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菊与刀》看日本文化的双重性[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菊与刀》是美国著名女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应用她的“文化模式”理论解读日本文化形态的一本作品。恬淡静美的“菊”是日本皇室家徽,凶狠决绝的“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而这两者极端的事物却都出现在了日本文化中,并且能够很好的相互转化,鲁思・本尼迪克特用用“菊”与“刀”来揭示日本人的矛盾性格,这一对意向不仅代表了日本文化中互悖共存的文化现象,更是代表了日本这个民族的矛盾性。本文将在研讨日本文化的双重性时,研讨造成日本双重文化背后的精神内涵以及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菊与刀;日本人;等级制;双重性格;耻感文化
  日本通过摄取和融合他国文化来生成自己的文化,又通过对不同文化的的不断学习而进行日本化,在这种将别族文化日本化的的过程中,不仅吸收了别国的先进文化,而且还很好的保持了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这就形成了日本文化的双重性,这是日本文化的一大特征。
  日本是个具有双重性格的民族, 它具有柔美如菊的一面, 能有闲情逸致的去品茶论道,但是日本人又具有黩武好斗的一面, 崇尚刀剑和武士的无上荣誉。日本双重文化的形成有着诸多原因,而这种原因背后的根源所在也是我们需要研讨和发现的。
  一、日本双重文化形成的原因
  (一)民族原因
  从长期来说,日本岛内只有日本一个民族的存在和居住,在很早的时期里就已经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文化,不管是从饮食风俗、衣着服饰、言谈举止、思维方式和民族心理是都是类似的甚至是一样的,在这种情况下,就在无形中增强了日本民族的向心力,使得他们能够沟通顺畅并且达成一致的目标,这使得整个社会能够做出相同的行为动作,所以日本在面对外来文化的时候,能够保持一致的态度和行为,这就是由日本人的同质性决定的。
  (二)思维方式
  日本人在古代以来一致受到中国思想的作用,但是中国思想对其作用并没有那么彻底,中国并没有能够使日本变得中国话,与此同时,在近代以来日本积极吸收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和文化,但是也同样没有造就出一种和西方一样的模式来,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日本人的被动思维。日本人很少在公开场合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在面对一项外来文化的时候,首先做的不是踊跃研讨,而是静静观察,然后将对自己有用的东西留下来学习并且发扬光大,他们往往不急于表达自己的立场,而是不断适应变化去做出调整,这就是日本人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也就早就了日本的双重文化的产生。
  (三)政治因素
  日本虽然早期战败过,但是日本却是一个从来没有被别国入侵过的国家,更没有被别国殖民的经历,所以在某些方面来说日本还是非常有自信的一个国家,他们善于去引进特过技术为自己谋利。二战之后日本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验迅速崛起,对他国有用的经验的拿来上毫不手软,而且在接受外来文化的同时,又能以一种独特的自信去维持本国的文化传统,这种对外交流上的自信也是早就日本双重文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四)双向传播
  日本这个民族不仅在吸收外国文化上做的很好,而且还非常善于去向世界传达日本文化,在日本早期,日本国内非常渴望能够赶超发达国家,所以在文化上也一直处于借鉴的状态,日本也因此获得了迅速发展,但是时间一久,他们就发现自己不可能只是拿来利用,而且还要进行对外传播,经过明治维新时期的两位知识分子福泽谕吉和新渡户稻造的“拿来”和“送去”,使得日本文化能够处于一个比较平衡的状态,既没有固步自封也没有全盘接受,而是做到了两种文化的碰撞和融合,这也是日本双重文化的另一个来源。
  二、日本双重文化形成的根源
  (一)日本式“中庸”
  日本长期受到中国文化作用,在很多观念上和中国有着共通之处,但是与此同时又因为诸多因素的作用因而和中国有着不一样的地方。
