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关系走向“定型”[俄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俄语论文 责任编辑:阿米更新时间:2017-05-20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习近平3月访俄期间达成的俄输华石油翻番的协议,意外地在6月末的圣彼得堡经济论坛上得到落实。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2017年,随着中美、美俄关系趋于缓和,中俄关系也开始走向“定型”。中俄联合军演规模的扩大及2700亿美元石油“巨单”的达成,都在揭示双边关系进入稳定发展阶段后的诸种特征。尽管这一时期长短尚无法断言,而且无法排除俄罗斯作为中美间“摇摆因素”偶尔“位置偏移”的可能,但中俄刻意保持一定距离,为中亚势力范围、与越南印度关系等难题留下空间,显示了这对关系的成熟。也因此,7月的两场联合军演才不可以被过度解读。 联合军演“常规化”
  中俄接连展开在日本海“海上联合”及俄境内“和平使命”两场联合军演,而且其规模、科目和持续时间都意味着两国军队合作加深,但同前几年军演一样,中方媒体热烈报道的同时俄媒非常冷淡。
  一个原因是,与俄罗斯近些年参与的高加索年度演习、俄美联合反恐演习、北冰洋上的系列军演及虽被取消却因俄空军受邀而备受瞩目的美国“红旗”军演相比,中俄系列军演在规模上确实逊色许多。
  更关键的是,此次军演背后并无太多地缘或政治内涵。选择符拉迪沃斯托克附近的日本海进行海上军演,主要是出于轮换主场的考虑,而非对美日“展示肌肉”。中俄2017年进行首次海上联合军演,当时以战略磋商为主要内容的演习第一阶段在符拉迪沃斯托克进行,而实战演习为主要内容的第二阶段在中国山东半岛附近海域进行。之后,海上联合演习暂停了7年,直到2017年才恢复,而地点选在了山东半岛附近海域。今年,演习第三次举行,轮也轮到日本海了。
  2017年,俄语论文题目,中方媒体曾爆炒中俄海军意欲在日本海军演,当时正值中日钓鱼岛纷争高潮。莫斯科最终决定取消军演,不愿被北京“当枪使”的考量十分明显。自那之后的两年中并未发生足以使莫斯科改变这一立场的重大事件。
  2017年那次军演,俄舰队群先去越南补给然后才赶到山东的先例,让深感南海之忧的国人印象深刻。所以,不必过度解读今次海上联演。
  “和平使命”系列军演同样如此。靠近中亚的俄南部地区,对俄罗斯来说最敏感的是其反恐情势,而中国不过是俄在该地区众多反恐合作伙伴中的一个,而且是虽体量巨大却被警惕的一个。既如此,这次军演意义也就有限,俄媒自身都不太关心。
  尽管只是常规动作,中俄诸多军演仍能起到宣示两国战略互信的影响。这与美国、乌克兰之间的“海上微风”系列军演类似。在该系列军演中,乌方不过是利用美方提供的资金进行免费练兵,外加展示两国政治互信。这种政治内涵距离具体作战行动或某个地缘目标还很远。联想到广为流传的中俄军演由中方埋单的说法,俄语论文网站,这个类比是很有趣的。 能源合作:谁更迫切?
