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日本1990年代以来凯恩斯主义财政政策的有效性[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小天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8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为近代国家政府干预市场经济提供了基本的理论依据。凯恩斯经济学探讨目的有二:一是“寻找在任何时期中,什么因素决定一个既定的经济制度的国民收入以及就业量。”二是“在我们置身于其中的经济制度中,选择出那些政府当局能按照意图加以控制或管理的变量。”1鉴于财政活动是政府最有效作用社会经济的手段之一,于是财政政策自然成为政府藉以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工具。财政政策是政府根据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为作用经济行为总水平,通过国债或税收等财政收支的变动,有效的扩大需求促进经济发展,达到充分就业的一系列经济政策。现代西...

引言: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为近代国家政府干预市场经济提供了基本的理论依据。凯恩斯经济学探讨目的有二:一是“寻找在任何时期中,日语毕业论文,什么因素决定一个既定的经济制度的国民收入以及就业量。”二是“在我们置身于其中的经济制度中,选择出那些政府当局能按照意图加以控制或管理的变量。”1鉴于财政活动是政府最有效作用社会经济的手段之一,于是财政政策自然成为政府藉以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工具。财政政策是政府根据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为作用经济行为总水平,通过国债或税收等财政收支的变动,有效的扩大需求促进经济发展,达到充分就业的一系列经济政策。现代西方财政政策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政府干预理论和赤字国债理论。
  凯恩斯主义财政理论认为,在经济萧条时,靠扩大公共投资或减税等扩张性财政政策,与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给量等松金融政策相配合,可以使经济快速恢复景气。日本1990年代以来,政府为了应付泡沫经济崩溃造成的经济低迷,曾多次、大规模地采用了紧急或综合经济对策等扩张性财政政策,并且与不断降低利率等松金融政策相配合。但是,这些政策的实施,结果并未使日本快速摆脱经济萧条的局面,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经济状况决定其财政政策方式的选择,经济状况又对财政政策效果有限制影响。日本整个1990年代,经济增长率除了个别年份之外,其余基本上都在1%左右,投资和消费长期不振,不良债权问题严重,通货紧缩与高失业率并存,近乎“流动性陷阱”的“零”利率政策等经济形势,决定了日本应该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但是,另一方面,日本长期经济萧条,又进一步限制了景气刺激对策效用的发挥,国债效应等财政政策效果呈减弱的趋势,政府财政负担越来越重,从而阻碍了日本经济的良性循环。日本政府陷入了一种进退两难的困境:继续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经济仍不景气,财政负担却越来越重;放弃之,实行削减财政支出、增税等紧缩性财政政策或进行财政改革,则有可能使萧条经济进一步恶化。
  凯恩斯财政经济理论曾经对日本经济的发展起过重要的指导影响,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可是现在为什么效果就不显著了呢?这个问题使凯恩斯主义者和反凯恩斯主义者都束手无策,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开始了有关的探讨工作。凯恩斯认为:“经济制度中的实际现象也由于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和利息率的特征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关于这些特点,我们可以根据经验把它们如实总结出来,然而,它们没有逻辑上的必然性。”所以,“我们必须设想,现代世界的境况和心理倾向必定具有如此的特点,以致能制造出这种结果”。2受此启发,笔者摆脱传统周期理论及其探讨措施,以凯恩斯主义财政理论为理论依据,对1990年代以来的日本政府所采取的以景气刺激为主的财政政策的内容及效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在对财政理论模型及其扩展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具体略论了日本财政政策效果下降的原因。实证略论和计算的结果,为进一步证明日本财政政策效果正趋于减弱这一论点提供了依据。
