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俗语中“老虎”形象的意义对比[韩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韩语论文 责任编辑:金一助教更新时间:2017-04-25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由于中韩两国在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异同,“老虎”这个动物形象的文化内涵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作用与感受,因此在俗语当中意义也有不同的体现。本文以《????????》和《中国俗语大辞典》中收录的俗语为探讨对象,拟从肯定意义和否定意义入手,研讨“老虎”这个动物形象在汉韩俗语中体现的意义上的特点。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中韩;俗语;老虎;意义对比
  1.引言
  俗语是语言简练后的结出的智慧之花,是该民族的文化和意识在该民族语言中的投射, 也是长期人类社会生活与实践的产物,也是最能直接反映一个民族独特语言特色和思维方式的语言,中韩两国语言中都有庞大的俗语系统。其中“老虎”作为两国人民熟知的动物,在各自语言的熟语系统中都有体现,但是由于中韩两国在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异同,“老虎”这个动物形象的文化内涵会人们带来不同的作用与感受,因此在俗语当中意义也有不同的体现。本文以《????????》和《中国俗语大辞典》中收录的俗语为探讨对象,拟从肯定意义和否定意义入手,研讨“老虎”这个动物形象在汉韩俗语中体现的意义上的特点。
  2.“老虎”形象的肯定意义
  与“老虎”相关的中韩俗语中,可以从积极品性、超凡实力和精神激励等三个方面考察中韩俗语中“老虎”形象的肯定意义。
  2.1积极品性
  被称为“山中大王”的老虎,在中韩两国人民的心目当中是几乎是一个神话的动物,常常被赋予王者所具有的一些高贵品性,例如讲体面、关爱弱者等。
  韩语俗语中“???? ??? ??? ??? ?? ???(就像老虎特别爱惜自己的皮毛一样,君子也应该特别注意谨严慎行)”、“???? ? ?? ??? ??? ???? ???(老虎不吃自己掉进洞里的兔子一样,人无礼则无以立,人要讲体面,要遵守礼节)”。汉语中也有这样的俗语,“人死留名,虎亡留皮”、“老虎不吃腐烂了的肉”等。
  君子之所以称之为君子,是因为他的品德与品行是高于一般人的,而当君子在为人处事或是说话时,更是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的,所以我们说,连君子这样的高人,也是在谨慎言行的。中韩俗语中我们发现,都以稀有珍贵的虎皮来比喻美名,反映的是当时社会人们对名声的珍视与追求,我们可以了解到的是当时社会对高尚品德的一种推崇及赞美,对人的品性的一种价值认证。
  在韩语俗语系统中,人们在通过动物形象表现君子的高贵品质时,一般借助“老虎”这个形象,但是在汉语俗语系统中,除了借助“老虎”这个形象外,有时还借助“马”的形象,例如“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等。这也是不同的文化背景在各自的语言中的不同反映。
  老虎作为王者的象征,俗语中还常常被赋予对弱者的人情味,对子女的关切与爱等情感。例如,“???? ?? ?????? ?? ???? ?? ??” ( 知道是寡妇的独生子,老虎即使叼走了还会给她送回来),在这里看似表达了老虎的残暴、凶猛,但实际上表达的是老虎在凶猛的外表下,所具有的关爱弱者的同情心。这类俗语还有“???? ??? ??? ?? ?? ???(老虎也不咬说自己孩子漂亮的人)”等。汉语中的“虎毒不食子”表现的也是对子女的关爱,韩语毕业论文,虽然表现的途径不同,一个是通过“不咬说自己孩子漂亮的人”,一个是通过“再凶残也不吃自己的孩子”,但是体现的都是同样作为父母,两国“老虎”对子女充分的爱与关心。
  2.2超凡实力
  自古以来“老虎”就一直被为“百兽之王”,可以这样说,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韩国,人们对“老虎”的重视程度还是高于某些其他动物的,我们眼中认识到的老虎,是威武的,勇猛的甚至是凶暴以致于使人望而生畏的,总之,从它的肯定意义上来说,老虎是有强大实力的,是永往直前,永不后退的,是威风凛凛,极具领袖魅力的,这种特点在中韩俗语中都有体现。例如:
  ???? ??(如虎添翼);???? ???? ?? ???(老虎绝没有退后的时候);虎老雄风在;人凭志气虎凭威。
  从例子中可看出,俗语“???? ??”中,用比喻的手法,突出表达了“老虎”勇猛、有实力的形象。而在“???? ???? ?? ???” 这个俗语中,“老虎”象征着的是勇敢的人,体现了勇敢的人只前进不后退的决心与信心。在“人凭志气虎凭威”中,值的强调的一点是,老虎在人们的心目中,是具有的非凡的能力,也成为人们崇拜与学习的对象。
  2.3 精神激励