  能源合作方面,习近平3月访俄期间达成的俄输华石油翻番的协议,意外地在6月末的圣彼得堡经济论坛上得到落实,而且还发展成为一个为期25年、每年出口4600万吨原油、合同总额达2700亿美元的“巨单”。
  尽管此前领导俄能源产业“双雄”之一—“俄罗斯石油”企业的谢钦曾低调访问北京,但外界还是未能想到翻番协议会如此快地被落实,更没想到它会被“催肥”。按照中国2017年的石油进口总量来计算,每年4600万吨已经是中国进口量的1/6。俄罗斯大有超越沙特成为中国头号石油进口来源国的势头。考虑到“马六甲”困局及伊朗遭制裁的事实,这份“巨单”对中国意义重大。
  2017年中俄签署的“石油换贷款”协议,是莫斯科对其一向坚持的面对中国石油需求待价而沽政策的逆转,背景则是全球经济危机对其造成的重创。那次互动中,莫斯科显得比北京更加迫切,对贷款的渴求溢于言表。
  4年后莫斯科的此番动作依然显得十分迫切,这才有了比中方的“从每年1500万吨到3000万吨”这一翻番预期更进一步扩大原油出口额的动作。而且,同上次一样,这次的亮点仍在“俄油”将首先拿到的款项上:上次他们拿到北京提供的250亿美元贷款中的150亿,这次他们将拿到670亿美元的预付款。
  这几乎成了以中石油为代表的中国能企与“俄罗斯石油”企业打交道时的惯例:每当“俄油”想向中国人敞开油库大门时,必然是它缺钱的时候。2004年,“俄油”第一次同中石油打了一次成功的交道。当时这家企业正谋求购买“尤科斯”被拆分后剩下的最大一块石油资产“尤甘斯克”,但囊中羞涩的同时又遭遇美国休斯顿法院对“尤科斯”案的判决而难以从欧洲融资。谢钦一度无奈地让“俄油”退出了当时极富前景的施托克曼项目,用股份套现,却仍不够买下“尤甘斯克”。也就在此时,谢钦将“尤科斯”与中石油签署的石油进出口合同接了过来,用一纸到2017年前对华供应4840万吨原油的协议,正式成为俄罗斯对华供油的操盘者。该协议签署后不久,中石油就将预付款60亿美元通过中俄两家中转银行注入了“俄油”账户。后来,谢钦的“俄油”买下“尤甘斯克”所付的90多亿美元中就包括这笔钱,要知道那之前“俄油”全部家当加在一起也就值70亿~80亿美元。当然,关于与中石油的这次合作,“俄油”上下一直持否认态度。
  那次交道让“俄油”和中石油之间形成了默契。2017年“俄油”因为经济危机又缺钱了,于是中国资本再次成为救命稻草。当时,“俄油”欠了西方银行将近200亿美元,已经进入了需中央财政救助的295家公司行列中。这样,中俄间“石油换贷款”协议横空出世。从实质上讲,这次合作与第一次没有太大差别,只不过数额更大。
  中国本来对原油极为渴求,但在跟俄罗斯打交道时却总能遇到缺钱的“俄油”,其对资本的渴求甚至超过中国对原油的需求。中石油和“俄油”的关系也成了两国关系的一种写照。只要俄罗斯经济形势及发展方针没有大的变化,这种关系就会持续下去。
  2017年,“俄油”买下了“秋明-BP”企业,再次囊中羞涩。这便构成了此次双方达成2700亿美元“巨单”的背景。 北京“找对人”
  盘点普京近臣谢钦的权路,可以列出进入克格勃、成为普京心腹、追随普京进入俄权力中枢、成为“俄油”掌舵人开始权商双线发展、离开政府却不离政治作用而专心经营“俄油”这几个重要的节点。其中“俄油”成为他一直作为普京之下俄政坛实际二号人物的一个重要依靠。而“俄油”本身的发展则离不开几次重要扩张或时间节点:吞并“尤甘斯克”、度过经济危机、吞并“秋明-BP”、获得开发俄北冰洋大陆架及出口液化天然气授权。显然,这几个节点恰恰又都离不开中石油的帮助。
  可以下这样一个大胆的论断,以中石油为代表的中国能源产业准确把握了普京时代俄罗斯政治脉络,找到了合适的人,成功入局。
  在2700亿“巨单”达成的同时,另一个中俄间合作项目显得极为重要:中国三大能企在“俄油”及俄最大私人天然气开发商“诺瓦泰克”的推动下,进入俄北冰洋大陆架开采领域。联想到中方与“俄气”(曾由梅德韦杰夫负责)之间在天然气进出口协议上遭遇的困难,这次入局更显意义重大。因为“俄油”、“诺瓦泰克”独揽北极大陆架开采权并开始生产液化天然气然后对外出口的前景几乎已经板上钉钉。中国即使无法从陆上管道获得俄罗斯天然气,也大可从沿海进口枢纽中引入俄罗斯液化天然气。更何况,从中国目前国内天然气市场改革进展及天然气来源多元化的情况看,北京完全不必着急。
  需要补充的是,通过2700亿“巨单”,俄罗斯石油出口的重心已经由欧洲转移至以中国为核心的东方。这引起了欧洲市场的担忧以及俄国内对中国垄断俄石油出口的担忧。
  不管欧美怎么看,能源合作揭示出中俄两大国的互补性:中国缺能源俄罗斯有,俄罗斯缺资本中国有,双方地理位置则决定了携手扼守欧亚大陆的必然。这一系列互补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两国关系的底色。
  当然,民间互信和民间经济交流仍然是短板,这让两国关系带有了一定程度的脆弱性。但在两国权力结构基本稳定的背景下,这些短板尚非主要因素。而且,就像能源合作所显示的,北京针对俄罗斯高层政治的脉络精选合作对象被证明是有效的,这也成为中俄关系走向“定型”的另一重保障。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