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名词化现象的批评性略论[法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法语论文 责任编辑:黄豆豆更新时间:2017-05-09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语言并非仅仅是一种客观的传播媒介,也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反映。名词化就是其中一种有效传达意识形态的语言形式。本文从批评语言学角度出发,对法语名词现象进行批评性略论,旨在揭示语篇的深层含义,培养读者的批评意识。

  关键词:名词化;批评语言学;意识形态
  名词化(nominalization)是指从其他某个词类形成名词的过程或指从一个底层小句得出一个名词短语的派生过程(戴维•克里斯特尔,2000:240)。名词化是法语中常见的语言现象,因此对名词化的探讨一直是语言学探讨备受关注的领域,略论句法、转换生成语法和系统功能语法这三大语言学流派均对名词化进行过系统的探讨。叶斯柏森作为较早深入地探讨名词化现象的学者,他的探讨涉及从句法到语义、从形式到功能等多个层次,给后来的学者以很大的启示。但是他的略论句法主要集中在句子层面,因而很难从文本的角度做进一步的探讨。转化生成语法对名词化做了较为明确的分类,但是乔姆斯基认为不能将名词化看成是由一套固定规则生成,主张只从词汇意义上解释名词化现象(Bauer 1983:75-81)。乔姆斯基的探讨相对狭窄,他在名词化问题上的“无规则可循”也不具有说服力。系统功能语言学家韩礼德认为名词化是一种语法隐喻,“是用名词来体现本来要用动词或形容词来体现的过程或特征”(Halliday,1994:352)。从语法隐喻的角度探讨名词化,把名词化的探讨上升到语篇层面上,但系统功能语法对名词化的讨论仍局限在语言系统内,未能从实际的语言环境来探讨名词化,因而无法揭示名词化现象的本质。
  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批评语言学对名词化的认识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批评语言学探讨话语与社会及意识形态间的关系,并通过表面的语言形式,揭露意识形态中掩藏的权势,政治控制和支配的结构。意识是批评语言学的中心概念。意识驱动话语的两条基本准则是“积极自我表象”和“消极他人表象”。由于语言形式和语篇意义或作者意识形态之间没有永恒不变的联系,同一语言形式在不同语境中会有不同含义,因此批评语言学家强调批评语篇略论必须结合语境进行。任何类型不同的语言机制在特定的语境中都有可能是由深层意识形态驱动的,但有些语言机制更典型地被用于意识语篇,名词化就是其中之一。本文从批评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对法语名词化现象进行批评性略论,来揭示语篇的深层含义。
  一 批评语言学的理论基石和理论措施
  批评语言学探讨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按照Fairclough(1989)的观点,任何话语都是一种三维概念,即由语篇、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组成。这一观点如图1所示。
  
  图1表明,“语篇”是“话语实践”的产物,这个过程包括语篇的“生成”、“传播”和“接受”,所有这些都是由特定的“社会实践”条件决定。由此,语篇略论也应该是三维的,即以语言为主体,对语篇作出语言学上的描写,对话语和语篇的生成过程的相互关系作出解释,并对话语过程和社会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作出解释。
  批评语言学上述观点的主要理论基础和措施源于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Halliday的功能主义认为语言是由可供人们进行选择的若干子系统组成的系统网络,人们在交际过程中选择哪种语言系统是由所要实现的社会语义功能决定的。Halliday把语言中反映出的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功能称之为元功能,即三大纯理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概念功能指的是语言对人们在现实世界(包括内心世界)中的各种经历的表述,它主要由及物性系统来实现;人际功能表达交际者的身份、 地位、态度、动机等,它建构并保持交际者在交际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之间的社会关系,主要通过语气和情态实现;语篇功能是指语言成分在一定的语境中组成为语篇的功能,主要由主位-述位实现。这三种功能并非彼此割裂,而是相互联系的。
  二 法语名词化的批评性略论
  1 非人格化策略
  非人格化策略指的是应用不同的语言手段如名词化、被动语态等使动作的施事者模糊化。非人格化策略是表达意识形态的一种非常有效的工具。作为非人格化策略的一种重要的类型,名词化经常出现在语篇中传达意识形态。
  法语语篇中名词化结构的概念功能主要体现在及物性系统中。及物性系统把人们在现实世界所作所为、所见所闻在句中表达成若干种过程,并指明各种过程的参与者和环境成分。这些过程的物质表现形式一般是小句。如在“He hated the man”和“He caught the man”这两句话中,hated 和caught都是及物动词,hated表达心理过程,而caught属物质过程。现实世界中的同一过程,法语论文题目,在语言上可用及物性系统中不同类型的过程来叙述,或者用一种过程,但变换参与者的位置来表达。选择哪一种过程,怎么安排参与者的位置,在很大程度上由意识形态决定。给语篇中每一个小句的过程进行分类,并探讨过程参与者和环境成分的关系,如该过程是否作用其它实体,物质过程的目标是否是动作者本身等,可以揭示语篇所隐含的意义和目的。
  非人格化策略产生的效果包括两类,一类是通过删除动作或过程的施事者以达到模糊行为主体的目的。Fowler(1991:80)指出,名词化的重要影响是将语篇神秘化(mystified),作者可以用它来掩饰自己的观点及权势关系。例如:
  (1)Edwards Tells BL Union That Strike Would Bring Closure (Edwards=chairman of BL, BL=British Leyland factory)
  在新闻标题例句(1)中有两处使用了名词化结构“strike”和“closure”,句子的意思是工人的罢工会导致工厂的关闭,责任在于工人。而这句话所掩含的实际意思是“Edwards will close BL if workers strike.”。此处使用名词化结构掩饰了动作的施事者,从而为企业主席开脱了责任。
  非人格化策略产生的另一个效果是把施事者范围扩大以博取读者的支持和同情。如法国首相布莱尔在对付恐怖主义及本拉登的演说中指出:
  (2)The Prime Minister insisted he had no respect for Osama Bin Laden and said that Bin Laden did not speak for the Palestinian people-a consistent claim from the terrorist leader.“You asked me about respect. I do not respect that (terrorism).But I say to him and those who follow him that the determination to defeat him is total and we shall prevail.”Mr.Blair said.
  首相布莱尔发表这段演说的目的是想号召全法国,乃至全世界的人们都站起来反对恐怖主义。在例(2)中,法语论文题目,the determination to defeat him省略了施事者,但是受众会不自觉地将自己归属到“反恐怖主义”的阵营中。因此,施事者范围扩大化,暗合了首相布莱尔发表这段演说的目的。同时,指代包括受众和演讲者在内的复数第一人称“we”的使用,暗示着受众被包括在语篇之内,再次证实了布莱尔的意图。

1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