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文化偏见的消解与想象[韩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韩语论文 责任编辑:金一助教更新时间:2017-04-25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推动共有文化传统的理解传承
中国论文网
  面对全球化时代的各自境遇,共有文化传统为中韩社会文化提供了基本背景。重新检视本地文化传统与变迁中的文化关联,有益于理性应对社会、经济乃至政治变革的作用。特别是面对西方文化全球扩散的冲击,中韩需要在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让传统资源在当代生活中得到健康的继承。
  中韩文化虽不同时期有所差别,但与世界其他文化区域相较,彼此的文化关联更为密切,两国作为“永远都搬不走的邻居”,惟一选择就是寻找交好之道,避免进入“文化自恋”和“文化自大”的误区。近一时期,由于历史问题、贸易摩擦和制度异同等原因,中韩间的“排他性民族主义”有了新动向,与前些年的“韩流汹涌”、“汉风劲吹”形成鲜明对比,这不仅是作用两国关系和国际合作的主要障碍,亦是引发其他冲突的主要因素。两国的“排他性民族主义”均有深刻的历史动因、社会文化渊源和现实基础,亦有相当程度的、偏狭的、错误的定势和偏见。中国民间对韩国的负面认知主要源于端午节“申遗”及历史观等问题,韩国对中国的负面评价则主要集中在中国的“暴发户”式民族主义表现、“文化自大”情结等方面。
  无疑,“排他性民族主义”一旦蔓延到政府层面,就会作用中韩友好关系的发展。对两国而言,都需要继续弘扬文化传统的积极要素,理性面对自身不足,对彼此的民族、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深入了解,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处理彼此关系,制定相应的对策,共同营建一个和谐的交流氛围。
  推动东亚文化共同体建设
  鉴于东北亚区域现存的诸多问题、不确定的地缘政治军事格局,中韩人文交流的深入开展尤显紧要,应致力于把有益于当代东北亚“文化共同体”建设的文化传统要素整合起来,逐步构建一种面向未来的“文化共同体”,加强区域性文化合作,谋求共同发展。中韩也应共同担任主要角色,为推动本地区的一体化进程提供精神和文化的支撑,缩短这一地区国家之间的“心灵距离”。
  这里的“东北亚文化共同体”,是一种基于共有传统和共同利益的文化对话合作平台,作为一个潜在的力量源泉,可作用制度并灌输政策选择的共同价值观,同时成为指导共同体内部文化关系的最基本的原则,推动地区各国从共同利益的角度建设性地去展开思考和行动,促成国家间关系的稳定化和长期化。为达致这一远景,中韩两国应共同承担光大东北亚文化的主要责任,培育和建立共同利益基础上的平等、合作、互利、互助的文化关系。
  这项任务无疑是繁巨的,两国应形成合力,以本地文化传统的现代化和“理性化”重构为途径来提升文化共性,强化共有的文化认同,在文化相关领域创立实施有益于超越以短期国家利益为中心的共同战略,促进东北亚内部多方面的对话及国际合作,培育彼此间的共识与切实合作的基础。可以确信的是,东北亚国家内部开展对话与合作的话题相当丰富,特别是中韩两国内部并不缺乏走向这一目标的民众基础。共有传统意识和共同文化命运观念的培育,是构建东北亚文化共同体的关键因素,发挥文化在东亚地缘政治中的“枢纽”地位和平衡影响,韩语论文题目,则是东北亚合作与和平稳定的基础条件。为实现和延伸东北亚地区更为广泛、深入的合作,必须创造和培育一种超越各种隔阂的文化同源意识。在克服当前因内部因素所造成的互信缺失以及外部因素所造成的合作障碍的基础上,要有渐进和阶段性发展的准备,通过寻找切实的合作切入点、建立信息交流平台定期沟通,拓展两国间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推动文化产业合作
