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JF Can―do”标准的日语口译课程教育改革探讨[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本文以“JF Can-do”标准为依据,结合我校日语系三年级学生的学习观念、水平及需求,设计了一套“学生参与型”课堂教育模式,以达到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技能和语言交际能力的教育目标。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JF Can-do 标准 日语口译 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6-0070-02
  一、引言
  当前在我们外语教育中日语已经成为英语之外的第二大语种。据统计至2017年设有日语系的高校增至为466所[1],而开设科目中口译是一门不可缺少的课程。但由于受学校层次、学生学习观念、学习能力等因素的作用,在课堂教育方面还是应该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如何结合学生特点及需求,摸索出一套适合本校学生的课堂教育模式,培养本校特色的日语系人才是至关重要的。
  2017年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以“为了相互理解的日语”为目标,参照2017年欧盟公布的《欧洲语言学习、教育、评估共同参考框架》,制定了日本国际交流基金日本语教学标准 (简称JF日语教学标准)。该标准以“能够完成的课题(Can-do)”表示日语熟练程度,划分了六个等级(入门级A1、基础级A2、进阶级B1、高阶级B2、流利应用级c1、精通级C2),并列出了四类语言活动。该标准改变了以往掌握语法点和单词为教育目的的教育方式,日语毕业论文,把“完成任务”和“完成课题”作为教育目标。
  同时日语能力考试也于2017年开始改革,其改革的重点则是由注重对单词和语法点的考核转变为对学习者语言交际活动能力的考核。这为我们的日语教育也提供了一条改革方向,即:由注重传授学习者语言知识技能转变为注重提高学习者语言交际能力。
  当前国内日语教育对JF日语教学标准的探讨相对较少,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彭、 �T(2017)在《『JF日本�Z教学スタンダ�`ド 2017』与我国日语教学改革》一文中把该标准与我国现行的高等教学日语教育大纲进行了比较略论,指出了其在教育目标及评价体系方面对我国日语教学改革的借鉴意义。彭、�T(2017)在《对我国日语教学的课堂教育改革之研讨》中以“Can-do”标准为依据设计了一套日语初级阶段课堂教育改革方案,并研讨了如何在课堂教育中展开具有实际交际意义的语言活动。陶(2017)围绕“Can-do”模式”的理念研讨了其在日语课堂教育中提高日语系技能的可行性。孙(2017)结合实际日语教育活动案例略论了该体系在日语教育基础阶段实施的可行性。以上探讨主要从理论角度对“Can-do”标准的理念及内容作了介绍,虽然也有涉及在课堂教育中的具体运用,但多限于日语初级阶段的精读课中,在口译课程中的运用仍未发现。因此本文试图以“Can-do”标准为依据,结合本校学生学习特点和水平,研讨适合我校学生的口译教育模式。
  二、本校学生学习近况
  笔者在开始口译课程时,对本校日语系三年级47名学生做了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45分。调查问卷是以学习者口译课程学习意识为主,从学习意欲度、日语能力过级状况及自我评价、翻译训练经验、希望掌握的技能及就业方向等几个方面展开进行的。通过调查笔者发现本校学生的日语学习存在以下问题。
  1.学习意欲不强
  我校为二本理工院校,外语专业并非强势学科,因此外语专业的部分学生是调剂生,他们的志愿是理工科,被调剂到外语专业,本身带有抵触情绪,因此本校外语专业学生的学习意欲不强。
  2.语言知识技能薄弱,自我认知过高
  日语系学生基本是零基础,学习两年日语后在大三阶段开设口译课程,分为上下两个学期。此阶段学生的日语水平并不高,考过JLPT2的学生占40%,而考过JLPT1的仅占4%,但在调查中却有44%的学生对自己的日语水平表示满意,但在实际课堂教育中笔者发现此部分学生有很大比例在听力、口语表达等运用方面未达二级水平。由此可以看出部分学生对自己的日语水平估计过高,抱有“通过了日语能力考试2级,日语水平就达到了2级”的观念,其实不然。
  3.缺乏翻译基础知识
  调查中发现只有25%的学生接触过翻译训练,这部分学生有些是在高中课外辅导班中接受过英语的翻译训练,有些是在民间举办的辅导班中简单接受过日语的翻译训练。未接触过翻译训练的达到了75%,可见本校学生普遍缺乏翻译基础知识和技能。
  4.学生对口译课程的需求各不相同
  在就业去向上只有12%的学生想要成为专职翻译,这说明本校学生关于口译课需求的难度并不高,能够完成常用生活场景和工作中所需特定场合的翻译即可。从希望掌握的技能来看,虽然有60%左右的学生想要掌握翻译理论与技能,但希望提高语言运用技能的占75%,这也说明本校学生学习口译课程的目的并非是想成为一名外语翻译,而是希望通过本课程强化日语语言技能,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从而为日语能力考试的顺利通过及今后的就业、留学提供保障。
  三、以“Can-do”标准为依据的口译教育改革方案
  基于以上近况,笔者以“Can-do”标准为依据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及评价方式上分别进行了改革。具体如下:
  1.结合学生语言水平、需求重新制定明确的教育目标
  教育目标是教师与学习者共同的努力方向,其制定受到课程特点、学生水平和需求、市场对本专业的需求等多方面作用,不能拔高也不能过低。因此笔者基于以上因素,在JF“Can-do”标准的指导下重新设定了本课程的总教育目标:能够掌握本课程中出现的各个常用生活主题和商务主题的常用词汇及表达方式,并能在在事先准备好的前提下能够较熟练的独立完成各项口译工作,以强化提高学习者语言知识技能、语言运用和交际能力。外语等级标准为JF“Can-do”标准的B2(根据学生接受水平和各主题的难易程度可适当调整到B1-B2间)。   2.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教育内容