  在中国人的观念里,我们讲究“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但是当别人对你有所怀疑的时候,我们大多数会选择容忍和退让,如果失去达到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的话,一般会采取澄清的措施,来让旁观者自己的判断以证明自己的清白,这是典型的中国式“中庸”,但是在日本文化中,他们关于别人的毁谤和侮辱却是采取和报恩相同的方式,都讲究“彻底”。日本人有着十分独特的“情义”观,他们认为自己对恩人、姻亲和君主都有自己所必须尽的义务和责任,自己也一定要履行好这种义务和职责,同时,还要确保自己的名节不受到侮辱。关于报恩要做到自己力所能及,关于被人的毁谤也会及时予以反击,不给对方留任何余地,这才是一个“君子”应该做的事情,这种报恩和报仇的观点可以看成是一种“精神洁癖”,日语论文,它深深的根植在日本人的心中。日本人崇尚武力,但是又保持谦和,崇尚忠义但是也会背叛,日本人的这种在两极之间摇摆来回的文化就是受到中国“中庸”思想的作用,但是和中国的“终于”又不完全一样。
  中国的“中庸”强调为人处世的一种调和,在于不偏不倚,能够站在事物中立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思想传到日本并被他们吸收,也造就了日本文化的这种独特的风格,中国倡导“中庸”思想,但是又受到儒家思想的调和所以反应在行为上比较中和,行为上比较温和,但是在日本就变得比较独特,他们接受了中国的“中庸”,同时又受到自己本民族文化的作用,他们集所有极端于一身在“中庸”这个思想下摇摆,使得他们的行为体现出来就是保守和开放、忠诚又背叛、和善又尚武,日语毕业论文,并且在两者之间可以任意转换角度而不受困扰。
  (二)耻感文化
  所谓的日本耻感文化,是相关于西方的罪感文化而言的,它是由文化人类学中文化模式学派的创始人本尼迪克所提出。他认为耻感文化广泛表现在日本社会和日本人的行为背后的强烈的心理感受和内在的冲突性,日本人的行为的特别性在于具有一种自反的对立性,这种对立性主要和直接地由情感因素和感受性支配的,只有人类的情感方式才具有这种自反的转化性,本尼迪克把这种由情感因素所表现的动力性的文化形态称之为耻感文化。   1.耻感文化下的荣誉感
  日本在战败之后,岛内情绪消沉,但是日本人对战胜国的态度又十分友好,这是因为在耻感文化的作用下,日本人有着非常强烈的荣誉感,使得日本人会非常重视别人关于自己的评价和态度等,武士道精神就是一种比较强烈的体现。日本人崇尚武力,同时关于武士道精神也非常重视,甚至为了保卫这种精神会不惜以自裁的方式来捍卫自己的名誉。
  在日本社会中,如果因为自己而给所属集体带来了不好的作用,集体不会主动追究责任,但是往往自己会第一时间站出来,承担责任提出辞职,这已经成为了日本人的社会习惯,而这种社会习惯已经深深的融入到了日本人的观念和生活之中。在某一件事情上,日本人觉得自己犯了错误,那么他们就会接二连三的进行道歉,即使已经道歉已经被接受他们还是会觉得惴惴不安,日本人最喜欢说“不要给社会添麻烦”,他们的环保观念非常强烈,不会随手乱丢垃圾,在工作上也是兢兢业业,这些都是因为日本人在耻感文化下,强烈的荣誉感使得他们变得敏感,他们内心的这种敏感和好胜的心理,往往会给自己造成很大压力,所以日本人的自杀率在排在世界前列,但是这种感觉耻感文化下的日本民族,却整体呈现出一种向上的姿态,因为有着强烈的荣誉感,所以驱使自己不断前进,少犯错误。
  2.耻感文化下的自尊心
  日本人的耻感文化在很大程度和中国的耻感文化并不一样,他们更加关注外在的方面,很少顾及道德层面上的东西。。二战战败之后,日本很多妇女失去了家庭支柱,他们的男人大多数都在战争中死亡,为了抚养孩子,他们选择了向美国士兵卖春,以此把孩子抚养长大,在这些孩子长大之后,他们不会避讳向别人介绍他们母亲是如何将他们养大的,相反的他们认为正是他们母亲的存在才使日本得以继续生存发展下去,在这件事情上,日本人是丝毫不会觉得羞耻的。
  耻感文化下的日本人的自尊心体现在和外国相比时,如果经济和科技落后那么就会马上向其学习,他们只考虑到本国是不是需要这种文化,但是不会去管这种文化来自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关于所有比他们强大的文化都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心理,就是在这种完全开放吸收的姿态,让日本保持站在了世界强国之列,他们的耻感体现在自己经济不够发达、技术不如别国先进上,关于道德层面上的东西,对他们来说根本就不是一个值得困扰的问题。
  另一方面,日本人拥有着强烈的自尊心,他们关于别人的评价和看法及其敏感,这使得他们在和外界接触时,会变得比较内在化自己的行为,因为不了解自己的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评价,所以在和外界进行交往时往往表现为比较自卑的一种状态。在日本,只有幼儿和60岁以上的老人才能摆脱这种耻感文化带来的作用,他们可以比较自由的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不必考虑他人的看法,而从青年到中年的这段时间中会一直受到耻感文化的强烈束缚,日本人的“报仇”概念就说明了这一点,她们不能容忍别人关于自己的毁谤,有着极强的自尊心,为了“报仇”甚至不惜和别人刀剑相向,甚至有各种阴谋背叛,这是耻感文化对日本人带来的另外一个作用。
