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略论日语格助词「デ」的意义构造[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一词多义是语言中的普遍现象,以认知语言学的“原型理论”和“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可以考察一词多义中各词义间的内部关系。日语助词「デ」的含义较多,本稿以认识语言学的“原型理论”和“概念隐喻理论”为依据,考察格助词「デ」作为多义词的意义构造
中国论文网
  「デ」的意义构造 原型 概念隐喻 派生
  一、引言
  一词多义是语言中的普遍现象,传统的语言理论认为多义词的词义是孤立的,多义词的一个个的意义由怎样的联系连结着不太被言及。日语属于粘着语,依靠助词或助动词来表示每个词在句子中的地位和影响,因此助词及助动词在日语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日语的助词数量较多,且每个助词的含义也较多,关于日语学习者来说,助词的习得是一个难点。迄今为止,在日语教育过程中,在教授多义助词的意义时,多是一边举出例句一边教育,学习者必须死记硬背那些意义,对于各种意义之间的互相联系涉及的较少。本稿主要以认识语言学的“原型理论”和“概念隐喻理论”为依据,考察格助词「デ」作为多义词的意义构造。
  二、先行探讨
  对于日语的格助词「デ」的意义探讨的论文也有很多,久保 (1994),菅井(1997),仁田(1995)等从各种角度作了探讨。不过,由于「デ」的意义较为复杂,探讨者多在与其他的格助词作比较的过程中说明其意义及与其它格助词的异同,言及「デ」的意义构造和关系的论文是从菅井(2017),间渊(2017)开始的,这些学者以认知语言学的观点论述了「デ」格的意义特性。自此,以认知语言学的观点对格助词「デ」的工具、原因、场所、时间、材料、状态等各种意义、用法的阐述被尝试。森山(2017)略论得出等级助词「デ」的意义构造,把原型的用法作为基本层次等级,主张「デ」的各种意义共有一个背景,针对全体动作来说构成意义链。森山(2017)利用作为第2语言的日语习得的数据,略论了等级助词「デ」的习得过程,森山认为哪国的第二语言学习者格助词「デ」表示“场所”用法使用准确率都最高,因此习得要从「デ」作为原型的“场所”用法向其他用法扩充进行,习得顺序依次为“场所”→“工具”→“情况”→“原因”→“时间用法”,认为格助词「デ」的各个用法是要从“具体的意义”到“抽象的意义”进行习得。
  三、格助词デ意义构造的略论
  本稿在参考了前辈探讨成果的基础上,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以认识语言学的“原型理论”和“概念隐喻理论”为依据,重新考察「デ」的意义构造范畴发现:
  首先,根据原型理论的原理,格助词「デ」“限定”、“范围”及“动作主体”、“数量的限定”等用法都是可以理解为由“原型等级”范畴的“场所”用法派生出来的;其次,在“时间”的范围里除了限定时间外还包含限定“期间”“时期”也可以理解为是由“原型等级范畴”的“场所”用法隐喻派生而来的。
  首先,笔者先对已有的词典及学习工具书进行分类调查,按照其意义把「デ」的各种用法归纳为以下范畴(表示作为大的范畴,包含列举的后面的下级范畴)。
  ①<工具>:工具,手段,素材,媒体,构成要素
  ②<原因>:原因,理由,根据,动机
  ③<场面>:地方,地方(抽象地方,场面)
  ④<状态>:主要动作对象的情况,影响/事情的状态
  ⑤<限制>:范围,数量限定,期间,时间限定
  ⑥<时间>:时间
  ⑦<动作主体>:动作主体、动作集团
  
  1.一词多义的原型效应