  由于本校特色是培养商务方向的日语运用型人才,因此在教育内容上分为两大部分:常用生活主题和商务主题。以《同声传译―实用中日日中口译―即席翻译》(大连理工学院出版社,周殿清编著)为主,结合多本口译教材,采取“注重场景,结合技巧”的构思准则,以外事接待中“陪同口译”流程为主线,设定相关情景,提供相应内容的参考用语,帮助学生拓展词汇与表达方式,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创建“学生参与型”课堂环境
  以下为本课程中“访问企业(工厂)”这一主题为例介绍相关教育环节。
  (1)设定教育目标
  本主题的教育目标为:①能够听懂本主题的常用中日词汇和表达方式。②能够用常用词汇及表达方式构思相关场景,并在一定准备的前提下较熟练的向客人介绍自己企业(工厂)的基本情况、产品等,并能够较准确地完成口译工作。
  (2)知识输入阶段
  构建“学生参与型”课堂环境,并不是指只有学生参与的课堂。而是在教师指导下,在学习者掌握完成教育目标必须的基础知识之上,引导、激发、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课堂。没有知识的输入就没有高质量的输出。在本环节中笔者将完成以下语言知识的输入:①通过录音材料导入本主题中的常用中日词汇(一般播放3-4遍)。②导入常用的中日句型或表达方式。 ③导入范文,引导学习者在宏观上把握本主题所必须的语言知识。
  (3)知识输出阶段
  传统日语教育模式注重对语言知识的讲解,使得整个课堂上知识输入环节比重较大。而在本方案中知识输入是为知识输出阶段活动的顺利展开打下基础。在本环节主要完成以下知识输出活动:①听录音材料,将所听到的中日词汇、惯用词组等迅速口译成相关语种。②结合主题,进行常用句型的练习。③两人一组,进行中日互译练习。
  (4)实际演练阶段
  此环节是为了检验学习者学习达成度情况。以小组为单位,设定场景,分角色完成本场景的口译工作。本主题为访问企业(工厂),教师为学生设定的课题场景为:①中国A企业经理带团到日本软件B企业访问,内容应包括关于B企业基本概况、主打产品的介绍并完成相关口译工作。 ②日本商社田中部长带团到中国服装工厂参观,日语论文题目,内容应包括关于工厂基本情况、生产过程、产品等的介绍并完成相关口译工作。学生可选择教师指定场景也可自由设定。这种方式既可检验学习者关于语言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可培养学生语言应用和交际能力。第二外语的习得是通过教育活动将现在知识转化为潜在知识的过程,教师对学习者语言活动的适当反馈可以缩短学习者的习得过程,可是过于严厉的反馈也可能适得其反[2]。因此在本阶段的语言活动中,教师关于出现的错误或不完整地方应适当采取宽容态度。
  (5)回顾与评价
  回顾是课堂教育的重要一环。本方案的回顾主要以让学生填写回顾卡的方式进行。回顾卡的内容主要包括:新学到的语言知识;新学到的翻译技能;哪些方面得到了锻炼;不足之处;关于教师的提问及要求等。而评价方面主要是结合本课教育目标针对完成任务或课题的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并将其纳入最终考核。
  四、改革方案取得的成果及遇到的问题
  本方案实施结束后笔者又做了一次对于本方案在口译课堂上帮助学习者提高的能力调查问卷以了解学习者对本方案的反馈意见。由调查中发现本方案的实施在学习者范围内还是得到了普遍认可,认为在语言知识能力、口译技能、语言运用与交际能力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与提升的学习者占到80%以上。部分语言水平较差的学生认为虽然在语言方面提高不大,但在短期记忆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方面却有所进步。但由于学习者语言水平参差不齐、各自需求不同,也出现了以下问题:例如有23%的学习者认为教师用于知识输入阶段的时间分配较多,导致在输出和实际演练环节不能得到充分锻炼;20%的学生感觉上课压力比较大,不能适应该方案的教育方式;有10%的学习者认为与传统教育模式相比较,该方案比较浪费时间,总体知识接收量减少等。
  五、结语
  本文以“Can-do”标准为依据,结合本校学生学习特点、水平、需求,尝试设计了一套旨在提高学习者语言运用与交际能力的教育改革方案。由于“Can-do”标准在日语课堂中的运用属于探究阶段,因此本方案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特别是如何依据“Can-do”标准更准确、全面地制定评价标准,完善评价体系,使这一新型外语教学理念能够有效地应用到日语教育课堂设计中,形成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是我们今后要解决的问题。
  注释:
  [1] 修刚,李运博.中国教学概览[J].外语教学出版社,2017.7.
  [2] 彭瑾、�T敏民.对我国日语教学的课堂教育改革之探究[J]. 日语学习与探讨,2017,3.
  参考文献:
  [1] 彭瑾、�T敏民.『JF日本�Z教学スタンダ�`ド 2017』与我国日语教学改革-以高等教学日语课程标准的比较为切入点[J]. 日语学习与探讨,2017,2.
  [2] 彭瑾、�T敏民.对我国日语教学的课堂教育改革之探究[J]. 日语学习与探讨,2017,3.
  [3] 国�H交流基金.JFスタンダ�`ド2017利用者ガイドブック[M],2017.
  [4] 陶魏青. JF标准下“Can―do模式”在提高日语系技能中的运用探讨[J].吉林省教学大学学报,2017,28(11).
  [5] 孙秀云“Can--do”体系在日语基础阶段教育的可行性论证[D]. 中国海洋学院,2017,6.
  作者简介:崔利梅 女 汉族 山东交通大学日语专业讲师 探讨方向:日语教育探讨.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