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桥”与中国现代文艺思潮观联系研讨[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3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日本的文学思潮观形成于对欧洲文学思潮的译介,厨川白村最早进行欧洲文学思潮史的系统探讨并明确阐述了自己的文学思潮观,成了后来日、中探讨者仿效的主要范例。受厨川白村作用,毕业论文/在日本留学的鲁迅写了《摩罗诗力说》一文,是中国人探讨欧洲文学思潮的开端。五四运动前后,康有为、陈独秀、徐悲鸿以及文学探讨会均受到日本作用。中国的文化思潮探讨走了一条与日本近似而且关系紧密的道路,西方文化思潮对中国的作用依赖于“日本桥”的中介。
  

关键词:文学思潮 中国现代 日本作用

“Japanese Bridge”and Chinese Literary Thoughts

Abstract:The formation of Japanese literary thoughtswas brought about by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literary thoughts of Europe. Kuriya-gawa was the first onewho carried on a systematic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European literarythoughts ,and advanced his own viewof lit-erary thoughts. His studieswere taken as a model by the later Japanese and Chinese researchers. Enlightened byKuriyagawa,Lu Xunwrote his On the Poetic Power of the Satanical School when he studied in Japan, Lu Xun’s work marked the beginning of Chinesestudies on European literary thoughts. Before and after the period of the May 4thMovement, Kang You-wei, Chen Du-xiu, Xu Bei-hong as well as the Literary Society all learned from Japan. The Chinese studies on literary thoughts followed the footsteps of Japan.
  It is the so-called“Japanese Bridge”that introduced into China the Western literary thoughts.
  

Key words:literary thoughts; Modern China; Japanese influence

西方文化思潮对中国的作用,一开始就依赖于“日本桥”的中介。就连现代汉语中的“思潮”、“文学”、“美术”、“文化”以及“文化思潮”、“文艺思潮”、“美术思潮”等词语,也是直接从日文中搬用的外来词。当然,在日文中,这些词语是利用汉语古词或词素组合来翻译西方概念的结果,而其意义已与汉语原词不能等同甚至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日本的思潮探讨肇始于对欧洲文化思潮的译介,最早者为中江笃介,但没有使用“思潮”的术语。“思潮”一词最早出现于1896年1月户川秋骨(日本的英国文学探讨专家)写的《今年文海中的暗潮》一文中[1]。日本文化思潮探讨中最早有系统性的探讨者是厨川白村,他于1912年出版《近代文学十讲》,从史的角度介绍欧洲18世纪末到19世纪的欧洲文学思潮,重点介绍了自然主义文学思潮兴起的时代背景,概括其创作特征,描述这一思潮的历史发展过程。对晚近发生的新浪漫派、象征主义、唯美派等“非物质主义”文学思潮也进行了简明的介绍。1914年,厨川白村又出版了《文艺思潮论》一书,则是为了弥补前书作为断代史介绍欧洲文学思潮的零散性,力图从历史发展的整体上系统地说明奔流于欧洲文学史根底的“思潮”,代表了当时日本的文学探讨者尝试从“思潮”视野把握欧洲文学史整体的用心与努力,开了后来日、中社会学、类型论文化思潮观的先河。
  日本的文学思潮观形成于对欧洲文学思潮的译介过程。当时的欧洲文学思潮介绍、评述,几乎都是编译式的。因而文化思潮的理论问题,仅在于对欧洲现成范例的朦胧感悟,因为当时欧洲也没有理论性的思潮文献可供借鉴。
  厨川白村可谓是最早提出明确的思潮观念的探讨者。他在1914年的《文艺思潮论》一书中明确宣称,他的理论基点是“历史家所谓的人性之异教的与基督教的二元论”,文艺思潮的出现和发展,无非是隐伏在欧洲文明史根底的“人性二元”———“灵与肉,圣明的神性与丑暗的兽性,精神生活与肉体生活,内在的自我与外在的自我,基于道德的社会生活与注重自然本能的个人生活”———之间的冲突,“一盛一衰,一胜一败,循环往复地争斗着的历史”在文艺上的体现。而这人性的二元也与自然环境的南北之别相关。很明显,厨川白村人性二元论文学思潮观的理论依据来自欧洲。因为“灵”、“肉”冲突、南北对峙的观念,都来源于西方哲学、宗教的灵肉二分观念和从孟德斯鸠到斯泰尔夫人、圣佩甫和丹纳的自然环境决定论。尽管如此,由于厨川白村最早进行了欧洲文学思潮史的系统探讨,并明确阐述了自己所持的文学思潮观,故亦成了后来日、中思潮探讨者仿效的主要范例。
  中国的文化思潮探讨走了一条与日本近似而且关系紧密的道路,只不过在起点和阶段性发展方面比日本稍后而已。
  在日本留学的鲁迅写了《摩罗诗力说》一文,介绍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无疑是中国人探讨欧洲文学思潮的开端。五四运动前后倡导写实主义文化思潮的还有康有为、徐悲鸿以及文学探讨会。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