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日本现代化过程中的三次教育转型[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十九世纪上半期,日本是亚洲地区唯一摆脱了西方列强侵略走上现代化道路的国家。在日本教育现代化过程中共经历三次明显的教育转型。本文试图通过对日本三次教育转型及其特点的考察,得出对中国现代化教育改革有意义的启示。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现代化 日本 教育转型
  On the three education reforming of Japanese modernization process
  Tang Hengjun
  【Abstract】In the first half of 19th century, Japan became the only Asian region, which escaped from the aggression of western invaders on its road of modernization. Japanese modernization process of education has three significant transformations. Though analysing its three steps above in this paper, it is beneficial to the reform of China’s modernization.
  【Key words】ModernizationsJapanEducation reforming
  
  “现代化”表示的是一个过程,是一次巨大的社会变动,包含整体的社会变动。[1] 布莱克认为:“所谓现代化,即在科学和技术革命的作用下,社会已经发生了变化或正在发生着变化”,[2]揭示了“现代化”过程不可缺少的两个因素:科学和技术的变化。因此“日本的现代化”应指:日本由中世纪的幕藩体制社会转变为近代天皇制资本主义社会的过程。其根本任务,就是要在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和军事等方面完成资本主义的“现代化建设”。19世纪中期以后,日本面临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1872年12月明治政府派出大型使节团,肩负两项重大使命:①力图修改不平等条约;②考察“欧美诸州开化最盛之国体,诸种法学、规则等实务”以及“以备回国施行”。使节团深切体会到,日本改革的基础在于国民教育。由此拉开了日本教育现代化的历程。本文试以日本现代化教育转型为视角,考察日本现代化历程,以期能得出对中国教育改革有益的启示。
  所谓日本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不仅包括指日本近代教育制度的建立,而且也包括教育观念的变化、教育理论的发展、教学组织及方式措施的进步等等;不仅指以1872年《学制》颁布为标志的各级各类近代学校建立以后的教育发展,也指在那之前的教育革新,以及为明治近代教育的发展创造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过程。江户时代后期的教育,正是这样一个教育观念的更新、国家教育制度的建立、国民教育的普及打下基础的时期。因此提到日本现代化中教育的转型就必须提到江户时代的教育。
  在江户时代,日本教育机构总的来说有幕府直辖学校、各藩的藩校、平民的乡校和“寺子屋”。还有私塾、心学与讲习所等其他类型的教育机构。从教育水平上看,可分为以普通教育为目标的学校和以专门的高等教育为目标的学校;从教育内容上看,可分为儒学、国学、洋学、军事学、医学、武学等多种教育。直到1872年《学制令》颁布后,日本大力推广西方科学。“在全国范围内兴办学校,普及教育,从根本上改变了日本的面貌。”[3] 考察从江户后期到明治初期(1872年前)日本现代化教育的第一次转型,具有受教人群广泛,国民教育发达;务实开发;讲究平等等特点。江户末年,各藩兴办各类专门学校。根据1869年对255个藩的统计表明,平均可达到每藩一校的水平。[4] 1829年日本全国共有437个私塾,1867年发展到1528个,1871年为1182个。[5]1850年全国寺子屋6000多所,到幕府末年发展到14000多所。民间自发的寺子屋和私塾,代表了平民和新兴阶层对文化教育的愿望,务实而开放。注重庶民日常生活、生产所必需的读、写、算。私塾教授外语和西方医学。幕府末年,女子入学率大致为25%,与男子平等享有受教育权。一些私塾对武士和庶民平等开放。著名的咸宜园塾里学生以考试名次安排座位,不重出身而注重个人实力的倾向已显露出来,人们的价值观念转变为实力主义价值观。这一时期日本教育的发展,不仅为日本现代化教育转型奠定了基础,也为整个社会的大变革做了铺垫,促进了日本现代化过程中的第一次大飞跃。
  明治23年(1890年),日本天皇颁布《教育敕令》。自1890年到1945年它一直是日本教育的指导方针。它的颁布拉开了日本现代化教育第二次转型的序幕。日本教育思想从开放进取转向保守压制。《教育敕令》的颁布既是儒教德育论和军国主义思想战胜欧化思想及民权论思想的产物,也是日本天皇制国家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的结果。这一时期日本教育的指导思想是国家至上主义,出现了严重的“日本化”倾向,所以把它称之为国家主义的教育体制。表现出高度重视初级教育、双轨制教育、军国主义及教育注重职业教育等特点。
  其一,重视初等教育。早在1871年颁布的《学制》就要求全国务必做到“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各地创办了大批新式小学并一再延长义务教育年限。在1885年的日本教育经费的分配比率中,初等教育经费占84.3%。[6]在政府财政的支持下,甲午战争后义务教育就学率达到60%以上,日俄战争后达到97.38%,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超过99%。[7] 国家还免除小学男性教师的兵役以保证初等教育正常进行。但这种国民义务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从国家主义观点出发,把学生培养成为勤劳顺良的“臣民”,教育与兵役、纳税一样同为国民对国家的义务。
  其二,注重职业教育。18世纪80年代后半期,日本开始进入产业革命的时代,为满足工业社会对人才的需求,1899年连续公布了《实业学校令》及与实业教育有关的规章,使职业教育系统化、制度化。在结构上有工业、商业、农业、水产和商船各科;在授课形式上有业余制的实业习所和全日制的事业学校。1894年颁布的《实业教育国库补助法》规定:国库每年拿出15万日元来,专门用于充实和兴办补习学校、徒弟学校、简易学校以及中等职业学校。1912年,各类实业学校发展到519所,学生7万多人;实业补习学校达到7386所,学生34万余人。[8]
  其三,在教育中宣扬军国主义思想。随着军国主义、法西斯主义教育方针的形成,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教科书都充满了战争的叫嚣。文部省教学局出版教科书《臣民的道路》,极力鼓吹侵华战争是一场为了实现“王道乐土,民族协和”的“圣战”,中、小学的各种课外活动成了宣扬、灌输“天皇至上”、“尽忠报国”的军国主义思想的重要方式。除了举行对天皇、皇室、国旗、神社、《教育敕语》表示崇敬的活动外,要求所有中、小学生参加日本陆军纪念日、海军纪念日等庆祝活动,甚至连普通的运动会、展览会、学艺会、入学典礼、毕业典礼都染上了军国主义教育的色彩。
  其四,实行双轨制的教育制度。明治政府的文化教育政策是上智下愚的。政府将初等教育和大众文化与高等教育和面向精英的文化截然分开,实行双轨制教育体系。在学院里,占有人数极少的精英学生自由阅读西方的各种书籍,对西方的各种流派可以自由涉猎,而初等教育则以“教化”为主,灌输天皇神化的思想。
  1945年日本做为战败国受到历史的审判,现代化受挫,《教育敕令》受到否定,从此,日本教育史又翻开新的一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进行了民主化和非军事化改造,教育制度也经历了重大改革。制定了充满新教育思想的《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为日本教育提供了法学保障。标志着日本现代化教育第三次转型。以树立和平主义、民主主义教育,清除国家主义、军国主义流毒为目的。以终身教育、能力主义和国家主义为政策目标。上世纪80年代,在全球性的教育改革中,日本进行教育改革。总之,战后日本教育以“产学结合”、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建立全民终身教育观为特点。
  其一,“产学结合”。二战后日本政府响应产业界呼吁,把教育视为“经济活动的一环”。自1957年岸信介内阁制定的“新长期经济计划”首次将教育发展计划纳入经济计划,此后历任内阁的经济计划中几乎都有相关的教育计划。最著名的是1960年12月池田内阁所做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日本教育界向各产业部门输送了大批能够适应技术革新需要的新型劳动力和各级技术人员,促进了70年代日本经济的腾飞。
  其二,高等教育大众化。二战后,日本高等教育可分为三种:高等专科学校、短期学院和四年制学院。在1950年,日本只有短期学院149所,学生也只有15098人;1960年83457人;1970年发展为263219人,[9]到1975年,学生人数增加到33.5万。
  
