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来,我国加强了对中学生进行对于生命教育的力度,但是由于生命教育在我国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一些基本理论问题有待进一步理清。生命教育,是教育之本。探讨略论对于生命教育在我国的实施近况,有助于启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生命化的教育,使生命教育在我国更加成熟地发展起来。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德育;生命教育;实施 一、生命教育的内涵 生命教育是20世纪中叶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于1968年首次明确提出“生命教育”的观点,认为主要是针对吸毒、艾滋病、自杀和暴力等侵害生命现象而进行的教育。而目前,对于“生命教育”仍未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华东师大的叶澜教授曾下过这样一个定义:“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而在初中生的德育教学中,主要是引导学生充分认识生命,进而意识到要珍惜生命、保护生命,以及上升到使生命的意义得以升华。追求的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充满生命体验和生命关怀的境界,使学生能够真切感受到生命的意义之所在。生命教育的目的是增强青少年的生活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使他们在叛逆时期的道路上善待生命、完善人格、健康成长。 二、生命教育在我国实施的近况 在我国,青少年处于父母创造的优越环境中,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经受不起挫折和困难的打击,大多数心理素质差。近年来,中学生自杀的比例更是逐年倍增,中学生自虐、暴力的现象也层出不穷。虽然生命教育在我国已经广泛展开,但推行的力度和效果并不显著。 1.我国中学的生命教育大多数采取的是学科渗透的方式,缺少独立的生命教育课程设置。通过学科教育去渗透生命化的教育,是难以达到生命教育的目的的。生命教育是一项复杂的教育工作,需要学生亲自实践、讨论、略论,进而从这个过程中真正领悟对于生命教育的真谛。而仅仅通过一种学科的渗透或者融合,是很难彻底完成整个生命教育的工作。 2.我国中学对于生命教育的实施主要是对于逻辑、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体验。生命教育的理论和逻辑是需要老师从宏观上去讲解的,但是只停留于这个层面上,德语论文网站,缺少实践,就很难使学生真正地理解生命的意义。从参与到体验,由体验而萌发内心深处的思考,才能真正领悟“生命”两字的内涵。 三、对实施生命教育的几点建议 1.单独设置生命教育课程。系统地设置独立的生命教育课程,从代课老师和教材的选择上更加专业,严格按照国家课程设置体系,牢牢把握生命教育的使命,认真制订教学的目标、过程、组织形式,充分发挥生命教育的影响。 2.增强生命教育中学生的参与性。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改进教学方式。如,在《燃烧与灭火》的教学中,教师先点亮一支蜡烛,让学生们观察蜡烛的燃烧,并提出相关问题:“蜡烛燃烧有烟产生吗?你看到火焰有几种颜色?它是单层的吗?”由这种提问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由学生的回答引导出知识来,使学生了解火焰的构成,再从火焰引申到灭火,讲述消防人员的事迹。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是知识的讲解,更能将整个生活融入课堂中,对学生们增强其信心和对知识的领悟能力以及生命认知都有着巨大的帮助。 可以看到,从《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教材从编写上就本着以“生命教育”为主题,选择了大量的阐释生命、呼唤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相关文章,突出了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理念,增强了培养学生对生命的真正认知和社会道德责任感。教师应该利用教材,领悟教材的真正意义,改进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进行生命价值和人生意义思考的教育方式措施和策略。 参考文献: [1]陈正桂.青少年生命教育:和谐社会构建中德育的新理念[J].思想政治教育探讨,德语论文,2017(4):54. [2]李秋虹.生命教育近况略论及建议①[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7(31):1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