  “老虎”威风凛凛的王者风范,被人们认为无论是多困难的处境,只要有战胜困难的精神与信心,不要轻言放弃,就能脱离困境。这种意义,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起到精神激励的影响。例如,“?入虎穴, 安得虎子”与“??? ?? ???? ??? ??? ???”,两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一致的,都是鼓励人们面对困难不要气馁,要有冒险精神和要敢于冒险,这样事情才能成功。
  但是我们发现,与中国相比,韩国人对“老虎”崇拜的感情要比中国人更加强烈,他们是抱着既激又敬畏的心态的,而这种现象在中国是很少见的。这种异同可能跟韩国人早期的图腾文化有关。
  3.“老虎”形象的否定意义
  在人们的意识形态中,作为“百兽之王”的老虎,既有王者、君子所具有的高贵品质和风范等肯定形象,但也有凶残、欲望等否定形象。老虎本身所具有的这些双重性,在中韩俗语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在与“老虎”相关的中韩俗语中,我们可以从凶残的本性、愚昧的言行等方面,认识“老虎”形象的否定意义。
  3.1 凶残的本性
  老虎在百兽中之所以能成为“百兽之王”, 不外乎是极其凶残、勇猛超众的结果,无论是在韩国还是在中国,在长达数千年的人类社会活动中,人们对老虎的凶残本性从未放松过警惕,始终具有的畏惧心理,因此人们在俗语中给“老虎”这个形象赋予具有凶残本性的、具有威胁性的东西。例如:
  ??? ??? ??? ??? ?? ??.(小老虎长大后要咬人,形容很难改凶残的本性);??? ??? ??? ?? ?? ????(刚出龙潭,又进虎穴,形容困难一拨接一拨,十分危险的情况);养虎自贻灾;(突出了老虎的凶残本性,强调本性难移);一虎出山,百家猪死(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强调了虎的破坏力与对其的恐惧)。   另外,在中韩俗语中表现凶残、残暴等内容时,常常借助“老虎”的形象,通过比喻、夸张等手法表现,使“老虎”的形象在俗语中具有了象征意义和引申意义,使其表现的意义更加丰富。例如:
  ??? ??? ??? ?? ???.(苛重的赋税比“老虎”还可怕);苛政猛于虎。这两个中韩俗语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同时也把导致百姓生活水深火热的苛捐杂税比喻成凶残的“老虎”,使表现的意义更加形象生动。
  这类的俗语还有:??? ??? ??? ?? ? ???(比起“老虎”之口,人言更可怕);伴君如伴虎。
  都使用了比喻的手法,具体又形象地对“人言可畏”,“君主的不可触犯”做了描述,但是在表现手法上汉语中,多用“如,于”来做连接与对比,而在韩语中,常用“—??”这一形式。
  3.2 愚昧的言行
  我们经常说,世界上没有不会犯错误的人,是个人都会犯错,因此,在中韩对于“老虎”的俗语中,其中不缺乏一些错误甚至愚蠢的言行,它们是人们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的一个证明。其中有包括识人不清的、自寻麻烦、做事卤莽急进等。例如:
  ????? ??? ? ??? ???(把小孩托付给老虎,泛指把财物托付给不可靠的人的话,只能遭受损失,讽刺其愚蠢的行径);? ??? ?? ???(在活的老虎脸上找睫毛,讽刺自寻死路的愚蠢行为);老虎要吃天(形容不自量力,白费劲)。
  从中可发现,在中韩两国文化中,“老虎”是不可侵犯的,任何触犯“老虎”的行为,基本上都会是自寻麻烦的愚蠢的行为。
  4.结论
  俗语作为民间流传的、比较简练的话语,经常使用于人们的语言交流中,用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也是语言学探讨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为俗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带有强烈的民族色彩,所以通过俗语能体现出本语言民族的独特的语言特色和思维方式。本文通过略论汉韩俗语中以“老虎”这个形象的肯定意义和否定意义,韩语论文题目,略论了“老虎”形象在汉韩俗语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有助于学习者对俗语内容的理解。在此基础上,结合历史、文化背景的特点,就能更好的理解语言中蕴含的思维、意识行为,也就能准确把握俗语的内容加深对语言的理解。
  参考文献:
  [1]温端政,中国俗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7
  [2]???,?? ???? ?? ????, ????? ??? ??????,2017
  [3]陆欣,韩中日三国俗语比较探讨,韩国明智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注:
  本文为2017年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
  通讯作者:金清子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