  原型理论广泛运用于语义学领域,尤其是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解释。一般的多义词都有一个多中心结构的范畴,该范畴中含有许多相互关联、交织的意义,这些意义都以范畴中的原型意义为基础,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由意义链实现:意义A与意义B具有相似点,意义B转而又与意义C相关,意义C又可以进一步拓展为意义D、意义E等,原形理论可用于解释汉语一词多义的语言现象,如Myers验证了汉字“公”意义结构中的原型效应。一词多义的原型效应是以现实世界的空间性为背景的。
  
  日语格助词「デ」也是一个含义较多的多义词,笔者认为在格助词「デ」的意义构造中表示“场所”的意思就起到了原型意义的影响,因此可以认为格助词「デ」的意义是由表示“具体的场所”的意义发展到“抽象的场所”的范畴,再进一步引申出数量限定、范围、动作主体等含义。
  A:从格助词「デ」表示“具体的场所”→“抽象化的场所”。例如:
  (1)学生が�日学校で勉�する。(具体场所)/学生每天在学校学习。
  (2)子供たちが公�で�んでいる。(具体场所)/孩子们正在公园玩儿。(3)この川で泳いではいけない。(具体场所)/不能在这条河里游泳。
  (4)教室で 授�を受ける。(具体场所)/在教室上课。
  (5)�しい�境で育つ。(抽象化的场所)/在贫困的环境里养育。
  B:从格助词「デ」表示“场所”→进一步发展(动作的抽象化・境界的焦点化)→更进一步发展为“限定(范围・数量的限定)”的意义。例如:
  (1)日本で一番高い山は富士山だ。(限定范围)/日本第一高的山在是富士山。
  (2)30人で�め切る。(数量的限定)/截止到30个人。
  (3)3本で100�だ。(数量限定)/3根一百元。
  (4)日本�で千�がかかる。(限定范围)/用日元需要一千元。
  (5)3枚で500�なら�う。(数量限定)/要是3张500�的话就买。
  C:从格助词「デ」表示场所→(将场所背景化)→发展为“动作主体”的意义。例如:
  (1)その事件は警察で��している。(动作主体的情况)/那件案子警察正在调查。
  (2)一人で住んでいる。(动作主体的情况)/一个人生活。
  (3)後は私たちでやる。(动作主体)/一会儿我们做。
  (4)そのことは今警察で�べている。(动作主体)/那件事现在警察正在调查。
  (5)これは事�室で保管する。(动作主体的情况)/这个由事务所保管。
  D:从格助词「デ」表示时间:时间、期间、时间的限定。
  场所→时间→(动作的抽象化・境界的焦点化)→期�・时间限定。例如:
  (1)食事のあとで、勉�をする。(时间限定)/吃饭之后,学习。
  (2)成�の�程で一�的に�れる�象だ。(期间限定)/在成长的过程中一时出现的现象。
  (3)�かった夏休みも明日で�わりだ。(时间限定)/漫长的暑假在明日结束。
  (4)��が�展していく中でそのようになった。(期间限定)/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成了那样子。
  (5)7�で���が�まる。(时间限定)/图书馆7点关闭。
  (6)2��でぜんぶ�んだ。(期间限定)/用两个小时全部读完。
  (7)1年でドイツ�をマスタ�した。(期间限定)/用了一年时间精通了德语。
  (8)3��でできる。(期间限定)/用三个小时完成。
  (9)3�で�め切る。(时间限定)/截止到三点。
  通过对例句的略论可以看出:
  ①根据原型理论,把格助词「デ」的“场所”的用法做为最基本的意义,则“场所”即为“基本原型”,按历时性来看可以依次派生出“场所格→样态格・手段格→动作主体格・原因格”等用法。
  ②在作为原型的“场所”的用法基础上,部分场所、动作抽象化、背景化(动作主体、焦点化),派生出“抽象的场所”,“限制”(范围,数量限定),“动作主体”等扩充性用法。各用法由具体的、客观的较容易认知的用法,向抽象的、主观的用法扩充。
  ③“时间”的用法也从作为原型“场所”的用法被从空间到时间扩充派生出来。 格助词「デ」做“空间性的”用法“场所”被隐喻而派生出隐含的限制为的“时间性”的用法。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