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理论下中文流行的德译策略[德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德语论文 责任编辑:茜茜公主更新时间:2017-05-25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和网络等媒体的快速传播,新词新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流行语的出现和推广主要来源于社会生活和网络文化的特殊性,以及得益于网络的快速传播。网络流行语的出现往往源于某种社会新事物或社会生活,比如 2017 年网络流行语“算你狠”是对物价上涨现象的形象描述。 而 2017 年的“伤不起”则来自于流行歌曲和娱乐节目对大众情绪的感染。另外,网络流行语还具有强烈的社会现实批判性,如“屌丝”一词。 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屌丝”们面临的社会生活问题日趋凸显,比如住房、工作、婚姻等现实生活压力。 之所以“屌丝”这一类词一夜爆红,主要是因为它与“当代的现实特征实现了完美的合拍”。

  一、语用顺应论与语境顺应

  语用顺应论是由比利时语用学家维索尔伦(Ver-schueren) 于 1999 年在其出版的 《语用学新解》(Un-derstanding Pragmatics)中首次提出的。 维索尔伦认为语言的使用“是一个连续不断的选择过程,德语专业论文,它可以是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 也可以是出于语言内部或语言外部的原因”。一个人使用语言的过程就是对语言进行选择的过程。 而其中顺应性是指语言能够使其使用者从其所提供的可选项目的范围之内作出协商性的语言的选择和灵活的变通,从而满足交际的需要的特性。

  顺应性概念还为语言现象的语用描述和语用解释提供了四个探讨角度,即语境关系顺应、语言结构顺应、动态顺应和顺应过程中的意识凸显程度。另外,维索尔伦还将语境分为了语言语境和交际语境。交际语境是由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和心理世界组成。 三者融为一体并动态发展着。维索尔伦所提出的语境关系的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其动态性,它会顺应着交际过程而不断发展和不断更新,并在话语理解过程中不断选择结果。

  翻译的过程实际上是译者对原文和译文不断进行动态顺应的过程。由于通常情况下目的语与源语在语言和文化上必然存在着异同,因此译者在翻译时还要考虑到语言语境顺应、 交际环境顺应和文化顺应。

  语言语境是指语言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关系,以及所有符号对参与者所产生的作用。 即选择合适得体的词,符合语言语境在语音、语义、语法上的要求,准确传达讲话人的意图和话语信息。交际语境指的是语言交流的外部语境,包括所处社交场合、社会环境和交际规范、交际者的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心理因素等。文化语境指一个社会所累积的所有知识。因此译者在掌握一门外语的同时,还必须掌握与这门语言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 只有灵活应用已有的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才能正确了解词语的含义。 关于中文流行语的翻译同样也是如此,译者只有了解中文流行语背后的文化语境,以及目的语表达习惯、翻译目的等进行动态顺应后,才能使中文流行语的文化内涵以及表达效果在目的语中重现。

  二、流行语的定义及其特点

  流行语作为一种词汇现象, 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一个时期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流行语的本质特征就是“流行”。 除此之外,流行语还具有时间性、阶段性、高频性、新型性等特点。 时间性说明了流行语都有一个从流行到不流行的过程。流行语就是一种动态现象:要么今后消失;要么是被接纳,被收录到各大权威字典里。阶段性则表明流行语的“流行”过程是比较短暂的。 之前很流行的“给力”、“算你狠”等已经慢慢淡出了人们的使用范围。流行语的高频性指的是它的使用频率要比一般词语高,在一段时间内是人们所喜欢用的。 当然,高频性还具有一定的相对性,不同文化程度、不同修养、不同语言习惯的人对使用流行语的态度也不相同。新型性指的是流行语必然都是新词新语。

  另外, 如今流行语的使用也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比如现今耳熟能详的流行语如“累觉不爱”、“说多了都是泪”、“十动然拒”等都是源于年轻人的口头禅,特别是大学生一族。加之借助网络的快速传播性的特点,流行语一夜爆红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目前流行语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是心理情绪词语,如“累觉不爱”;二是网络词语,如“给力”;三是来自影视著作中的台词,如“元芳你怎么看”;四是来源于年轻人生活,如“点名”、“特困生”;五是人际交往词,如“白富美”、“土豪”。

  三、流行语的翻译措施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