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与中国文化的比较与交流(2)[阿拉伯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阿拉伯语论文 责任编辑:艾米尔更新时间:2017-06-15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中国的儒家不是宗教,儒家学说和思想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虽然在中国和外国都有人愿意称它为“儒教”或“孔教”,甚至也有人说,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也是“先知”,他传播的是“实证宗教”(Positivism),与一神论的“天启宗教”(Inspiration)相对应的。他们这样说,可能是他们看到孔子的学说,在规范社会秩序、纯洁人的伦理道德和品行等方面,发挥了与宗教相同的效果。但是,孔子不宣传宗教,而主张探讨历史,探讨社会,探讨人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具体问题,寻找出它们的规律和解决办法。所以“子不语怪、力、乱、神。” [5]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6]孔子认为生的道理还没有弄清楚,如何明白死是怎么一回事?活人的事还照顾不过来,哪还有心思去管死后的事?对那些说不清楚、道不明白的事情,孔子主张“敬而远之!”关于虚无缥渺的事情,也不必探究的太认真了。所以庄子说:“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 [7]也就是说,关于天地之间,东西南北四方之内的事情,孔子要仔细探讨,但不随意评议和下结论;关于这六合之外的事情,孔子的态度是保留,不置可否,更不需要去深究它是有还是无。孔子重视教育,重视道德,重视政治。也就是说,他关注的是“六合之内”的事情,是与“人”有关系的事情。对于“六合之外”的事情,实际上是由“道家学说”和“佛教教义”来补充的。道家讲“道”说“理”,论“阴阳”述“五行”,是为了阐明造化的原理,是属于“形而上学”的范畴。后来的人,把“道家”变为“道教”,主张炼丹修仙,履行画符、斋醮,带有迷信色彩,一些宗教功课也与佛教雷同。佛教讲“禅”说“法”,是为了“普渡众生”脱离这人世的“苦海”,到达“极乐世界”的“彼岸”。还有它的“天上、人间、地下”的“三界说”,“轮回转世”和“善恶有报”等诸多说教,是典型的“神学”和“来世哲学”。道家的思想和佛教的说教,在历史上为中国大多数知识分子和普通老百姓所接受,与儒家学说合在一起,形成了大多数中国人能理解和接受的“创世”、“现世”和“来世”的宗教观和神学哲学。三者结合在一起,彼此之间的联系虽然显得十分松散,但还算完整,对信仰者的要求也不十分严格,非常符合中国的国情和民情。中国人遇到麻烦事情,才想起来去烧香拜佛,事情过去了,也就算了,所以,才有“临事抱佛脚”和“无事不登三宝殿”之说。儒家思想和佛教道教文化相结合,在亚洲形成了极为深刻而又极为广泛的作用,远远超出了国家和民族的界线。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最大特点是文化与宗教紧密结合在一起。阿拉伯历史也很悠久,早在公元前十三世纪,阿拉伯半岛西南部也门地区,就出现了氏族社会和国家,建于公元前七世纪的也门马里卜水坝,就是当时该地区高度文明的一个明证。伊斯兰教的出现相对来说比较晚,穆罕默德(公元570-632年)开始传播伊斯兰教是公元610年,公元622年是伊斯兰教历的纪元。公元七、八世纪,阿拉伯人对外武力扩张,占领了西亚北非广大地区,之后用了一百年到两百年时间,推行阿拉伯化和伊斯兰化。在邻近阿拉伯半岛的地区,或者阿拉伯部落迁移比较多的地区,实现了阿拉伯化和伊斯兰化,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阿拉伯世界,这主要是依靠阿拉伯本民族的努力实现的。在离开阿拉伯半岛较远的地区,或者阿拉伯人部落迁移较少的地区,仅实现了伊斯兰化,没有实现阿拉伯化。而在实现伊斯兰化方面,除了阿拉伯民族的努力之外,非阿拉伯民族发挥的影响更大,这些非阿拉伯民族在信仰了伊斯兰教以后,又积极传播伊斯兰教,如波斯人、突厥人、鞑靼人等,使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和国家大大增加,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伊斯兰世界。所以,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既包括了阿拉伯民族的思想和文化。也包括了信仰伊斯兰教的非阿拉伯民族的思想和文化,他们既用本民族语言创作,也使用阿拉伯语创作,他们创作的成就在世界伊斯兰文化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是多民族文化的总和和提高,内容相当丰富,涉及方面也非常广泛,不仅仅是宗教信仰和人文思想方面,而且也包括医学、数学、天文学、化学、建筑学等自然科学学科。

  二、中国文化与阿拉伯文化

  中国文化与阿拉伯文化的特点可归纳如下:

  第一,二者都是一个伟大民族的主体文化,并哺育和培养了一个伟大的民族。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