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大学英语的跨文化交际教学-导入与输出模式[英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英语论文 责任编辑:王教授更新时间:2017-04-2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外语学习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学习一种语言必然要学习语言所代表的文化。如果不重视传授文化知识,必然会引致跨文化交际的失败,因此,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本文以Schumann的“文化导入”和Swain的“可理解性输出假设”为理论依据,研讨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的导入输出,让学生更有效地完成跨文化知识的输入积累,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同时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教学;大学英语教学;导入与输出
  一、引言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国外语教学过分强调语言本身的习得,侧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大学英语四、六级等大型英语考试也以考查学生的语言能力为主要形式,因此,大学英语的跨文化教育并未得到真正重视,许多教师一切以提高学生成绩为准则,先保证语言教学,文化教学可有可无。跨文化交际教学长期滞后的局面使得非英语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薄弱,英语文化能力偏低,对文化学习持被动、消极的态度,陷入英语学习的误区。
  语言学家克拉姆斯基和Sapir分别指出,“语言有一个环境,它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语言教学就是文化教学”。教育部于2017年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提到:“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外语学习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外语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技能,英语论文,帮助其克服跨文化交际的障碍,保证其能够顺利开展跨文化交际活动。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通常被称为ICC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3Cs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指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种族、不同国度的人们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国内外学者有不同论述。Kim综合社会心理学和运用语言学理论,提出跨文化交际能力应达到认知、情感和操作的标准。认知标准主要包括头脑的开放性、对事物复杂性和多样性的认识以及视野和角度变通能力;情感标准是指要从心理上尊重对方的感情和思想,克服偏见与民族中心主义等;行为标准包括处理交际问题的能力、建立和维持相互联系的能力以及完成交际任务的能力。
  根据语言学家Swain提出的“可理解性输出假设”理论,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二语学习者要获得语言使用的流利性和准确性,仅靠“可理解性输入”是不够的,还需要“可理解性输出”为其提供正确应用英语语言表达的机会。同样地,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外语教师应引导学生经历跨文化知识导入和跨文化交际实践输出的学习过程。在跨文化交际教学过程中,一方面为学生提供足够有效的文化知识输入,英语论文网站,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开展跨文化交际活动,锻炼跨文化交际能力,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
  三、跨文化交际教学的导入
  文化导入(acculturation),又称文化植入、文化移入,由二语习得专家Schumann最早在1978年提出。Schumann认为二语习得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社会因素和个人情感因素,进而提出假设:文化导入能够决定第二语言习得的成败。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既不放弃语言知识的输入,又要加强文化知识的导入,把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1.文化知识信息的输入要贯穿于语言教学的始终
  Lustig和Koester在论述跨文化能力时强调:“作为21世纪的公民,任何人都无法抉择是否要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一起相处或工作,唯一能决定的是自己该怎样与他们相处或共事。”在大学英语课堂上,教师不能只限于熟知教材内容和传授语言技巧,应在适当时机给学生输入渗透文化背景知识,如相关历史、宗教信仰、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及风土人情等,让学生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增强跨文化敏感度。同时,注意导入跨文化交际中应该遵守的社交规范和礼仪惯例,如称呼与称谓、禁忌与委婉、问候与应答、告别与应答、称赞与应答、批评与应答、感谢与应答、道歉与应答、祝贺与应答、邀请与应答、请求与提供帮助、赞同与反对、同情与安慰、劝告与建议、介绍、拜访、约会、宴客习俗与餐桌礼仪、送礼与收礼、服饰礼仪、电话礼仪、社交书信等。
  在教学手段方面,教师应借助于多媒体英语教学,充分发挥声、像、形立体式教学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使用生动、全真、与时俱进的教学资源(如新闻、歌曲或生活影像资料)让学生进行跨文化情境学习,引导学生在既定的文化氛围中展开思维活动,逐步树立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其中,播放具有文化代表性的英文原声电影来组织跨文化任务型课堂教学便是效率较高的教学手段。比如,在《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册第一单元中,有一篇题目为“Culture Shock”的课文,描述了文化冲击的四个阶段:蜜月期、冲突期、恢复期和适应期,由于文章仅限于文字说明,又使用了一些文化专业术语,只靠讲解课文并不能达到让学生对文化冲击的概念有深刻认识的教学效果。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文化冲击,加大文化信息量的输入,笔者选择以《迷失东京》(Lost in Translation)这部讲述美国人在日本东京的生活情感遭遇的电影为教学素材,布置学生课后以小组为单位集体观看,分别找出文化冲击的四个阶段在电影情节中的体现,讨论总结克服文化冲击的措施,并把作业制作成幻灯片,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在课堂上进行演讲。一方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增加了文化知识的输入,让学生对新的文化概念有了具体直观的认识。
  2.营造跨文化交际氛围,渗透跨文化交际意识
  在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过程中,由于受到物理环境、语言环境及时间方面的限制,若只依赖每次短短几十分钟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自然难以实现。为了增加文化信息量的输入,教师应该把跨文化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跨文化交际氛围,让学生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接触、交往、观察和体验文化异同,加深对跨文化的理解,渗透跨文化交际意识。以笔者工作所在系为例,我系每学期定期组织开展英语时空室活动,在外籍教师的主持带领下,以制作西式点心、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