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 1 日语量词“ 本”的各种意义用法[5][6][7]词汇的含义自古以来并非一成不变的,它们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变化着,由于历史的不断发展,很多词汇出现了语义扩展的现象,产生了多个语义。 在日语中,一词多义的现象非常普遍,而这种变化在量词中尤为突出。 日语中大多量词都为多义词,多义词本身具有其原始含义,各个义项之间都有同一个根源,多义词的周边意义都是由其原始意义扩展派生而来的。
多义词的若干意义之间并非孤立存在的,其语义扩展并不是任意的、随便的,不同词义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关联性[1][2][3],发现各个意义之间的关联性和探讨这种关联性所产生的原因以及人类的认知活动对语言的多义性所产生的作用,是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探讨词汇多义性的重要内容。 如图 1 所示,日语论文,本论文以量词“ 本”为例,借助认知语言学理论,略论日语量词多义性形成的原理。 一般认为日语量词“ 本”是数细长物的,但实际上,日语量词“ 本”可以数各种各样的事物。 ( 表 1)日语量词“ 本”的各种意义用法,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以典型意义为起点,扩展而来的,是存在家族相似性的。 一个多义词就像一个大家庭,有中心意义,也有边缘意义。 这些意义通过一些相似性关系起来,形成了一个范畴。 范畴中的典型意义,是范畴成员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意义也是引出其它意义的基础。 日语量词“ 本”的典型意义用法是数细长物的。 选择不同的视点、侧面就能够直接造成这个典型意义用法在我们的大脑中,借助语言符号在思维领域得以扩展。 如图 2- 4 所示,日语量词“ 本”的意义用法,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的出现以及人们的观察视点的转变,而得到了扩展。 这三种不同的图式,代表了日语量词“ 本”的三种不同侧面所得到的相关意象图式的转换。 三种不同侧面,勾勒出日语量词“ 本”的三种不同意义用法。 图 2a 代表树、铅笔等笔直事物图 2b 代表街道、河流等有一定弧度的事物图 2c 代表项链、橡皮圈等环状物图 2a、图 2b、图 2c 这三种意象图式是基本认知概念,这三种意象图式再通过隐喻、转喻机制的扩展,就可以形成更多的范畴和概念,特别是抽象的范畴和概念。 隐喻、转喻[4][8]不仅是修辞手段,也是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 从认知的角度来说,隐喻就是把一个领域的概念投射到另一个领域, 或者说从一个来源域投射到另一个目标域,来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的联系来自认知领域的联想,如时间就是金钱。 转喻是利用两个相关认知域之间的关联性,日语毕业论文,用显着度高的认知域过度到显着性相对较低的认知域。 例如:打开啤酒。 其实,打开的不是液态的啤酒,而是装啤酒的瓶子盖。 啤酒和瓶子盖由于具有关联性,所以可以转喻。( 图 3)下面,我们就来略论一下日语量词“ 本”是如何通过隐喻、转喻来得到进一步扩展派生的。 日本以前是通过抽签来决定谁中奖, 签一般为木制细长状,因为木制细长状的签与图 4a 的树、铅笔等笔直事物具有相似性,所以通过联想,现在的中奖数也可以用量词“ 本”来数。 同样,电波是以直线传播的, 所以打电话的电波传播方式和图 4a 的意象图式具有相似性;著作开始写、节目开演,到著作写完、节目演完是以时间轴为基准而展开的活动, 时间轴和图 4a 的意象图式相似, 都具有笔直性;公共汽车、火车在公路、铁路上跑,它们的运动轨迹和图 4b 的意象图式相似;射门、发球、本垒打等的运动轨迹也和图 4b 的意象图式相似;所以通过联想,把一个领域的概念投射到了另一个领域。 但是,装在细长容器中的液体和磁带的扩展方式却和上面的事物不同,这两个事物并不是通过想象而得到扩展的,而是通过两个相关认知域之间的关联性,而得到意义扩展的。 比如说,啤酒可以用量词“ 本”来数,并不是因为啤酒是细长物, 而是因为啤酒装在酒瓶里,酒瓶是细长物,可以用量词“ 本”来数。 同样,磁带之所以能用量词“ 本”来数,日语毕业论文, 是因为磁带里面的磁带卷是细长物。 液体与容器、磁带与磁带卷具有关联性,所以得到了意义扩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