史性突破
  
  在全球经济步入衰退、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的背景下,2017年4月21日中俄两国共同签署《中俄石油领域合作政府间协议》,标志着两国能源合作实现重大突破。1994年中俄两国能源部门开始接触,中俄探究合作建设油气管道至今已走过14年的历程。从1999年开始,中俄双方正式启动了两国输油管道建设项目的谈判,不过,在此后近10年时间里,俄语论文范文,双方的谈判一波三折,一直未能达成最终协议。2017年7月,根据两国元首达成的共识,中俄能源谈判机制在北京启动。在此机制的推动下,2017年10月28日,中俄两国在莫斯科举行了中俄总理第十三次定期会晤,双方签署了《石油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的框架协议。根据该协议中国将分别向俄罗斯石油企业和俄罗斯石油管道运输企业提供150亿美元和100亿美元的贷款;俄罗斯则在2017―2030年中,以每年1500万吨的规模向中国出口3亿吨原油,并开通俄罗斯通往中国的石油运输管道。2017年2月17日,中俄在北京举行了第三次能源对话,最终就中俄“贷款换石油”的合同细节达成一致并签署了正式协议。该协议是中俄两国有史以来最大的能源合作协议,开启了中俄能源合作的新阶段。可以说,金融危机的持续蔓延提供了中俄能源合作的新契机。受金融危机和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暴跌的作用,以油气产业作为支柱产业的俄罗斯经济面临着1998年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对俄罗斯经济贡献颇大的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企业,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局面,能源公司成为负债大户。其中,俄罗斯石油企业负债212亿美元、俄罗斯石油管道运输企业负债77亿美元。俄罗斯能源企业面临的严峻财政危机是此次俄方作出决定的动力所在,无论是俄罗斯石油公司还是政府部门都意识到,需要重新调整能源投资计划,重新审视中俄能源合作问题。在当前特殊的经济环境下,“贷款换石油计划”将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俄罗斯渡过眼前的经济危机。从长远看,“贷款换石油计划”,尤其是修建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中国支线协议的签署,对中俄两国自身能源战略的实现都具有重大意义。既是俄罗斯在石油出口多元化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同时也有利于中国降低对海湾地区石油供应的依赖,实现石油进口多元化。因此,中俄在能源合作领域的突破性进展对两国来说是互利共赢的,并将夯实两国经济合作基础,进一步巩固政治关系,对两国长期的战略合作具有积极意义。
  