  从表中可见,相关于1950年来说,1975年的学院数量增长了1倍多,日语毕业论文,学生人数增长6倍以上。根据马丁•特罗高等教育发展阶段论,高等教育从精英型向大众型过渡的入学率是15%,从大众型向普及型过渡的入学率是 50%。50年代,日本高等教育处于精英型教育阶段。60年代,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实现从精英阶段到大众阶段的过渡。[10] 1995年日本的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40.3% ,当前稳步进入向普及化过渡阶段。[11]
  其三,实现终身教育。从上世纪70年代起,日本从终身教育的观点出发,改革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成为终身教育的重要基地。它包括各级各类学校开设供成人学习的讲座或课程,开放教育教学设施。为适应终身制多元化的需要,还创设了广播电视学院,学分制高中、专修学校以及各种新型学校。如果说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在横向上扩大了日本教育转型受益的广度的话,那么实现终身教育就在纵向上推进了日本教育转型的受众的深度。
  二战后日本教育摒弃了战前的军国主义教育思想的残渣,使民主思想进一步传播,形成制度。但我们也要看到在日本,仍有一小部分极右势力在社会各界兴风作浪,其中也包括教育界。
  如果说新教伦理观念是西欧走向资本主义现代化的精神力量,那么日本人优秀的国民性则是日本取得巨大经济成就的精神动力。“日本人取得成功的秘诀,毫无疑问是全体国民一致形成国家的优秀骨干,发挥了人数、技能、工作热情以及集体主义的力量”。纵观日本的教育改革史,虽然自从近代以来一直沿用西方的教育制度,但在经济发展与教育发展之间,作为赶超型现代化国家成功代表的日本,采取了与西方不同的教育先行战略,形成了不同于西方的民族精神。“在资本主义经济尚不发达的基础上,日语论文,首先发展教育事业,为发展资本主义培养人才,使教育成为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不仅因为今天科学技术落后需要向外国学习,即使我们的科学技术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也还要学习人家的长处。”[12]在某种方面,日本的教育的发展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其军国主义的教育史,也是值得我们从另一个侧面加深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影响的理解的。
  
  参考文献
  1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M].南京:南京学院出版社,1999.2
  2 西里尔•E•布莱克、杨豫译.比较现代化[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8
  3 吉田茂.激荡的百年史[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0:10~11
  4 王 桂.日本教育史[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7:87
  5 陈 晖.教育•社会•人日本近代化与教育[M].北京:东方出版社,1989:44
  6 金明善.日本现代化探讨――日本现代化过程中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问题研讨[M].沈阳:辽宁学院出版社,1993.20
  7 杨云等.近代世界重大问题理论研讨仁M口[M].济南:山东学院出版社,1993.326~327
  8 杨云等.近代世界重大问题理论研讨[M].济南:山东学院出版社,1993.176
  9 张晓鹏.教育与日本的两次“起飞”[J].上海教育,2017.(09b):42~44
  10 天野郁夫、陈武元译.高等教育大众化:日本的经验与教训[J].高等教育探讨,2017.(10):17~26
  11 崔昌淑.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政策方法与思考[J].河北师范学院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4):95~101.
  12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88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