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尔斯海默理论视阈下的美国遏制俄罗斯战略[俄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俄语论文 责任编辑:阿米
更新时间:2017-05-20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进入21世纪,美国对俄罗斯仍保持着防范和戒备状态,极力阻挠其发展势头。奥巴马上台后,在美俄关系重启的掩饰下,美国一直奉行遏制战略。以美国学者约翰·米尔斯海默的进攻现实主义理论为视角,对美国制俄战略进行诠释,并通过研讨米氏理论的缺陷及其与现实产生的“代沟”,揭示美国制俄战略的实质,进而预判美国对俄战略的未来走向。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米尔斯海默;进攻性现实主义;美国;俄罗斯 中图分类号:D871.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0961(2017)02-0038-04 近年来,美俄关系一直跌宕起伏,从小布什中后期的新冷战(New Cold War)到奥巴马上台后的美俄关系重启,如今又显乍暖还寒之势。美国对俄罗斯的态度之所以时好时坏、冷热不均,根源在于美国从未消除对俄罗斯的戒心。正如基辛格所言:“俄罗斯总是世界秩序必不可少的因素……同时也是世界秩序潜在的威胁。”在对俄战略上,美国一贯奉行遏制与弱化政策,阻止俄罗斯东山再起。关于美国的制俄战略,我们可以用不同的理论进行解读。约翰·米尔斯海默被认为是继汉斯·摩根索和肯尼斯·沃尔兹之后又一现实主义理论大师,其2001年出版的《大国政治的悲剧》是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的代表作。本文试从米氏的进攻性现实主义视角出发,研讨美国制俄战略的实质及根本动机,进而预测美国对俄战略的未来走向。 一、近年来美国制俄战略实施的总体态势 《大国政治的悲剧》的问世正值“九一一”事件之后,在一定程度上以其保守主义历史观和进攻性的现实主义理论为小布什和奥巴马政府制定对外政策提供了战略参考。笔者认为,该书对于霸权国与崛起国之间安全竞争及遏制战略的论述适用于美国对俄战略。近年来,美国对俄罗斯一直显露出高度的警惕性并具有遏制色彩。其遏制战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在经济方面,美国通过削减对俄经济援助、争夺中亚地区能源控制权、阻碍俄加入世贸组织等手段实现对俄罗斯的遏制。从布什政府开始,美国借口俄罗斯腐败现象严重、经济和司法改革不力,逐渐削减除用于拆除核弹头的资金以外的对俄援助(如图1)。美俄对中亚能源控制权的争夺主要表现在中亚一里海油气外运的线路上,目的是为了减少俄石油出口量,遏制能源牌对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削弱俄在该地区的作用力。在加入世贸组织问题上,俄罗斯一直态度积极,美国则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加以阻挠。美国虽于2017年与俄罗斯在加入世贸组织双边协议上达成一致,奥巴马政府甚至取消了杰克逊一瓦尼修正案,宣称与俄建立永久的贸易关系,但此举实为顾忌国际舆论。2017年8月,美国以南奥塞梯爆发冲突为由,公然阻挠俄加入世贸组织。 其次,在政治方面,自苏联解体后,面对其留下的“权力真空”地带--独联体,美国毫不手软地进行争夺。通过在“颜色革命”中推波助澜,扶植亲美势力,打击亲俄势力。亲美势力的上台,标志着俄罗斯的地缘政治空间遭到极大压缩,使其在国际舞台上陷入极为尴尬的境地。美国出于遏制俄罗斯的需要,还在车臣总统选举问题上大做文章,抨击俄罗斯“有碍公平和自由”,使俄罗斯受到西方国家的孤立。2017年5月,美国副总统切尼在波罗的海和黑海地区领导人峰会上对俄罗斯进行了猛烈批评:俄罗斯正在从民主的道路上迅速后退,正在加大限制人权、控制新闻媒体和非政府组织的力度,对周边国家的领土完整和民主化进程构成威胁;而且俄还试图把能源供应作为其实施对外政策的工具。俄罗斯对此表示强烈不满,俄媒体将其视为充满冷战气味的讲话。 第三,在军事方面,早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便提出“北约东扩”的主张,以填补苏联解体后中东欧地区出现的真空,进而蚕食俄罗斯周边的地缘战略空间。