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民粹主义框架下的文学解读[俄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俄语论文 责任编辑:阿米更新时间:2017-05-20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关键词:赫尔岑 民粹主义 西方模式 文学叙述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摘 要:俄国民粹派的人民信仰和村社观念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承继于民粹主义的肇始者赫尔岑,正是他形成了对俄国人民信仰,对村社的希冀,在俄国发展道路问题上,他主张俄国自己特殊的发展模式。赫尔岑把这些思想和举措通过文学叙述展现出来,由此形成了文学表述的单调性和道德评价的单一性。
  
  赫尔岑是19世纪俄国思想家、革命家,亦是俄国的第一代侨民作家,1847年流亡国外,创办《北极星》、《钟声》等刊物。在俄国发展道路问题上,他相信俄国的特殊性,认为村社是俄国发展的有力保证。基于此,许多学者都将他看作是民粹主义的创始人。列宁在《纪念赫尔岑》、《论民粹主义》等文献中强调“赫尔岑是‘俄国’社会主义即‘民粹主义’的创始人”①;高尔基也认定“赫尔岑提供了民粹派的一切基本前提”②;英国学者以赛亚・伯林在其《俄国思想家》和保罗・塔格特在其《民粹主义》中对赫尔岑的民粹主义创始人的地位加以确证。
  虽说赫尔岑是民粹主义的肇始者,但赫尔岑究竟有哪些主要的思想为其后的民粹主义者所承继呢?赫尔岑的这些民粹主义思想又促使他作何种举措呢?这些思想和举措又是如何与赫尔岑的文学叙述相联系的呢?
  
  一
  
  众所周知,民粹主义繁杂多变,并无定性可言,其流派亦是众多纷呈,所以说“民粹主义是一个棘手的难以捉摸的概念,缺乏使之更为具体明确的特征”③。
  但是,民粹主义拥有自己的理论主张和思想体系,其中有两点可以作为民粹主义的身份标志:
  第一,民粹主义的核心主体是人民。因此,具有民粹主义思想的人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对人民的某种信仰、崇拜,认为其所作所为应该为人民负责,但“对‘人民’这个词,应该理解为普通劳动人民,主要是农民”④。
  第二,对俄国村社的普遍认同。俄国历史学家、政论家、民粹主义者阿・普・夏波夫在其论文《村社》、拉甫罗夫在其《前进,我们的纲领》中提出“俄国大多数居民的前途赖以发展的特殊基础就是农民以及村社土地所有制”⑤。此后,这种对村社的信仰在1876-1877年“土地与自由”社的第一个纲领和1878年“土地与自由”社的第二个纲领以及“土地平分”社宣言、人民党纲领等文献中加以体认和发展,从而使村
  社作为俄国民粹主义的一个主要识别身份。
  须知,作为民粹主义肇始者的赫尔岑自然是相信人民的力量,相信俄国人民的价值取向,他在写给弗・谢・彼契林的信中提到:“这是一种新的因素――信仰人民的力量的因素”⑥;赫尔岑探讨专家皮鲁莫娃亦证实“赫尔岑深信俄国人民的力量”⑦。
  由此以来,赫尔岑对于人民的信仰,尤其是对于俄国农民的论述确为其后的俄国民粹主义者所接受。民
  粹主义者将从赫尔岑那里承继来的人民观念作为其思想的主体,使其能够为自己的思想确立一个承载者。
  民粹主义的村社观念亦不是空穴来风,因为看透西方世态炎凉的赫尔岑早就在寻找医治俄国的良方。在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以后,他的乌托邦社会主义的破灭迫使他寻找新的方式,“他转向俄国斯拉夫农民世界,承认土地村社的发展能够成为社会进步的有效方式”⑧。
  自此以后,赫尔岑力争寻求俄国发展道路的独特性,多处论证俄国村社的合理性。他在著名论文《俄罗斯》中完全赞同德国经济学家、俄国探讨专家哈克斯豪森提出的对于俄国村社的叙述,认为“俄国村社的社会体制如此伟大,就像强大的斯拉夫政治体制一样”⑨。此后,他又多次论述村社在俄国的独特性,并将之看作未来社会的根基,在1867年题为《Prolegomena》的论文中他写道:“最底层的农民村社……始终保留的则是自己的根底、自己的基础。”⑩
  
