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构式语法视阈下的致使移动句探讨[德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德语论文 责任编辑:茜茜公主更新时间:2017-05-22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致使移动是一方通过施加影响力致使另一方发生移动的事件。致使移动是人类普遍日常经验,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构建了认识大千世界的基础和桥梁。作为移动事件和致使范畴的交叉领域,致使移动在语义概念和句法表现上具备独有特征。以往探讨多是基于移动事件大框架,将致使移动作为自主移动的陪衬,缺乏对致使移动表达的深入细致探讨,尤其对东方语言中的致使移动表达关注较少。该领域还留有不少探讨空间,很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思索和探索。 遵照认知语言学“现实-认知-语言”的三维理念,本探讨采用从语义到句法的从内到外的探讨路径。语料来源是三百万字的自建中英文小说语料库、在线语料库、词典和互联网语例。本探讨基于认知构式语法,吸收其他认知语言学理论中的相关部分,从致使移动概念的认知建构出发,对致使移动语义要素和框架、英汉语致使移动构式表达等方面进行研讨,旨在梳理致使移动语义框架结构,廓清英汉致使移动构式网络,并展开对比探讨和略论。 本探讨从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角度,对英汉致使移动表达展开全方位调查。 首先,我们从微观角度出发结合语义要素与语义参数,归纳出致使移动五大语义要素在英汉语中的基本特征,这是基于“点”的维度进行的考察。调查结果发现:英汉致使移动表达均涉及六类致事、五类使事和五类致使力(物理力、心理力、自然力、社会力和泛力)。致使移动内容不止包括物理空间移动,还涉及抽象空间移动,后者包括心理空间和社会空间。英汉致使移动路径成分均可表达三种矢量、四种方向和四种维度。 其次,基于语料库调查,对英汉致使移动构式进行分类讨论,详细说明从英汉概念层面到语言层面的投射过程,这是基于“线”的维度进行的说明。相关于词汇,构式是更为整体化的形义结合体和句法语义接口。对于同一概念下不同构式之间的关系,向来存在争议,它们是“同一种构式的变体,是来自同一构式的派生体,还是并列的不同构式”(陆俭明2017)?本探讨侧重考察同一致使移动概念下的不同图式化表征。通过语料库调查,概括整理出5大类英语致使移动构式和8大类12小类汉语致使移动构式。这些构式源自同一语义范畴,是对不同类致使移动事件的图式化凝结,属于同一致使移动构式家族。 随后,在归纳总结英汉致使移动构式的基础上,构建英汉致使移动构式网络,比较英汉语言系统异同,这是基于“面”的维度建立的观察。我们基于语料库调查,分层分类对致使移动表达系统进行梳理,廓清英汉致使移动构式网络。调查发现:致使移动构式形成一个自在独立的构式网络,自上而下包含各类从抽象到具体的构式。上层是各类抽象概括的图式构式,可以激活下层的承继构式。各承继构式通过隐喻延伸形成实例,再由原型构式义拓展到引申构式义。本探讨比较了英汉致使移动构式和网络的异同,总结为:英语构式概括性强,多为专用构式,种类集中,层次清晰;汉语构式结构灵活,多为兼职构式、种类多样,层次复杂。 接下来,通过对动词本原构式和超动词构式的区分,将进入构式的动词语义与构式的整体语义结合起来,对语言进行了全息性解释。本探讨详细说明了不同类动词参与英汉致使移动构式的整合过程:典型和非典型致使移动动词基于不同的动词本原构式与超动词构式发生不同层次上的不同接口整合。通过对常规与偶然致使移动句进行统一解读,发现常规现象与偶然现象有相通之处,特殊中蕴涵了一般,特殊突显了一般。对特殊致使移动句的解释集中说明了构式的集约性,这是语言运作的基本规律。 最后,对六门中外语言进行致使移动调查,从东西方语言的视角进行综合的立体比较,这是基于“体”的维度展开的全面调查。英语与德语的致使移动表达最为接近,都使用较为简约的‘'NP,/VP,/NP2/PP"构式。法语在伴随移动和间接致使移动表达上,表现出与汉语较为接近的结构特征。日语的致使移动表达类型丰富,体现出接近汉语表达的语言多样性和象似性。汉语、日语、韩语采用不同构式对应不同致使移动事件,与三种西方语言形成明显异同。以上基于构式语法理论对六门东西方语言的致使移动表达进行的概括,从一个全新角度对语言类型学探讨进行了补充,打开了观察语言基本规律的一扇新窗口。 相比于以往其他同类探讨,本探讨的创新点和亮点表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本探讨在移动语义框架探讨系统下,细化了致使移动语义框架。以往探讨关于致使移动框架的分类描写较为粗略,缺乏深入细致探讨。本探讨在致使移动事件框架下,划分出8大类致使移动框架类,下又包括34个致使移动框架式。这从细节上完善和明确了移动事件的语义框架结构。同时,基于词典、权威专著和语料调查,本探讨尝试建立了英汉致使移动词元库,分别包括583个英语致使移动动词和259个汉语致使移动动词。这是对以往探讨专注于自主移动动词的全新突破和改进,对移动事件框架的细节问题进行了填充和深化。 其次,丰富和整理了针对移动表达的类型学探讨。以往学者(Talmy1985,2000:Slobin2003,2004)根据移动事件表达的词汇化模式将世界语言概括为二分法与三分法。本探讨旨在通过对东西方典型语言的致使移动调查来对以往探讨进行检验。英语致使移动表达主要通过[方式动词/路径动词/介副词]方式呈现。汉语致使移动的词汇化模式较为多样,主要集中在[方式动词/路径动词/趋向动词]和[方式动词/路径动词/复杂路径动词]这两类。从词汇化模式角度看,英语是典型的附加语框架语言。而汉语致使移动由主要动词和路径动词复合表达,更为接近附加语框架语言。这是对经典类型学分类的广义验证和深入探讨。 再次,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思维是语言表现的深层机制。本探讨通过对比英汉致使移动表达异同,揭示了背后的英汉语言规律和民族思维方式。英语致使移动构式各成分明确,分工具体,集中概括,以专用构式为主;汉语致使移动构式表达灵活,允许度高,以兼用构式为主。基于对比英汉语致使移动构式基本异同,我们将英汉语基本规律和思维方式概括为:精确与灵活、略论与综合、聚集与流散、静态与动态。以上是立足致使移动个案在英汉对比探讨领域取得的新发现。 最后,本探讨的价值和亮点还体现在可为语言翻译、外语教学、以及语料库建设等问题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南。通过对直接致使移动、间接致使移动、伴随移动、连续移动表达进行的英汉构式概括,可为英汉互译提供翻译标准。在外语教学上,采用显性教学与隐性教学结合,当母语与目标语表达图式接近时,可不用显性教学,最终使学习者掌握对此类移动事件的地道英汉语表达。通过提取和概括英汉致使移动表达的基本句式特征,可为今后语料库搜索中的句式搜索提供捷径和新式搜索措施。 本探讨立足微观视角,对英汉致使移动表达的语义要素、致使移动构式特征及其内在整合机制进行细致略论;同时立足宏观视角,梳理了致使移动语义框架和英汉致使移动构式网络,并展开了六种语言中的致使移动表达对比探讨。本探讨取得的探讨成果,是对认知构式语法的完善和发展。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