随着克罗地亚和阿尔巴尼亚正式加入北约,其成员国已达28个,从而使其势力范围扩大到西巴尔干地区,此举对俄罗斯造成的军事压力不言而喻。2001年秋,美国以阿富汗反恐战争为旗号,大肆强化在中亚的军事存在,在吉尔吉斯斯坦的马纳斯国际机场设立了空军基地,随后又在乌兹别克斯坦的汉纳巴德设立了军事基地,将自身的军事力量置于俄罗斯的“软腹部”,使俄颇为被动。2002年2月,美国正式退出《反导条约》,将俄罗斯列入七个可实施“先发制人核打击”的国家之列。2004年8月,美国在阿拉斯加安装了第一枚导弹拦截火箭,开始部署导弹防御系统。2017年9月13日,美国与罗马尼亚就部署反导系统签署协议,2017年之前,美国可在罗马尼亚部署陆基SM-3弹道导弹拦截装置,作为美国全球反导系统的组成部分。美国在东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既可以在军事上压制俄罗斯,又能牢牢地把东欧国家捆绑于制俄战车之上,可谓一石二鸟之举。 二、米氏理论对近年来美国制俄战略的诠释 理论只有在与现实的相互映衬中才能实现其真正价值。我们可以从以上美国对俄战略中解读到米氏理论中的一些合理因素。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应对安全困境--大国政治的永恒主题。按照米尔斯海默的观点,安全困境的实质是“一个国家用来增加自己安全的测度标准常常会减少他国的安全。可见,一个国家在不威胁其他国家的安全情况下增加自己的生存机会是困难的。”在这种情况下,欲解决安全困境,除了主动出击以外别无他法。“最好的防御就是一种有效的进攻。”美国与俄罗斯存在明显的进行安全困境。在20世纪,这一状态的明显表现就是美苏冷战中的军备竞赛。在近年的制俄战略中,美国一直咄咄逼人:主动推动包括巴库-杰伊汗和巴库-苏普萨线在内的西向油气管道方案,打破俄罗斯在欧洲的能源出口垄断。通过主动进攻,美国实现了对俄罗斯的战略遏制,巩固了自身在欧洲的霸主地位。 其次,权力--现实主义理论的核心问题。关于权力的关注是现实主义理论的共同特征。经典现实主义将国家性等同于人性,强调国家的权力欲望。米尔斯海默则把追求权力的动力归因于国家的生存,谋求权力的最大化是国家生存的本能。为了生存,国家不得不追求尽可能多的权力。众所周知,国际无政府状态导致国家过度追求利益,为自己获取额外的权力。为了本国的生存与利益,大国注定要进犯他国,每个国家压倒一切的目标是最大化地占有世界权力,争当大国中的强中之强。它们的最终目标是成为霸主,即体系中唯一的大国。苏联解体后,美国通过“北约东扩”逐步蚕食俄罗斯的地缘战略空间,其目的就是遏制俄罗斯的权力扩张,谋求自身权力最大化。 第三,大国安全竞争是零和博弈,具有永久性。在米尔斯海默看来,国际无政府状态是酝酿安全竞争的温床。“只要国家体系仍处于无政府状态,就不可能出现真正的和平,世界总是充满安全竞争。”冷战结束后,作为世界霸权国,美国在护持自身国家利益时必然会不断加强安全竞争的实力,同时通过遏制手段应对俄罗斯崛起所带来的挑战。近年来,美国竭力阻止俄罗斯的复兴,皆缘自美国不能容忍世界舞台上再出现与之匹敌的竞争对手。其结果便是美俄之间面临着激烈而危险的安全竞争,这种竞争不亚于美苏在冷战期间的那种对抗。 第四,对于霸权的护持问题。米尔斯海默提出,要依靠自身的军事实力对崛起国进行“遏制”,在欧洲大国关系中扮演离岸平衡手的角色,这与美国近年的对俄战略不谋而合。他还指出,地面军事力量是大国军事实力的关键。“冷战期间形成的联盟模式,就可以证明地面力量是军事力量的主要成分。在两个大国主导的世界里,我们期望其他重要国家加入实力较弱的一方,以遏制较强的一方。今天,俄罗斯的威胁已不那么可怕了,尽管它仍有数千枚核弹头,但因为俄罗斯的陆军弱小,根本不可能发动一次很大的地面进攻。一旦它恢复元气并再次成为一支可怕的战斗力量,那么美国和它的欧洲盟国必然会对新的俄罗斯威胁感到担忧。”近年来,美国对俄制定的地缘战略始终没有脱离这样的目标:“‘弱化俄国’,最大限度地削减俄地缘战略上的优势及其在战略武器方面的实力,防止‘苏维埃帝国’东山再起”。 三、米氏理论的缺陷与美国对俄战略的未来走向 《大国政治的悲剧》一书的英文版出版于2001年,因此在构思与写作时,作者的经历与视野仍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如今十年过去了,世界经济与政治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信息化日臻成熟,米氏理论所构建的美国对外战略虽在一定程度上与当今的国际政治相吻合,但也有多处与现实产生了“代沟”,存在着一些缺陷。 首先,国家军事观念上的落伍。