  能源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不可忽视
  
  中俄能源合作的新突破是两国人民期待已久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然而,中俄在能源合作领域取得的进展不能掩盖其存在的问题。毕竟金融危机对俄罗斯的冲击是此次双方达成协议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实际合作运作中,仍然面临各种复杂的问题,这也使我们认识到中俄能源合作的艰巨性。
  首先,追求国家利益的最大化是俄罗斯的最终目标。《2020年前俄罗斯能源战略》明确提出“能源是俄罗斯发展经济的基础、推行内外政策的工具”。俄罗斯在开展对外能源合作时始终遵循国家利益最大化准则,力求通过能源外交获取最大的政治经济利益。在此次的“贷款换石油”谈判中,俄罗斯政府提出多种利益“捆绑”的要求,即以石油合作捆绑核能、电力和矿产等其他领域的合作,便体现出俄罗斯追求能源合作利益最大化的能源外交战略。受此能源外交战略的驱动,中俄双方的利益博弈将会贯穿合同执行始末。其中定价机制一直是阻碍中俄能源合作的主要因素。本次签署的石油换贷款协议中并没有对俄方供应给中国的原油价格作出明确规定,中俄石油结算价格将以“俄罗斯石油运到纳霍特卡港口的价格为基准,随行就市。”合同期内随着国际油价的变动,在原油交割时每次都需要再商定,油价将会成为双方今后继续博弈的焦点。此外,“贷款换石油计划”是在全球经济危机和国际油价走低的大背景下互利共赢的结果,考虑到中国对能源的迫切需求和能源价格大起大落以及地缘政治的动荡不定,从以往中俄合作的经验来看,长达20年的“贷款换石油”履约过程也未见得一帆风顺。实际上,中俄之间的能源合作也确实经历过不快的事件:科维克金天然气项目一波三折、中石油企业参与俄罗斯斯拉夫石油企业股份竞拍失利,放弃北里海合作开采协议,“安大线”得而复失,改为“泰纳线”又失而复得。这充分说明中国对处于经济转型期的俄罗斯了解不够,特别是对俄罗斯能源发展战略的变化以及作用两国能源合作的症结把脉不准。俄罗斯同中国开展能源合作是要为经济输血,促进自身经济的发展,提升大国地位,并满足其东部开发战略规划之需。正如俄罗斯国家能源部一位官员所言:“无论是向中国输出石油还是天然气,俄罗斯的国家利益都是第一位的。”一方面,俄罗斯在油气具体交易价格上步步紧逼;另一方面,俄语毕业论文,它对进入中国市场更感兴趣,致力于在中国的加工、批发和零售。而中国更关注于解决本国的能源缺口和石油进口多元化问题,希望能够更多地进入俄罗斯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双方的视角不同造成了两国在能源合作过程中的误解和摩擦。因此,对俄能源合作一定要讲互利共赢,尊重俄罗斯的具体国情,通过适度让步,来获取更多的战略利益。既从宏观方面把握俄罗斯能源战略的总体布局,理解俄方的能源诉求,又从微观上具体剖析俄罗斯具体能源政策变化的国内外因素和决策机制,并结合中国的发展战略,做好动态规划。
  其次,来自俄罗斯国内的不同声音。中俄能源合作是基于两国利益的共同需求,但中俄两国都是地区大国,存在着地缘利益的交错,双方既是合作伙伴,同时也是竞争对手。梳理近年来中俄能源合作中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不难发现,中方的每一次失利无不是由俄方对中方的戒心所致。从一个昔日超级大国角度出发,中国经济实力的快速上升不可避免地会对俄罗斯形成地缘上的压力。因此俄罗斯对中国一直都抱以一种矛盾的心态:一方面,他们强调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担心双方在军技和能源领域的合作会有助于中国发展和崛起,使得原本两国实力不平衡状态进一步扩大,所以在与中国的能源合作中俄罗斯经常是瞻前顾后、患得患失。关于此次被中俄两国政府称作“历史性突破”的能源合作协议,俄罗斯国内同样出现了不同的声音,该协议遭到了俄罗斯公司家和专家的严厉批评。俄罗斯石油天然气设备制造商联盟反对对于中方向俄罗斯提供信贷以购买中国钻探设备的协议。他们认为,为购买中国钻探设备而借进大额贷款,会打击到俄罗斯石油天然气机械制造业,许多公司将减少就业岗位,收缩发展计划。俄罗斯专家则指出,协议将俄罗斯与中国联系得过于紧密,北京今后会借此向莫斯科提条件。俄罗斯《独立报》也载文,以“俄罗斯深坐中国针毡”和“俄罗斯陷入中国圈套”为题对中俄能源合作协议提出批评。文章称,此次签署的主要文件将强化俄罗斯作为中国原材料附属国的地位。上述来自俄罗斯国内的不同声音验证了俄罗斯学者的一句话:“现在,虽然北京同莫斯科的关系表面上十分平稳,其实相互之间依然存在不理解和不信任。”对此中俄两国应该在已经建立的高层会晤磋商机制和部门协调委员会以外建立更多的交流平台――政府部门、行业学会、民间团体,增加双方交流机会,了解各自社会民意动态,尤其要扩大公司之间的交往,提高对外宣传力度,并通过扩大民间文化交流渠道,促进双方全方位的了解与友谊。