  与众不同,笔者在略论和总结其政策效果减弱的原因时,结合日本的实际情况,用对凯恩斯经济学辩证略论的措施,从较深的理论高度进行了略论。凯恩斯主张政府干预经济的思想,实质是政府去“补充”、“弥补”市场,而不是“替代”市场。“……这种干预既不涉及私有制,又不妨碍私有制下的经营自由,干预不过是利用私有制下的经营自由来达到政策所要达到的充分就业的目标”。3新古典综合派认为,“作为内生变量的预期,再加上‘理性的人’的行为,使人们的预期成为‘理性预期’。如果执行凯恩斯所主张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来消除这些轻微的波动,那末由于‘理性预期’的影响,这两种政策不但不能稳定波动,反而会扩大波动的幅度”4。凯恩斯还认为,“社会越富裕,实际和潜在的产量之间的差距就越大。……富裕的社会必须为投资提供远为更加充足的机会来导致充分就业”。“在富裕的社会中,不仅边际消费倾向微弱,而且,由于他的资本积累已经较多,除非利息率以足够快的速度下降,进一步投资的机会就较难以具有吸引力”。5所有这些都是略论日本1990年代财政政策效果下降的理论基础。
  笔者通过探讨得出了自己鲜明的观点:1、由于国债规模的膨胀,一旦政府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水平占GDP的比,同时超过了“国际警戒线”,景气对策规模与实际GDP增长率不呈正相关联系,说明对策规模的扩大对实际GDP增长率的拉动影响呈不断下降的趋势。2、开放条件下,日本财政政策效果与过低利率和通货紧缩有关。3、以日本经济企画厅计算的日本财政、金融乘数为蓝本,结合日本1990年代财政、金融政策的实际规模和数据,分别计算出了其政策应该达到的乘数效果,与实际GDP增长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日本1990年代以来靠大规模发行国债来刺激经济景气的对策,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财政刺激景气的效果呈不断下降的趋势。不考虑国家经济的承受能力,一味的发行国债刺激经济的做法,结果会事与愿违。
  本论文除导论和结束语外共分五章。导论部分包括本论文选题的目的及理论和现实意义,已有探讨成果的综述、论文的基本框架、创新点及今后有待于探讨的课题。第一章是对凯恩斯主义财政理论的概述及评论,也是本论文的理论基础和依据。第二章在对日本战后财政政策简单回顾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1990年代以来财政政策的具体实施过程、手段及效果。第三章和第四章从理论和实证略论的角度,对财政政策效果减弱这一命题进行了证明,是论文的关键和核心部分。其中,第三章从凯恩斯到凯恩斯主义,从静态到动态,从封闭到开放等,探讨了宏观财政理论模型的扩展过程;在政府支出需求由外生决定的情况下,通过征税或借款不同的财政方式,对经济均衡的作用相同;而在政府支出水平不断变化,即政府债务的增加,对经济均衡的作用则与综合国力等有关。随着前提条件的逐步放宽,特别是资本的自由流动及浮动汇率对财政政策的扩张效果有抵消和限制影响,财政政策刺激景气的效果呈不断减弱的趋势;日本由于利率和物价条件的变化,通货紧缩与利率“流动性陷阱”现象的并存,物价水平的不断下降造成实际利率的上升及“挤出效应”的扩大,使货币政策的配合影响失效,以及财政支出乘数效果的不断下降。第四章参考日本经济企画厅对于日本财政支出乘数等计算结果,结合日本1990年代具体的财政景气刺激对策规模和数据,分别测算出日本1990年代财政政策乘数应有的目标值,然后与实际GDP增长率结果进行比较,差距很大。这一结果的取得,为证明本论文论点找到了科学的依据。
  第五章以第一章中的凯恩斯主义财政理论及其他学派对其发展与补充的理论略论为依据,具体略论了日本1990年代财政政策效果下降的原因,认为财政结构僵化、国债规模膨胀、政策失调,“理性预期”、政策滞后等限制了其财政政策效用的发挥。
  日本1990年代的财政刺激对策的实施及政策效果的减弱,引起了日本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关注。不可否认,日本财政结构的不合理等,对景气对策效果的发挥有很大的限制影响。“景气刺激与财政结构改革”的联系,应是“只有进行财政结构改革和提高景气对策效果,才能促进经济的增长”。笔者认为,即使是在同一国家,不同时期所采取的经济对策也是不同的。因此,只有不断探讨其变化,才能就既定目标的经济政策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财政结构改革与景气刺激不是截然对立的,只有改革,才能提高政策效率,才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探讨日本财政政策实践的真正目的在于探讨日本问题对我国财政政策选择的启示,从而为我国经济政策的制定提出合理化建议。1998年以来,中国与日本1990年代采取的财政政策,表面看来非常相似,但是实施背景及前提条件却完全不同。中国经济增长率一直保持在7%左右的水平,这是日本当前所无法达到的;整个中国蒸蒸日上,充满生机和活力,这是日本非常羡慕的;中国当前的财政赤字、政府债务余额水平都在警戒线以内,实施财政扩张的余地还很大,最重要的是当前我国的国债拉动效应,即对GDP增长率的贡献度非常大,这也是日本政府梦寐以求的。但是,不可否认中国的国债管理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潜伏着国债规模与财政赤字膨胀过快的危险。日本财政危机的教训是深刻的,今后我国必须严格推行财政收支及国债管理制度,坚决防止日本因“借新债还旧债”而造成债务危机的做法,提高国债收益率,逐步实现国债利息率的市场化,避免出现财政危机问题。

参考文献: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