米尔斯海默认为,一国的地面军事力量是其权力的依靠,即一国权力的基础是其陆军规模、实力以及与之相匹配的海、空力量。在现实中,美国近年来的确加强了在中亚地区的地面军事投入,但是,随着信息化浪潮的到来,美国政府日益感到传统军事力量已不能满足现代国家安全的需求,国家的重要军事基础设施正在面临来自网络攻击、网络黑客甚至是网络恐怖主义的威胁。由此,奥巴马政府于2017年5月16日发布了《网络空间国际战略--网络化世界的繁荣、安全与开放》,意在加强网络安全建设。与此同时,美国国家安全局等联邦政府机构正在派遣猎头招募黑客,高调扩充网军,为未来的网络战做准备。2017年2月,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软实力理论的首倡者约瑟夫·奈在《纽约时报》撰文表示,“对美国而言,目前最大的损失是网络间谍行为和各类网络犯罪所造成的,未来十年左右,网络战和网络恐怖主义可能成为更大的威胁。”在网络攻击面前,军队的指挥力是脆弱的,再强大的陆军,失去了指挥和调遣无异于聋子、瞎子。 其次,对美国霸权行为的判断出现悖论。米尔斯海默的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认为,大国在权力争夺中具有进攻性。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在交通和运输发达的今天,面对可以触及的、令人垂涎霸权,美国不会任由其他国家去争夺而坐视不管。而谈到美国的霸权问题时,米氏使用了“霸权的极限”字样。“美国是当今地球上最强大的国家。但它没有以控制西半球的方式支配过欧洲和东北亚,而且它也从未打算要征服和控制这些遥远的地区,主要原因就在于水域的阻遏力量。我们确实有理由认为,在今后的10年内,美国可能会逐步减少在欧洲和东北亚承担的义务。总之,过去从来没有出现过全球霸主,最近的将来也不会有。”我们不难发现,米尔斯海默在“最大化”和“极限”两者之间产生了悖论。这暴露了其对美国霸权扩张行为进行掩饰的意图。如今,十年过去了,美国非但没有“逐步减少在欧洲和东北亚承担的义务”,反而在近些年提出“重返东亚”,其主要目的在于遏制中国与俄罗斯的发展。作为目前全球的霸主,美国是不会轻易放弃手中的霸权而选择离开的。这也许是米氏悖论的悲剧。 第三,忽视了霸权实现方式的多样性。根据米尔斯海默的观点,由于水域的阻隔影响,大国只能获得地区霸权,不会获得全球霸权。“没有哪个国家能获得全球霸权,主要原因在于,它们难以越过如大西洋、太平洋那样的大片水域而投送力量。即便当今如此富强的美国,也不能支配全球。”在米尔斯海默看来,由于水域的阻隔,军队难以有效投送,遂导致了大国无法获得全球霸权。然而,他忽视了霸权实现的方式是多样的。国家的控制力还可以体现在其软实力方面。奥巴马执政以来,更加强调对巧实力(amart power)的应用,美国一直希望通过巧实力实现其全球利益的最大化。笔者认为,美国通过控制北约,谋求东扩,压缩俄罗斯的战略空间;通过支持东欧及中亚国家的颜色革命,排斥俄罗斯在该地区的利益;通过控制沙特阿拉伯和格鲁吉亚,阻碍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进程,这些举措都体现了其对全球霸权的施展。一国既能维护霸主地位,又能远离战争硝烟,最大化获取全球利益,这才是真正的霸权国,而目前的美国恰恰做到了这一点。米尔斯海默所宣扬的由于水域的阻隔影响而使美国只能充当地区霸主的言论,不过是对美国谋求全球霸权的一种冠冕堂皇的掩饰而已。 早在冷战结束时,美国全球战略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使中俄印三国顺利走向民主化,俄语毕业论文,并确保中国“强而不斗”、俄罗斯“弱而不乱”、印度“崛而不起”。上世纪90年代前期,美国一心希望通过对俄援助和贷款,将俄罗斯改造成“真正民主的、积极参与跨大西洋共同体的、后帝国时代的欧洲民族国家”。但随着时间的流逝,美国发现俄罗斯人的表现并不如其所愿,他们仍然在回味强大的苏联给他们所带来的荣耀,从叶利钦到普京直至梅德韦杰夫都没有跟随美国的诚意,而是一心谋求复兴,再展大国形象,重新获得苏联时期的国际地位。作为霸权国的美国,关于俄罗斯的复兴是无法容忍的,因此,对其实行进一步遏制实属必然。 总之,美国决不想看到俄成为一个强大的对手。透视米氏理论,纵观美俄战略风云,我们可以预判美国对俄战略的未来走向:遏制一暖化一再遏制。美国的霸权主义实质是不会改变的。 ,俄语论文 |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