  再者,第三方因素干扰。俄罗斯奉行“争夺里海,稳定西欧,突破北美,开拓东方,挑战欧佩克”的全方位能源外交战略,以独联体传统能源市场为基点,向欧洲、北美、亚太乃至南美多方位辐射。而俄罗斯的关注重心则将独联体国家放在第一位,欧洲国家放在第二位,美国放在第三位,中国、日本、印度、韩国等亚洲国家都只能排在其战略的第四集团。虽然受金融危机作用,欧美的能源需求降低,且欧盟加快了能源供应多元化的步伐,以摆脱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但目前除了面向土耳其市场的“ 蓝流” 天然气管道外,迄今俄罗斯所有的油气管道都通向独联体和欧盟国家,因此,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独联体和欧盟仍将是俄罗斯的主要能源出口国,正如俄罗斯国家杜马副主席、俄罗斯天然气协会主席瓦列里•亚泽夫所言:“在能源合作中欧洲是我们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而亚洲只是明天。”另外,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曾经表示,俄罗斯将更加精细地发展自己的能源行业,提高加工业的份额。俄罗斯要想实现上述规划,离不开欧洲、美国、日本等西方国家的资金和各种先进的油气勘探、开采、节能技术。因此,重视与西方的合作符合俄罗斯的国家发展战略,是俄罗斯政府的必然选择。就是在中国、日本、韩国、印度之间未来围绕俄罗斯油气资源也将面临激烈的竞争,上述各国都对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和天然气表现出极大兴趣。多年来,围绕俄罗斯西伯利亚的能源开发与输送,中俄日之间一直存在博弈与竞争。而俄罗斯也擅长利用能源搞平衡外交,通过能源消费国间的竞争来实现自己的最大利益。俄罗斯副总理谢钦于2017年2月17日在北京签订协议之后的第二天,就同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日本首相麻生太郎一起,出席了“萨哈林―2”液化天然气项目的建成典礼。“萨哈林―2”液化天然气项目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工厂之一,日本是最大的买家。一前一后两份协议,俄罗斯的能源政治考虑隐现其中。因此,必须恰当评估中俄油气战略合作,正确看待中俄油气合作在俄罗斯整个对外合作构架中的地位与影响。并综合应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人文等多种手段,在周边地区积极推进睦邻、富邻、安邻的和平能源外交,开展多边能源合作。
  最后,未来俄罗斯将逐渐转变资源依赖型经济发展方式。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出口国,无论是前苏联时期还是独立后的俄罗斯,都是依靠自然资源的大量出口来达到经济的快速增长,从而形成资源依赖型的经济结构。在一段特定时期大力发展资源经济,特别是利用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上涨的有利因素大力发展石油产业,以此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是俄罗斯一种必要的选择。但将这种模式固定化和长期化对俄罗斯来说是不利的。2017年国际油价的大幅跳水使俄罗斯经济遭遇重创,这充分地说明俄罗斯经济增长模式和战略选择有很大的问题。对此,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曾经表示,“关于国家的发展,自然资源非常重要。我们不应该轻率地利用自然资源,应该达到更高的利用水平,也就是生产更高附加价值的产品。”俄罗斯新政府已经制订了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发展能源加工业,提高能源附加价值战略,并通过引导国内投资和消费来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减轻经济发展对能源工业的依赖程度。俄罗斯目前发展国内经济急需资金,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打击下更需要靠能源出口获得所需资金。然而,这种战略显然不会持久,一旦俄罗斯经济复苏,必然会改变这种战略,确保本国资源满足本国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从而加大国家对能源的控制力度。而这也将成为中俄能源合作的障碍之一。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金融危机给中俄两国的能源合作提供了机遇,两国应充分利用好这一时机,切实执行已达成的协议。而关于中国来说,在当前国际油价低迷,俄罗斯能源出口的拉动因素十分乏力的形势下,购买俄罗斯油气资源是一个有利的时机。
  
  能源合作前景值得期待
  
  经过多年合作,中俄之间已经建立了能源对话、总理级会晤、能源谈判等多层次的协调沟通机制,双方的能源、市场角色互补性很强。而且,金融危机后国际金融体系和世界经济格局将发生一定的变化,中俄的利益契合点将会逐步增加。特别是俄罗斯这些年开始执行能源出口多元化战略,向东移,转向中国等亚洲国家是俄罗斯实现这一战略的主要内容。俄罗斯能源出口战略东移,并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出于长远的战略利益考虑,它对推动中俄能源合作所产生积极作用已显露。俄罗斯联邦政府副总理亚历山大•茹科夫2017年3月27日在北京对媒体记者说,俄罗斯在今后15年内可能成为中国最大的石油供应国。可以预见,随着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不断深化,俄罗斯关于与中国开展能源合作的重视程度将会不断增加。两国除传统的能源贸易以外,在提高能源效率和利用再生能源、非传统能源和新能源形式上的合作也是非常有前景的合作方向。总之,中俄能源合作的积极发展趋势不会改变。从以往发展阶段的历程可以看出,尽管每一阶段都存在着各种纷繁复杂的合作制约因素,但两国能源合作始终保持着向前推进的发展势头,双方交流不断扩大,互信基础逐渐增强。可以认为,随着两国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的加强,中俄能源合作必然会继续向前推进,不断获得互利双赢的成果。
  (第一作者:辽宁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探讨所
  第二作者:石家庄学院马列教学部)
  (责任编辑:王栋)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