  三、双重文化的可取之处
  (一)以实力抗衡世界
  日本早期通过良好的吸收了中国文化使自己脱离了蛮荒无知的状态,在二战过后,作为战败国,日本在经济刚刚起步的时候,曾经被西方发达国家戏称为“经济动物”,为此日本人普遍感到反感,但是他们通过努力,大步完成了社会现代化,实现了国家的强大,实现了“弹丸之地”的富强,迈入了资本主义强国之列,但是又很好的保持了自己本国的传统。
  (二)强烈的忧患意识
  樱花是日本的国花,而樱花开时灿烂但是花期极短,日本人内在的审美里,是将这种美丽的花看做是本国人甚至是自己的命运一样。 日本因为处于岛国,地小资源也少,所以造成了日本人非常具有忧患意识,而这种忧患意识在与耻感文化的夹杂之中,激荡出一些让人敬佩的精神。
  受限于日本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条件,使得日本人不得不利用科技手段解决问题,或者在突发性的事件上予以快速的反应,从日本人在地震前做的工作和地震之后的快速援救就可以看出来这一点;此外,日本人习惯与向强者学习,他们认为尊崇强者欺凌弱者是最根本的生存之道,日本岛内资源有限,但是现在又面临着来自中国和俄罗斯两个大国崛起的挑战,所以他们生来就具有强烈的危机意识,这种危机意识带来的结果就是他们以不断的经济实力来保持自己的战略地位,从来不会有松懈的时候。
  (三)接近无限的忍耐
  日本人口众多,在很多时候人际交往时会出现摩擦,但是日本人不会制造矛盾,而是用忍耐来换取大家的互相协作,这种忍耐对社会带来了一定的好处,比如他们会非常重视集体秩序,在大多数情况下会以大局为重,牺牲小我的利益换取集体利益,这可以保证整个社会的有序发展,并且能够有利于国家制定各种政策的迅速展开。
  (四)历久弥新的感恩
  日本人关于曾经给予自己帮助过的人会特别感恩,这种感恩不仅仅体现在口头上,而且还会表现在行为上,他们会在帮助过自己的人需要帮助时帮助他们,同时他们还会将这种感情转移到恩人的亲人身上,这种感恩被发扬到社会上,会带来很多积极的作用,大家在一种良好的氛围中都会积极主动的去帮助别人造福社会,可以使社会氛围和睦,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五)无可比拟的向心力
  在日本的双重文化背后进行支撑的,就是日本人强大的向心力共同影响的结果,一旦他们确认目标,就不会再去动摇,而是整个民族同心协力共同去完成,这种无可比拟的向心力一旦发挥影响,会造成非常大的作用。在二战时期,日本战死与战俘的比例高达120:1,这是一个另所有国家看了都会震惊的数字,这不仅仅是因为当时日本国内的政策,而且还是因为他们自身会抱着必死的决心,任务失败他们会选择自裁的方式,从这些都说明了日本这个民族,因为单民族的因素,所以会更为团结,在面对外界的时候,往往会表现出一种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态度,这种态度也不仅仅体现在战争时期,在如今日本仍然有着很强的向心力,这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加强民族向心力,能够将整个国家更好的团结在一起,也能更好的实现国家政策,当然这种政策实施的前提还是要以民意为主,而不是单纯的效仿日本。
  日本是一个非常神秘而又简单的民族,现代关于日本文化的双重性探讨还是很有必要,中国与日本之间有着太多错综复杂的联系和各种情结,日本和中国在近代由于关于国际形势的敏感度不同和反应不同,造成了中国和日本在近代有着不一样的历史,也导致了两个国家之间的不同命运。现在我们探讨日本文化,不论基于什么样的目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先了解他们,了解他们文化背后的精神内涵,只有这样,才能看懂这个国家。
  【参考文献】
  [1]高登荣.矛盾的日本人――从《菊与刀》看日本人[J].今日民族,2017(8):40―44.
  [2]谢丽霞.浅析日本民族性格――读《菊与刀》[J].辽宁行政大学学报,2017(5):147―149.
  [3]吴雪美.日本民族性“双重性”的解读――以《菊与刀》为例.[J].名作欣赏,2017(8):80―82.
  [4]张思宁.日本文化多种模式的矛盾统一――读本尼迪克特《菊与刀》有感.[J]东方公司文化,2017(6):173.
  [5]王秋实.日本文化浅析――读《菊与刀》有感.[J]商场现代化,2017(8):153.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