  二
  
  在对人民的信仰和对俄国村社认同的基础上,赫尔岑认为俄国的发展道路是特殊的,俄国不会延循西方所走过的老路,他说:“我们不会在新的变革中走向你们;我们不需要为此走过你们所走过的那些沼泽。”{11}
  由此,赫尔岑认为西方是堕落的,正在走向不归之路。他在《法意书简》中表述了自己对欧洲的这种态度,“欧洲走向堕落”;在《彼岸书》中再次重申:“古老的欧洲政府不是在沉睡,而是正在死去。”{12}别尔嘉耶夫评价道:“这位俄国的西方主义者体验到对西欧的深深失望的感情”{13};皮鲁莫娃亦认定“俄国与西方的抗衡传统……体现在早期的赫尔岑对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思考上”{14}。
  赫尔岑对西方表现出深深的失望之情,因此在一些观点的表述中是否定西方的。但是赫尔岑并不是一个虚无主义者,他并不否定西方的一切,而只是对西方的虚伪欺诈、庸俗习气和市侩思想持否定的观点。在《往事与随想》中他写道:“在现代欧洲的一切方面,都深深存在着两个显然来自柜台的特点:一方面是伪善和欺诈,另一方面是炫耀和吹嘘。”{15}在《终结与开端》中提出:“市侩习气几乎剥夺了经过长期努力劳动所获得的一生的成果。”{16}
  赫尔岑反对西方的市侩习气不是毫无缘由的,他希冀通过否定西方的市侩习气,通过俄国农民的个性因素,实现自己的思想价值。别尔嘉耶夫深刻阐释了这个问题,他略论说:“他在俄罗斯的庄稼汉中,在愚昧的迟钝的人中寻找克服市侩习气的出路。”{17}
  既然赫尔岑希冀通过俄国农民之个性自由克服西方的缺陷,因而更加主张重视人类的个性,强调个性的自由,确认个人的价值体系,为此高尔基评价说:“除了赫尔岑,没有人能够理解数世纪来农奴制所确立的对人类个性的轻视。”{18}
  从客观上来讲,赫尔岑希冀通过俄国农民的个性和俄国的村社来对抗西方思想的入侵,这主要基于俄国当时特殊的背景。19世纪中期,俄国基本上还是以农业为主,且农民亦没有自己的自由,被束缚在自己的土地上,“俄国完全是处于边缘的――它被尼古拉一世的独裁哲学所尘封,被巨大的军队所控制,被苛刻的税收所压迫”{19}。
  正是由于俄国没有经过西方工业资本和资本主义的浸染,所以俄国的农村保存了完整的习俗和西方所没有的优势,故而赫尔岑试图通过保存完好的村社来对抗西方的工业资本和资本主义。
  
  三
  
  赫尔岑形成对农民的崇拜和对村社的认同感,与之相连产生了对西方发展道路的否定,对西方市侩思想的拒绝,所有这些在其文学表述中亦得到了体现。这是因为俄国知识分子具有自己独特的视角,独特的社会使命。别尔嘉耶夫亦解释说:“他们带有自己非常偏执的独特的道德规范,带着自己必须严守的世界观。”{20}
  作为俄国知识分子的赫尔岑亦没有背离俄国知识分子的传统,他的文学叙述并没有特定的审美价值,其中的宗教价值亦没有得到深刻的展示,而能标识赫尔岑创作价值的便是其文学著作内容的道德价值,由此形成了单一性的道德评价,即以知识分子的社会使命和理想的价值诉求来叙述文学。故英国学者伯林指出:“他的小说确属失败之作。他自身、他痛苦的观点,都过于猛烈突入小说之中。”{21}但是,赫尔岑的这种叙述方式得到弗兰克的认可,他写道:“道德性、道德评价和道德动机,在俄国知识分子的心灵中占据独一无二的地位。”{22}
  为了实现自己的道德诉求和价值评价,赫尔岑的《谁之罪》首次将自己的理想和意念植入自己的著作。苏联学者普京采夫提到“《谁之罪》是首次将政治小说问题作为文学题材置入俄国文学之中的”{23}。
  赫尔岑把政治问题和思想观念植入文学中来述说,并从中阐述一些诸如人性、自由、社会理想等问题;同时,他对这些问题进行校验,看其是否符合一些道德的诉求。赫尔岑探讨专家乌捷欣指出:“在谈及批评家赫尔岑的美学思想遗产的特殊性时,人们经常指出,他将文学现象放在社会历史的相互制约的关系中来考察,将之与特定时代的社会政治斗争的任务联系起来。”{24}因此,赫尔岑的小说中堆积了一些具有特定目的的社会材料,卢那察尔斯基亦表述说:“我们在赫尔岑那里发现大量的、直接明确的表述社会学观点的材料。赫尔岑首先是一个社会学家兼政论家,然后才是一个小说家。”{25}