  基于中韩两国文化产业领域的既有优势、合作基础和共同市场,以建设性的努力去构造一条共有的、成熟有序的大众文化生产与传播“链条”,其市场前景和社会价值是难以想像的,既是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之必须,也符合两国发展文化产业的共同利益。文化资本的积累单在某一国家内部进行,其过程会很漫长,必须通过文化产业的区域化合作实现积累,相互启发、共同推动,逐步使这一领域迸发出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效益成为中韩两国的共赢-面对西方文化产业的冲击,不扮演消极被动的角色,不丧失文化独创性,通过生产富有特色的、适应市场规则的大众文化产品而在全球化的大众文化中再现自身。
  业界还有一个共识:发展大众文化和制定文化产业战略,一方面要坚持以本地文化传统为基础资源,另一方面,积极介入国际文化产业的分工体系,努力在这个分工体系中成为重要的“内容提供者”,逐步使大众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成为自觉的行动和市场经济内生的过程。在具体方法上,应立足长远,从教育入手,充分利用两国高校资源,合作培养国际文化产业经营的专业人才,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公司委托培养、交流等方式,为两国文化产业人才深入交流和接触双方市场提供机会。
  在未来的一个时期内,建设良好的自由竞争促进机制、以配额制为基础的本国文化产品的保护机制,以及更富成效的文化内容联合生产机制,是中韩两国政府和文化产业部门需要共同努力的主要方向。
  推动全球伦理构建
  全球社会正在经历的文化现代化过程有一个应有之义,就是弘扬人类共有的文化精神,使整个世界的物质和精神良性互动成为人类生活的主题。中韩文化合作不可能偏离这一轨道,应是一个以文化现代化为“标尺”,直面时代精神的转换和嬗变,摈弃偏狭、武断,立足现代化的需求以及人类文化发展的整体趋势,建立面对本地、地区和世界的多重文化参照维度。中韩文化合作的成效,也取决于能否为普世伦理乃至人类文化共同体的建设作出贡献,以及能否把全球社会的普遍精神转化为本地民众的行为原则和价值目标。
  中韩两国内部交往的伦理有着更为丰富的本土基础,存在于共有传统设定的语境和集体记忆之中,亦有可能作为一个潜在的力量源泉,作用区域文化共同体的建构和制度安排。随着全球化对东北亚社会的全面渗透,两国同样面临着各类社会问题,包括:传统伦理为主的非正式社会控制机制的失效,韩语论文题目,社会分层加速、社会冲突增加、人与人的关系疏远,等等。如何从自身传统中寻找伦理重构的参照系,共同思考文化传统和现代社会结合之道,保护本地社会赖以稳定和存续的伦理底线,也是两国社会和文化建设必须长期面对的论题。
  亟待深入的努力
  东北亚文化历经数千年风雨而生机盎然,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区域内的对话与合作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在当代条件下,中韩之间开展对话与合作的共同话题无疑是丰富的,关键在于健全区域互动的长效机制,在于充分发挥政府的官方职能,正确选择和及时调整交流合作政策,协力突破“文化制度困境”。
  中韩人文交流是一个共同的“文化想象”和文化工程。它的意义超越了地区,对整个世界的文化多样性和和平发展都有深远作用,需要抛弃没有意义的误读和偏见,用诚意消除争吵和矛盾。人文交流关系人类命运和共同利益,如果一国能够克服和超越民族本位,自觉地推动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和整合,生产出可以普惠于地区秩序和共同利益的“想象”,就应该赢得其他国家的赞许和追随。
  一个时期以来,“中国梦”成为中国社会从官方到民间重要的文化话题,中韩在人文领域的合作,也应在拓展中国文化外部空间的基本思路之中。通过地区合作来吸纳先进文化经验,为文化创造力的萌发提供热量,必有益于光复中国文化的“自信”,带动中国文化的“世界化”。
  (作者为中国传媒大学国际关系探讨所暨国际传播探讨中心教授、博导)
  责编/杜凤娇 美编/石玉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