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蒋彝是一个有多重文化身份的人。他终其一生致力于在海外传播中国文化,长期以来却不为国内大部分读者所知。国内外学术界对他的现有探讨,也主要集中在当代文艺理论批评的探讨方向。而蒋彝的特殊之处,在于他综合使用图像和文字,借他的“中国之眼”观察和比较异质文化,向其传达中国文化的一种理想形象,那就是独立于西方的,中国特有的诗书画结合的艺术以及文人式艺术家形象。
因此,本论文将把蒋彝作为中西艺术交流史上的一个文化个案来探讨,西语论文范文,并试图发现在这一跨文化交流的背后,两种文化各自的艺术史传统,它们是如何在并行与交织中,彼此对望、对话、理解和误读。
论文共分绪论、四章和结语。绪论中陈述探讨的动因、回顾、视角、思路和范围、以及本文的结构。第一章是蒋彝在国内的经历,包括他具有时代印记的传统文化教养和志业选择,西语毕业论文,第二章是在异国,他的身份转变,以及他通过写作和绘画对自己文化传统的回望。第三章是围绕蒋彝作为一个“中国艺术家”观看异国风景的眼光,略论“中国之眼”的图像观看、表达和接受。第四章是对于“中国之眼”是如何看待中西方艺术,尤其是中国传统艺术,以此展开特定历史时期,中英两国对中国艺术以及中国艺术史的认识;并且通过对蒋彝深层写作动机的略论,探究他个人通过这种写作的自我体认。
【关键词】:蒋彝 中国之眼 绘画 书法 游记 风景 山水 艺术史写作
摘要5-6 ABSTRACT6-7 绪论7-18 第一章 在中国--传统与科学18-26 第一节 士绅家庭与诗画传统18-22 第二节 科学王国的旅行者和江州司马22-26 第二章 在异国--身份转变与回望传统26-36 第一节 另一种身份的开始26-28 第二节 中国书画的介绍者28-31 第三节 沉默的中国艺术家在湖区31-36 第三章 旅行中的“中国之眼”36-50 第一节 异国与故国:山水风景的意义36-42 第二节 写真与理想:多重眼光的交汇42-50 第四章 “中国之眼”与身份认同50-78 第一节 写给大家的艺术史50-62 第二节 语境中的中西之辨62-69 第三节 艺术家身份与文化形象69-78 结语78-81 参考书目81-86 附录86-93 一、蒋彝年谱86-91 二、蒋彝主要英文作品出版状况91-93 图版93-113 1. 蒋彝《瓦斯特湖畔,大陡岩山上的暴风雨》93-94 2. 蒋彝《晨雾笼罩瓦斯特湖》94-95 3. 蒋彝《大陡岩山对面山峰的云雾,瓦斯特湖》95-96 4. 蒋彝《雨中上教堂,沃斯谷山岬》96-97 5. 蒋彝《宜人午后,瓦斯特湖畔》97-98 6. 蒋彝《从西托勒至凯西克的公交车上,窗外所见雨中山景》98-99 7. 蒋彝《斯凯山旅馆对面的景致》99-100 8. 蒋彝《德温特湖的温柔韵致》100-101 9. 蒋彝《德温特湖畔的牛》101-102 10. 蒋彝《巴特米尔湖畔的马》102-103 11. 蒋彝《克伦莫克湖畔的松树》103-104 12. 蒋彝《温德米尔湖》104-105 13. 蒋彝《雨中的德格拉斯米尔湖和岛屿》105-106 14. 蒋彝《湖区特乐矶飞泉》106-107 15. 蒋彝《别湖区诗》107-108 16. 《中国书法》封面,伦敦麦勋书局,1938年初版108-109 17. 《中国绘画》护封,伦敦麦勋书局,1935年初版109-110 18. 《中国书法》封底,伦敦麦勋书局,1938年初版110-111 19. 蒋彝《湖区画记》扉页签名画111-112 20. 蒋彝《大熊猫--试饮》112 21. 蒋彝《大熊猫--独自下行》112-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