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大学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探讨[西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西语论文 责任编辑:姗姗老师更新时间:2017-06-06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职能,它反映了大学的办学理念和管理特色。中国近代大学外语专业人才培养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高等教育模式的引入,并逐渐形成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的两大特性。外语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受到近代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等因素的制约和作用,在人才培养理念、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和校园文化等方面形成自身特点,培养出大批优秀外语专业人才,为近现代中国众多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深入探讨近代大学外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度建设以及办学成效,有利于总结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有益经验,加深对大学人才培养规律的认识,关于当前中国大学外语人才培养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论文从通识教育的视角,围绕外语专门人才培养的主题,系统考察和略论中国近代大学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理念、模式和保障制度的变迁、总结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与规律,为当今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绪论,简要论述论文选题的缘由与意义、界定相关概念,综述国内外相关探讨近况,厘清探讨思路与措施。第二章研讨中国近代大学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理念嬗变。从洋务外语学堂的“中体西用”人才观,到清末确立以“端正趋向,造就通才”为办学宗旨是理念演变的第一阶段。民初《大学令》提出“硕学闳才”的教育宗旨是第二阶段。到二十年代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理念的输入是第三阶段。1938年共同必修科目表的颁布与推广,标志着通识教育理念的最终确立。第三章具体考察近代大学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不同大学组织模式的外语专业人才培养要素(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外活动和师资队伍)进行论述,阐明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第四章探索近代大学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制度保障,论述教学管理制度和师资管理制度对外语专业教育的影响与作用。第五章以清华大学外文系教育模式为个案,研讨外语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模式及实施特点。第六章是成效略论。从五个职业领域研讨外语专业人才的成就与特点,并剖析其成才原因。第七章为理论研讨。应用高等教育基本理论阐释制约近代大学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归纳其在人才培养理念、课程设置、师资队伍以及校园文化等方面的特点,为当今大学外语人才培养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通过历史考察与理论略论,本文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第一,中国近代大学外语专业教育是在西学东渐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它注重通识教育,适应了近代社会发展需要,是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在教育理念与培养模式上,中国近代大学外语专业教育经历了从培养“中体西用”专门人才到培养“会通中西”人才的变革过程,最终形成通才教育的模式。通过文理兼习的共同必修课与以文学课程为主的专业课相结合,以及营造人文教育氛围,达到培养知识面宽广、人文素养深厚的外语通才的目的。 第三,在教师选聘和教学管理方面,采用教师聘任制、导师制、教师兼课制和教授学术休假探讨制,实施选科制、学分制、评价制度和转学转系制,为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高水平教师队伍和制度保障,促进外语专业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 第四,中国近代大学外语专业教育人才辈出,通识教育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影响。通识教育理念拓展了大学外语专业教育的发展空间,通才教育模式为外语专业学生成才奠定了基础,高水平的大学外语师资队伍为外语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保障。 第五,中国近代大学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历史启示在于:大学外语人才培养应以人文通识教育为基础,“通”、“专”结合,加强“通识”师资建设,改进通识教育课程结构,构建以文学和文化类课程为主的专业课程体系,完善教学管理与评价制度,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促进外语专业人才的全面发展。 本论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第一,从通识教育的视角,系统考察中国近代大学外语教育理念嬗变的轨迹,以及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变迁,有助于认识中国近代大学外语专业教育的发展趋势;第二,通过实证探讨,凸显中国近代大学外语专业教育特色,揭示通识教育的重要影响;第三,总结近代大学外语专业人才的群体特点,略论其成才经验,对当今改革和完善大学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中国近代大学 外语专业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 通识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厦门大学
【学位级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G529
【目录】:

摘要4-6

Abstract6-13

第一章 绪论13-32

一、探讨缘起及意义13-17

二、相关概念界定17-20

三、探讨近况综述20-29

四、探讨思路与措施29-32

第二章 中国近代大学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理念的嬗变32-69

第一节 晚清洋务学堂的“中体西用”人才观32-49

第二节 清末大学通才教育思想的萌芽49-53

第三节 民国时期大学通识教育理念的发展53-69

第三章 中国近代大学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略论69-137

第一节 清末分科大学的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69-81

第二节 民初文理综合性大学的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81-101

第三节 三十年代大学学院制的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101-137

第四章 中国近代大学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制度保障137-184

第一节 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变革与影响137-160

第二节 大学师资管理制度的演进与作用160-184

第五章 个案略论:清华大学外文系的人才培养实践184-208

第一节 梅贻琦与吴宓的通识教育理念184-191

第二节 清华大学外文系的博雅教育模式191-208

第六章 中国近代大学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成效略论208-230

第一节 外语专业人才的领域分布208-217

第二节 外语专业人才的群体特点217-221

第三节 外语专业人才辈出的原因221-230

第七章 中国近代大学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理论反思230-265

第一节 近代大学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作用因素230-236

第二节 近代大学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略论236-252

第三节 对当今大学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252-265

西语毕业论文西语专业论文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