  由此,赫尔岑在其名著《谁之罪》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别里托夫,他贯学俄国和西方的知识,懂得政治伦理等社会科学,后又学习医学,自己亦有崇高的追求,希冀能为他人做出一些贡献,但是,由于他缺乏根基,游离于俄国之外,最终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成为俄国文学史上的又一个多余人形象;《偷东西的喜鹊》叙述一个主张走西方道路的人和一个坚持斯拉夫倾向的人的争论,他们研讨俄国是否存在天才女演员的问题,其中并没有涉及一个完整的主人公性格;《一个青年人的札记》是“通过‘在历史途程上偶然碰到的一个人身上的历史的反映’来表明他对尼古拉王朝的态度”{26};《克鲁波夫医生》以及其他的小说都没有展现出赫尔岑的艺术才能,只是“他从内部挖掘出旧道德的基础,找出一些经由传说和法典、训诫所阐释过的权威”{27}。
  别林斯基在《一八四五年俄国文学》中评价说:“在这类著作中作者由于缺乏想象,就好像在学位论文中一样”{28};他在《1847年俄国文学一瞥》中再次否定其艺术才能:“他的主要力量不在于创作,不是在艺术性,而是在于深刻地感受的、充分地认识并加以发挥的思想。”{29}
  由此看来,赫尔岑所写的小说,其意不在从艺术角度来叙述一个富有文学色彩的故事,而主要是展现自己的理想价值和道德评价,所以,他的小说中的主人公没有自己的标识,而贯穿小说的主题便是赫尔岑本人的人道感情和民主思想。俄国学者图尼曼诺夫略论说:“其实,赫尔岑所表现出的具有自己反讽特色的思想是严肃的,其中蕴含着文学激进民主化的需要,这种文学应当成为一种自白和文献展现。”{30}
  
  基金项目:本文系首都师范大学探讨生学术创新基金项目《俄国民粹主义文学的域内渊源解读》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许传华,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生,探讨方向为俄国文学与文化;赵海霞,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文学,探讨方向为俄国文化与教学。
  
  ① 列宁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11.
  ② 高尔基.俄国文学史[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61,359.
  ③ 塔格特.民粹主义[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7,2.
  ④ 别尔嘉耶夫.俄罗斯思想的宗教阐释[M].东方出版社,1998,57.
  ⑤ 俄国民粹派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289.
  ⑥ 赫尔岑文学书简[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3,104.
  ⑦{26} 皮鲁莫娃.赫尔岑的历史观点[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91,42.
  ⑧{11}{14} Н.М.皮鲁莫娃:亚历山大・赫尔岑(俄文版)[M].思想出版社,1989,23,81,24.
  {9}{15} A.H.赫尔岑.往事与随想(中)[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200,426.
  {10}{17} 索洛维约夫.俄罗斯思想[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105,61。
  {12} А.И.赫尔岑.三十卷文集(第6卷,俄文版)[M].苏联社科院出版社,1964,115-116.
  {13} 别尔嘉耶夫.俄罗斯思想[M].北京:三联书店,2004,59-60.
  {16} А.И.赫尔岑:远方来信(俄文版)[M].现代人出版社,
  1981,273.
  {18}{23}{24}{25} 伊万诺娃.俄国批评中的赫尔岑(俄文版)[M].国家文学艺术出版社,1949,71,5,9,205.
  {19} James H. Billington. Mikhailovsky and Russian populism. Oxford: The Clarendon Press,1958,3-4.
  {20} 别尔嘉耶夫.俄罗斯思想的宗教阐释[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8,14.
  {21} 伯林.俄国思想家[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239.
  {22} 弗兰克.俄国知识人与精神偶像[M].学林出版社,1999,48.
  {27}{30} В.А.图尼曼诺夫.赫尔岑和俄国社会思想(俄文版)[M].科学出版社,1994,17,83.
  {28}{29} 别林斯基选集(第5卷)[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7,134,608.
  (责任编辑:水涓)

俄语论文俄语论文网站
免费论文题目: